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爸爸媽媽們整天忙著工作,照顧我們的時間也相對減少,由此我們獨處的時間、就增加了。可是我們已經長大了,漸漸的可以自由活動了,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生活自理和自我保護。遠離危險,讓爸爸媽媽可以放心地去上班,自己可以健康的成長起來!

第一節燒、灼、燙傷沒商量

在我們日常的飲食活動中,常常由於不小心或玩笑打鬧造成了一些可怕的燒、灼、燙傷事件。下麵我們來看一個同學自述的例子。學生:那天,舅舅帶表哥來我家做客。中午,媽媽做了很多菜,有我愛吃的豆腐火鍋。我與表哥比賽誰吃得快,結果,比賽中,我的舌頭被一塊燙豆腐燙得起了幾個泡,熱淚直流。

太燙的食物會使口腔內柔嫩的表皮“起泡”或“燙脫皮”,因而引起黏膜病變。燙食還是口腔癌、食道癌的主要誘因之一。如果我們發現入口的食物太燙,應該立即吐出,決不能讓它“人肚”。若燙食已進入食管或胃內,應該馬上喝些涼開水,以使食物迅速冷卻,不致燙傷食管和胃黏膜。

當我們不小心被燒、灼傷後,應立即在水龍頭下用冷水衝洗燙傷部位,一般不少於10分鍾,使脂肪或皮膚上的其他組織冷卻;無水時,可用啤酒、牛奶等代替冷水。嚴重的話,必須去醫院處理。

第二節食道異物的危害

很多同學在吃飯時常一邊玩鬧一邊吃,這樣往往容易造成食物進入氣管而窒息的危險事件。類似的事情常常發生,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起來,注意在飲食的時候不要讓異物進入氣管。

若是已進入氣管的話,較好的急救方法是:家長站在孩子的背後,摟住其腰,雙手按腹部,迅速用右手大拇指的背部頂住上腹部,左手重疊於右手之上;間斷地向孩子的胸腹部上、後方用力衝擊性地推壓,以促使氣管異物被造成的氣流衝出。

異物進入食道後,我們一定要引起注意,必要時要送往醫院治療。同學們,記住吃東西時一定要小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