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情感文明2016(1 / 2)

悄然間,喧囂、混亂且重磅頻頻的2015年過去了。2016年在它的基礎上繼續往前走。某些趨勢無法猜透結局,但有些事情卻是必須麵對。這些事雖然並不一定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卻也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今天或明天。因此,預測一下這個世界的腳步和方向,仍有必要。

十件大事,分布全球各個方向,無論距離多遠,中國都在其中。

一、美台同時大選,台海局勢醞釀風險

2016年多國大選,和中國關係最密切的毫無疑問是美國和台灣地區的大選。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黨內激戰正酣,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出格言論引爆社交媒體,但政治分析家們對其都不看好;

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人氣頗高,然而她能否最終勝出亦有懸念。可以預見的是,無論兩黨誰獲勝,肯定是一位比******更有作為的總統,對外政策肯定會更加強硬。

反觀台灣大選,雖然國民黨換帥,朱立倫取代洪秀柱登場,但國民黨內憂外患,想挽回頹勢阻力重重。民進黨上台的幾率高,加之美國未來的外交將在亞太再平衡的基礎上加碼,拉攏台灣製衡大陸的操作將是題中應有之義。樂觀看,台灣不會走得太遠,********還將維持基本盤。

悲觀看,中國的戰略重點有可能從南海轉移到台海,從戰略而言是倒退。這一變化,將對和台商關係密切、依賴度高的地區帶來負麵影響,需要早作準備。

台灣“大選”辯論蔡英文:“九二共識”不是唯一選項二、中日關係能否回暖

北京九三大閱兵時,一位研究日本問題的朋友打賭,認為日本首相****晉三閱兵會出現在觀禮台上,但筆者堅決認為不會。他從日本的角度觀察,****有緩和中日關係的意願,但從中國角度看,在曆史問題、******問題都沒有進展的情況下,接待****的氛圍還不夠好。

進入2016年,中日關係也許會觸底反彈。日韓已然在慰安婦問題上和解,中韓自貿區也給日本帶來壓力,中日雙方實際上都有和解的願望。其關鍵在於如何營造一個合適的氛圍,尋找台階。

****並沒有像小泉一樣執拗的參拜靖國神社,中日爭端的焦點在於東海,如果中日在東海危機管控機製方麵達成一致,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日本召開,G20在中國召開,客觀上也為兩國首腦的會談創造了條件。筆者認為,問題是中日關係反彈多大,而不是是否有反彈。

三、人民幣VS美元:貶值還是升值

2015年年底,《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先生被打,這說明徒手戰爭比貨幣戰爭可怕。宋鴻兵的貢獻不是什麼正確的金融知識,而是把貨幣這個隱藏於幕後的事兒讓更多人關注,遺憾地是,隻是培養了一大批陰謀論者,理性的判斷少。

美國加息後,朋友圈裏剪羊毛之聲不斷,甚至稱多國貨幣麵臨崩潰,言外之意這是美國的陰謀。然而,試想如果美元加息就會導致一國貨幣崩潰,這經濟未免太脆弱。

人民幣沒有那麼脆弱,可2005年以來一直升值。現在人民幣對美元開始貶值,大家紛紛覺得手裏的錢會貶值。這對於海外消費不是利好,或將促使中國人更多在國內消費。

美聯儲開始了加息的腳步,中國彙率在市場化改革,因此人民幣對美元繼續貶值是大概率事件。當年,人民幣和美元是1:10,其實隻要在6和10之間就為可控區間,無需擔心。至於如何保值,是否換成美元,那就是個人財務考慮了。

珍妮特·耶倫現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四、新興經濟體能否挺住

高盛在最近的報告中,將巴西、智利、墨西哥、秘魯、哥倫比亞稱為新的“脆弱五國”,認為這些經濟體距離崩潰可能隻有一步之遙。安邦谘詢研究團隊警告說,巴西可能是明年全球經濟的一個重大風險點,並且可能波及整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