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預測不涉及政治,主要分析一些國際形式。
2016年為丙申年,2017年為丁酉年,大運為丁卯,丙寅。這兩年南海、東海爭端會加劇,美國會在亞洲大批量增兵,會對中國形成巨大的軍事壓力。中國與美國以及亞洲小國之間的爭議會升級,會不斷發生一些邊界挑釁事件。小規模的械鬥、衝突難免。
2016年為中美關係的重要轉折年,此年開始,和以往中美合作為主,局部限製對抗為輔不同,這次美國會將中美關係調整為對中國的全麵打壓為主,表麵合作為輔(甚至不再維係表麵合作),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對抗將明朗化、常態化。新的冷戰時代將在2016年由美國開啟。
隨著摩擦的不斷升級,2017年陽曆2月4日-4月5日之間,中美或中國同美國代理人之間將在南海或東海爆發局部武裝衝突。
下麵我來詳細解讀一下2016年的情況:
2016年中國會出現嚴重的“交通事故”,丙申配合丁卯,易象如何解讀?我認為是高處發生的事故,不是在陸地上的。應該是在高的地方或空中發生的意外事故。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如果在陸地上則是一種帶電的或以電為動力的金屬車輛發生的嚴重事故。也就是說要麼是空中的,要麼是陸地上高處帶電的。
但我認為空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我大膽預測:2016年中國和其他國家出現飛機碰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類似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不完全排除飛機遭導彈襲擊的可能。對於中國領空或製空權方麵來說是嚴重的挑釁和威脅。
此事故發生的時間:應該在2016年陽曆6月4日-8月8日之間,這段時間最不利。陽曆2月4日-4月5日也會有一些摩擦,類似的事故等,但程度不嚴重。
此事故發生地區:南海或東海
肇事者:美國或其盟國
事故性質:侵犯領土主權,惡意挑釁製造衝突。
2016年、2017年,尤其是2017年美國會大批量調集軍隊到亞洲以及南海區域,給中國以大兵壓境之勢。美國將在韓國、日本、關島、菲律賓布置重兵。尤其是韓國及韓國海域的重兵將對中國形成巨大的安全威脅。
以上為周易預測內容,下麵我從現實角度分析一下美國對華戰略大調整的原因
上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中美關係緩和,中美聯合共同抗蘇。由此開啟了中美的合作時代,也因為這次合作,美國放鬆了對中國的封鎖。中國得以開展改革開放,引進外資,中國經濟迎來了30年的高速發展。也正是因為中美合作抗蘇,******、南海島礁擱置爭議的主張才得到了美國的支持或默許。
如今中美經貿合作非常廣泛,利益糾葛很多,於是很多學者認為,中美關係不會出現大逆轉,隻能是整體合作,局部對抗。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美國將調整其國家戰略,開始全麵的打壓中國,對抗中國。
理由如下:
一、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未來10-20年時間裏中國將成為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世界工廠必將撤離中國,中國必然要進行產業結構升級,以此來應對勞動力不足的壓力。以往中國依靠人口紅利以低廉的人力成本做初級加工和代工,歐美做深加工,這是一種合作關係,而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後將無可避免的跟歐美成為競爭對手。也就是說未來10-20年中國一定會成為美國的客觀競爭對手,有誰會放任競爭對手和平做大?
二、人口嚴重老齡化意味著市場萎縮、人力成本攀升,未來10-20年中國的市場活力必然會下降。而東南亞、印度因其人口數量龐大、人口結構年輕必然會成為新興的市場。因此美國會將以往同中國的經濟合作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中美之間的經濟合作會大量減少,而競爭卻不斷白熱化。
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未來10-20年時間內,東南亞和印度的市場是全球經濟的重心所在,誰能獲得這個市場,誰就可以確保未來2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因此,美國調整對華戰略是符合其未來國家利益的。
美國在南海挑起爭端,當中國跟東南亞小國起衝突後,美國在背後支持這些國家,跟這些國家結成同盟,或者聯合抗中。這跟當年中蘇交惡,美國支持中國,然後跟中國展開經濟合作如出一轍。所不同的是當年的蘇聯變成了今日的中國,當年的中國變成了今日的東南亞和印度。中美合作,美國經濟獲得了中國這個巨大的人力市場和產品銷售市場,而蘇聯則失去了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因此蘇聯經濟不斷惡化,最終解體。
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中美博弈,關鍵在東南亞和印度的市場,誰能夠獲得這個市場,誰就可以在未來10-20年內擊敗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