正文 第9章 雅典海上霸權(1 / 3)

雅典利用海上同盟,發展海上霸權。在公元前443年將同盟國分成5個納貢區域,身兼海上同盟的領導者和統治者,將海上同盟變成了海上霸主。

一、雅典海上霸權的建立

自從雅典組成海上同盟之後,不斷對同盟國加強控製,逐漸將同盟國降低到了附庸國的地位。

公元前454年,雅典將同盟貢金增到了400塔蘭特,並且將在提洛島的同盟金庫轉移到雅典,規定同盟貢金由雅典公民大會來決定如何使用。

公元前449年,希波戰爭結束以後,雅典不僅不解散海上同盟,而且還利用它發展海上霸權,到了伯裏克利時代更加嚴重。

公元前443年,雅典將同盟國分成5個納貢區域。同盟國的貢金和其他捐稅收入都被雅典用在自己國家開支上。雅典將自己國家的法律、幣製和度量衡製強加給各盟國,逼迫他們推行。並且雅典還派遣監察官和軍事移民到各個同盟國。至此,雅典實際上成了海上霸主。雅典確立海上霸權完全暴露了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對外擴張、掠奪的本質。

雅典海上霸主的地位確立,使得海上同盟內部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各同盟國對於雅典的霸權並不懼怕,也不甘心做雅典的附庸國,因此,屢屢掀起反抗鬥爭。

優卑亞各邦於公元前446年發動武裝反抗鬥爭,薩摩斯也於公元前440年發動反抗鬥爭,但雅典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鎮壓了下去,但是同盟內部並沒有平靜下來,不斷有盟邦發動反抗。

伯裏克利當政期間,一邊用武力維持已建立的海上霸權,一邊竭力擴大這個霸權。由於受到雅典的武力威脅,黑海一帶的西諾普等城邦於公元前437年被迫加入海上同盟。在此之前,雅典已向西地中海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並且於公元前443年在意大利半島南端的圖裏建立了殖民地。由於雅典不斷向外擴張,霸主優勢越來越明顯,這使得企圖稱霸全希臘的斯巴達感到恐懼,因此雅典同斯巴達之間的矛盾日漸尖銳。

在伯裏克利時代,盡管民主政治得到高度發展,但是階級本質仍然是奴隸主的民主,是對奴隸實行專政的手段。在雅典,除奴隸外,外邦人和雅典的婦女,也都是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的,隻有雅典自由民中的成年男子有公民權。而實際上,經常參加公民大會也隻是公民中的少部分。眾多的農民和手工業者都隻是忙於謀生,根本沒有時間參加頻繁的政治活動。握有大權的將軍也不可能由農民和手工業者來擔任,因為這個職務是以舉手來投票產生的,而且通常是連選連任,上層公民操縱了整個選舉過程,因此這個重要職務通常是被壟斷的。

二、伯羅奔尼撒戰爭

雅典和斯巴達都企圖稱霸全希臘,而雅典的對外擴張,更加深了兩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這種矛盾發展的結果,終於導致雅典與斯巴達之間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就是“伯羅奔尼撒戰爭”。

伯羅奔尼撒戰爭於公元前431年爆發,於公元前404年結束,曆時長達27年,戰爭的範圍十分廣闊,席卷了整個希臘。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希臘內部和各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城邦危機也隨著戰爭結果而加深了。

(一)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起因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是有多方麵原因的,歸結為政治原因和經濟原因。

政治方麵,貴族政治以斯巴達為代表,民主政治以雅典為代表。斯巴達和雅典為了在希臘確立霸主地位,都極力鞏固自己的政治製度,並且不斷向希臘其他國家推行各自的政治製度。在希臘各國政治鬥爭中,斯巴達支持貴族派,反對民主政治,反對雅典,而雅典支持民主派,反對貴族政治,反對斯巴達。

經濟方麵,雅典在希波戰爭之後經濟飛速發展,對外貿易逐漸擴大,與伯羅奔尼撒同盟中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城邦,特別是與科林斯的矛盾也就不斷加深。科林斯的商業勢力十分廣泛,從南麵的亞哥斯向北延伸到北希臘的伊庇丹努,西經科西拉到南意大利和西西裏,東北擴張到卡爾息狄半島。科林斯的海軍力量十分強大,控製了西地中海的商路。在希波戰爭之後,科林斯將商業勢力進一步向愛琴海北岸擴張,開始同雅典爭奪海上的利益。而雅典一方麵繼續在愛琴海上的霸權,同時同科林斯競爭西地中海的霸權。科林斯受到斯巴達的支持,同雅典競爭西地中海。斯巴達作為伯羅奔尼撒同盟中的盟主,一方麵要維護其地位,另一方麵要同雅典爭奪希臘霸權,所以對科林斯十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