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楚武王(3 / 3)

絞軍喜歡捕獲樵夫為奴

有了一個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作後盾,楚武王無後顧之憂地幾經攻伐,迅速占領了江漢流域的大片土地。楚國的國地麵積也由當初的“不過百裏”開始向“楚地千裏”迅猛擴展,屬地裏的臣民也在這美麗的土地上休生養息。

四、首創縣製改革官製

楚武王文武兼備,是位難得的明君,他不僅用蓋世的軍事謀略開疆了拓土,威服列國,而且還善於治國理政。後人總以為現在流行的縣製是後來一統天下的秦國率先發明的,殊不知縣製的首創其實是楚武王的專利。在熊通還沒有稱王前,楚滅了權國,沿用了慣例保留了權國的血脈,派鬥緡去監理權國舊地,督促其治理國家。哪知身為楚國公族的鬥緡,心生壞念,又受了權國遺老遺少的唆使,最後反叛楚,楚武王聽說後,憤怒有加,派重兵平定權地的反叛後,將權國的遺老遺少全部遷移到了那處(今湖北荊門市拾橋鎮),讓權國的老少嚐盡了離鄉之苦。他還將原權國故地改設為權縣,派閻敖為“縣尹”管理權地,所得的徭役賦稅全部上交楚王國庫。從此段史料可知,楚國的縣製比秦國的設縣早了將近400年的曆史。

楚武王還為了鞏固統治基礎,還大刀闊斧地將官製進行了改革。當時,“敖”組成了楚國貴族的政治組織形式,如最高官職叫做“莫敖”,由屈氏世襲,統領政治軍事。需要和談的時候,有主持盟會的義務;遇外敵侵襲的時候,有領兵打仗的權利,地位顯赫。楚武王早已發現其權力過重,嚴重影響了他的王權,有必要進行改革,一方麵減少莫敖的權利,也減輕了他事務過於繁重的壓力。

公元前699年,楚武王下令屈瑕攻打羅國(今湖北宜城西),屈瑕因曾經大敗鄖、絞多國軍隊,居功自傲,盲目輕敵,養成了拒不接受他人建議的壞毛病。作戰時防備不嚴密,最後遭到了羅與盧戎兩軍的夾擊,大敗而還,羞赫難當。楚武王借此機會“威莫敖以刑”,用嚴格的責任追究製度逼其自盡於荒穀之中。然後,楚武王開始創設“令尹”一職,有對內執政、對外主戰的權利,此職位主要選取楚國公族中的賢能之士擔任,以代替世襲的莫敖一職,莫敖則降為了令尹之下專職宗正之事的官職。

五、武王之死

武王年老的時候,自覺死期已到,而且病勢越來越重,但壯心仍不減當年。公元前689年,周天子召見隨侯,指責他以楚子為楚王而事之。此後,隨國對楚國的態度不免有些冷漠,也是可以理解的。武王以此為由,便再次派大軍伐隨。出發前對軍事進行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武王不僅研習出了新的戰略戰術,而且換上了新式武器,部隊戰鬥力有了顯著提高。像以前每場打仗一樣,這次他又要親臨戰陣。當到了為出征而齋戒、祭祀之時,武王覺得身體有些異樣,擔心自己於路途之中倉促死去,他便將情況告訴了夫人鄧曼。鄧曼就對武王說:“大王的福壽怕是要到頭了,隻要將士沒有損失,即使大王不幸途中與世長辭,國家也算是有福的”。

武王就這樣出征了,為社稷他視死如歸,沒有一點懼意。到達漢水東岸後不久,心疾猝發,於是他坐在一棵滿樹下歇息,當即去世,過程甚快。協助武王伐隨的楚令尹鬥祁,將此事隱瞞了起來,沒有告訴士兵,也沒有給武王作喪禮。他率楚師仍按原計劃東進。楚軍兵臨隨都城下,隨侯惶恐不已,被迫派使者與楚人簽訂合約,臣服於楚,每年要上交一定數量的貢品。楚軍派屈重代表武王進入隨都,與隨侯開會討論,簽定盟約。會盟完畢後,楚人才收兵回國。到了漢水西岸後,才宣告了武王的死訊,並給武王舉行了浩大的喪禮。

對老來英雄的武王來說,滿木之下比深宮之內是一個更好的瞑目之處,他的將領深悉他的心思,順勢讓他帶著勝利踏上西去的歸程。如此壯烈,又是如此幸運,可以說是死而無憾了。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以有道伐無道是可以與“湯、武”媲美的富有正義感的事業。因此,窮兵黷武一類的貶辭對武王是全然不適的,沒有歌頌的辭賦,但你隻要看到武王的政治遺產就可以明白了。

武王給後代留下了豐厚的政治遺產。第一方麵是留有富饒而又安寧的江漢平原。文明的燦爛之光,一直從江漢平原的西邊照到了東邊,通透東西。國與國相伐、部與部相攻的事情,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幾乎絕跡。銅礦在有條不紊地開采,銅器在工匠手裏鑄造,都是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勢。隨國在楚國的覆翼下,也走向文明昌盛的局麵。政治遺產的第二方麵是留下了一套初具規模的國家製度。君王的下麵,有令尹總攬軍民大權,有莫敖掌軍,不必為外來侵略頭疼;有縣尹作為一縣之長,還設有其他官職。第三方麵是為日後的北上中原建立了兩個前哨,右翼叫做蓼,左翼叫做若,相對窺視著南夾道。楚人下一步所要做的,就是打通南襄夾道、占領南陽盆地了。

終其一生,楚武王在位51年間,三次領兵攻打隨國,威震四方,特別是東周王室。他創立縣製,改革了官製,研習出了陳兵之法,進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他以僭號稱王之舉,使楚國永遠地告別了對周王朝的朝貢臣服關係。他傲視群雄,並且使楚國以挺拔的身姿傲然聳立於江漢流域。楚武王熊通堪稱荊楚大地上長屹不倒的古代楚國第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