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希波戰爭(1 / 3)

前進呀!希臘的男兒!

快救你們的祖國,

救你們的妻子兒女,

救你們祖先的神殿與墳塋!

你們現在是為自己的一切而戰!

——愛斯奇裏斯《波斯人》

一、希波戰爭的起因

希波戰爭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的直接碰撞。

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中期,希臘進入了古典時代。這也是從希波戰爭開始,到馬其頓征服希臘各城邦的時期。是古典時代希臘奴隸製城邦極盛時期,然後慢慢走向衰落。

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波斯帝國開始不斷向西侵略。公元前546年,波斯攻占了呂底亞,接著攻打小亞細亞各希臘城邦,並取得了成功。公元前512年,波斯的國王大流士一世橫渡博斯普魯斯海峽,攻打多瑙河以北的西徐亞人,雖然遭到了失敗,但趁機控製了色雷斯和黑海海峽,阻斷了希臘與黑海的交通,原本由雅典等希臘城邦掌握的商業,現在都轉到了依附於波斯的腓尼基商人的手中。然而波斯的統治者並不能對此滿足,還想要征服希臘半島。在這樣的形勢之下,為了自身的生存,也為了將來發展海上貿易,希臘各城邦都無法躲避這場反對波斯侵略的戰爭。

公元前500年,在波斯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的米利都等城邦,掀起了反抗波斯統治的暴動,而這次暴動成了希波戰爭的導火線。當時米利都曾向希臘半島各城邦求援,但是除了雅典和優卑亞島上的愛勒多裏亞派出了25艘戰船助戰,希臘半島各城邦都沒有發出援兵幫助米利都。大流士率領軍隊全力對小亞細亞各城邦的反抗進行了鎮壓,後來波斯開始準備對希臘半島進行侵略。

二、希波戰爭進程

(一)馬拉鬆戰役

波斯的皇帝大流士於公元前491年派遣使者到希臘的各個城邦去索取“土和水”,就是想要希臘的各個國家對波斯表示屈服,但遭到了雅典和斯巴達的拒絕。

“自己去取土和水”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親自率領波斯的軍隊再次攻入希臘,想要消滅雅典,然後吞並整個希臘。波斯軍隊在雅典城東北方60多公裏的馬拉鬆平原登陸,當時雅典陷入困境,隻得到普加提亞提供的1000名援兵,也沒有得到斯巴達的及時援助,隻有依靠自身的力量同強大無比的波斯帝國進行對抗。

而當時的波斯帝國軍隊人數高達10萬人,裝備精良,並且還有騎兵,然而雅典的軍隊人數隻有1萬人,加上普加提亞提供的援兵1000人,他們組成希臘聯軍,指揮作戰的是雅典的將軍米太亞得。

波斯軍隊與希臘聯軍在馬拉鬆平原迅速展開了激烈的爭戰。希臘戰士充滿了保衛祖國自由的熱情,勇敢反擊波斯軍隊。他們從正麵假裝發起攻擊,雖然希臘的中線被波斯軍隊突破了,但是兩翼的希臘軍隊卻取得了勝利,然後他們從兩麵同時夾擊,攻打中線的波斯軍隊,並取得了勝利。然後乘勝追擊逃散的波斯軍隊,一直追趕到了海邊,波斯軍隊慌忙中立刻登船逃走,但是其中的7條船被希臘軍隊截住。

在馬拉鬆戰役中,波斯軍隊死亡的將士有6400人,而希臘軍隊隻犧牲將士192人。在馬拉鬆戰役後,雅典軍隊急忙回到了雅典進行防備,波斯軍隊看到這樣的形勢,便轉回到了亞洲。

雅典人以極少的兵力在馬拉鬆戰役中贏得了戰鬥的勝利,這鼓舞了希臘人,也為全希臘人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傳說,當時為了讓雅典的民眾及時得到勝利的喜訊,米太亞得派士兵斐力庇第斯回雅典傳播喜訊。斐力庇第斯以自己最快的速度一直從馬拉鬆平原跑到了雅典的中央廣場,他向雅典民眾宣布:“我們勝利了!”然後卻由於過度疲勞而倒在地上犧牲了。為了紀念斐力庇第斯,在1896年雅典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把馬拉鬆到雅典的距離即42公裏作為一個長跑競賽的項目,命名為“馬拉鬆長跑”。

“我們勝利了!”

馬拉鬆戰役之後,希臘各個城邦為了進一步加強團結,由斯巴達領導,結成了30個國家的同盟,加強了反對波斯帝國的力量。

(二)溫泉關戰役

“4000個南方希臘人在這裏抗擊過300萬波斯軍。”

這是由希臘著名詩人賽蒙尼提斯題寫的一塊碑銘,是為了紀念公元前480年的希臘溫泉關戰役。

在馬拉鬆戰役過後的10年,波斯帝國與希臘之間又展開了一場新的戰爭,就是溫泉關戰役。

波斯的皇帝大流士去世之後,由他的兒子薛西斯繼承王位。薛西斯野心勃勃,他發誓要吞並雅典,征服全希臘,以洗刷在馬拉鬆戰役失敗的恥辱。

波斯皇帝薛西斯為這次遠征進行了整整4年的準備。他將整個波斯帝國的兵力全部動員,據說有將士500萬人。

波斯軍隊中的士兵大部分都是被強行征集來的,他們都來自不同的民族,而且他們都穿著各自民族的特色服飾,因此,波斯軍隊的人員龐雜,武器裝備也是五花八門,使得這樣的大軍看起來像是一個各族軍隊和軍備的展覽。

公元前480年的春天,薛西斯自信滿滿,親自率領著波斯的陸軍和海軍向希臘進軍,而且他發誓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當波斯軍隊進軍到赫勒斯邦海峽以後(現在叫達達尼爾海峽),海水洶湧,波斯皇帝薛西斯便命令隨從軍隊的工匠和奴隸立刻修築一座渡橋。可是等渡橋剛剛修好,忽然刮起了暴風,吹斷了渡橋。薛西斯十分生氣,不但將修築渡橋的工匠和奴隸殺死了,而且自命不凡地要用鐵索鎖住海水。

最後工匠們將幾百艘船用粗大的繩索連接起來,並在船麵上鋪上木板,在船的兩邊裝上欄杆,這樣便有了一座渡橋。船橋被分為兩路,其中一路走士兵,另外一路走馬匹。這樣,波斯軍隊便渡過了赫勒斯邦海峽。

船橋

這個時候,希臘的30多個城邦組成了反波斯同盟,組成希臘聯軍共同應付波斯人的進攻,並由斯巴達人統帥。

波斯軍隊於公元前480年6月到達希臘北部的德摩比利隘口。這裏依山傍海,在關前還有兩個硫磺溫泉,所以這裏又被稱為“溫泉關”。溫泉關的關口十分狹窄,隻有一輛戰車的寬度,但是要從希臘的北部通往中部,這裏是必經之路。

當波斯軍隊臨近希臘中部的時候,斯巴達的國王列奧尼亞僅僅帶了300士兵來迎擊波斯軍隊。由於這個時候的希臘正在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而按照希臘人習慣,在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是不能作戰的。

波斯皇帝薛西斯認為自己擁有龐大的軍隊,因此十分囂張。他派出使者捎信給希臘軍隊,炫耀自己的軍隊多麼強大,然而,斯巴達的士兵毫不畏懼,表示一定會與波斯人抗戰到底。波斯皇帝沒有想到這幾百人組成的軍隊竟然敢同他的百萬大軍對抗,於是他要求活捉守關的斯巴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