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餘音嫋嫋(3)(1 / 2)

琦善的命運波折

1841年2月,怡良一紙密折,穿鼻草約事發,琦善被革職逮問,戴著鐐銬進京了。等待他的,首先是籍沒家產。

據負責查抄的吏部尚書、步軍統領奕經等人奏報,琦善家抄出金錠、金條、金葉約重7000餘兩,元寶1398個,散碎銀子46500餘兩。除此之外,據軍機大臣穆彰阿奏報,琦善還有土地250多頃,每年可收租銀2000餘兩;鋪麵戶間若幹間,每年可收房租若幹……琦善的家產雖然比不上乾隆朝的和珅大人,但怎麼著也算是天朝先富起來的人了,道光這下發了,這麼多家產全進道光皇上的腰包了。

家產被抄外,等待琦善的,還有審訊。道光著奕山查辦琦善與義律交通會晤之事,奕山查得稀裏糊塗的。奕山與參讚大臣隆文、楊芳、兩廣總督祁貢聯銜上奏說:根據皇上指示,不動聲色地問了怡良。怡良回說,琦善與義律兩次會見,隻準家人鮑鵬在旁,所以如何談論香港之事,有無饋送情形,確實不知。奕山另查問別人,也都不知。

無奈,隻好審問琦善與鮑鵬了。5月31日,道光發出審訊琦善的上諭,著將琦善、鮑鵬交刑部並派睿親王、荘親王、惠親王、定郡王、大學士、軍機大臣、六部尚書會同審訊。審訊陣容之大,規格之高,史無前例。

翻閱《會審琦善親供》資料,發現審訊的內容很有意思,這裏摘議幾例:

問:此次辦理夷務,將廣東舊建炮台,盡被夷人占據,旋奏稱該省炮位兵丁皆不可用,……如患兵丁不可用,為何不調廣西兵,大張軍威,何以一味遷延呢?若非皇上英明,先機燭照,調各路兵丁前往,廣東早完了。(我暈,廣東兵不可用,廣西兵就可用?另外,審問時都不忘拍皇帝馬屁,不愧是天朝刑部。也可能是幾位親王在邊兒盯著的緣故吧)

琦善:欲先以禮曉諭夷人,故未調兵。沒想到夷性犬羊,不候回文,就攻打沙角、炮角了,都怪我一時糊塗,幸虧皇上英明。(琦善認罪態度良好,糊塗一時嘛。另外那夷人都是畜牲性格,不可理喻的)

問:大角、沙角失陷之後,提鎮將弁赴省求援,僅派數百名兵丁夜渡,唯恐夷人發覺,以致關天培陣亡,兵丁死傷無數?(不偷偷夜渡,大白天明目張膽地增兵啊,孫子兵法都給忘了啊)

琦善:大角、沙角失陷與關天培陣亡,其間相距一月有餘。關天培駐紮三遠炮台,因山後空虛,恐夷人暗襲,故把在省兵丁即夜發去,但夷人旋即退出,沒有接仗。接仗時,六炮台炮位已四百餘門,兵丁壯勇也增至八千九百餘名。不意失守,赴援莫及,愧恨無地。(炮位不少,兵丁也不少,總不能把炮台弄成農村的集會或者是煮餃子的鍋啊)

問:鮑鵬乃一無賴匪徒,還是前督臣林則徐擒拿的要犯,何以用他辦理夷務?(這話問得好玩,按天朝規矩,學鳥語即是犯法,漢奸的幹活。天朝自己沒有翻譯人員,琦善隻能從民間尋訪,民間會鳥語者,肯定是政府眼中的奸民了)

琦善:俺不通夷語,又恐廣東的通事暗通夷人,所以才用鮑鵬的。到廣東之後才聽說他乃前督臣指拿的人犯。查閱案卷,僅說鮑鵬做過買辦,案內既無原告等告發之人,又無證據等指證之案,所以依舊用他傳話遞文。(那倒是,林欽差辦案,可能跟所有的傳統清官一個毛病,缺少法治精神。我說你是歹人你就是歹人)

問:國家寸土尺地,皆當世守。何以未奉諭旨,擅予香港,是何肺腑?(意思很明白,國家的土地,隻能由國家的主人皇帝欽定買賣,臣子幹這個,往小裏說是沒資格,往大裏說是謀逆)

琦善:橫檔被困,危急之中,假裝允許英夷居住,但並沒言明丈尺裏數,亦未指對地方,且未曉諭居民……琦善受恩深重,急得沒有辦法了,才佯許香港的。(琦善這可是真話,他哄夷人玩呢。隻是夷人不太好哄而已。如民間所言,十七的想哄十八的,想得也太美了些)

問:琦善與義律往來說話,情意親密,該夷饋送琦善物件若幹?琦善回送是何物件?(看意思,皇上有些吃醋了)

琦善:俺與夷人語言不通,不過公事羈縻,假意相好,豈敢收受饋送?亦未給過該夷物件。(我暈,琦大人是夠委屈的,跟英鬼打交道,就跟妓者應付嫖客一樣,總得帶些職業性的麵露春風吧)

1841年8月9日,睿親王等上奏會審結果,沒判琦善“漢奸”罪,隻有一個擬大辟(斬監候),預備秋後勾決什麼的。可是沒有等到秋天勾決,琦善即被道光加恩釋放,命赴浙江軍營效力了。民間筆記載,會審時,琦善隨呈奏折一扣,內皆道光皇上原先發給他的密諭,承審大臣知道內中必有皇帝示意之語,未敢開看,仍令原人持回,交琦善收存,琦善先定罪,後釋放,可能與此有關。據說道光對此事“有愧焉”。(崇彝:《道鹹以來朝野雜記》,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頁)這讓我們想起了張學良與蔣介石的一件往事,所謂的“不抵抗”乃是蔣公給張學良的授意,且有密電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