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認為這個同學是全班最聰明的人,但贏家並不是她。全班大部分的同學都選擇了12或13,所以少數幾個選擇6或7的同學獲勝。最終獲勝的是比群體中的大多數多想了一步的人。

所以,有時能給一個人帶來成功的,也就是比別人多想了那麼一點點。

看到爐子上的水壺蓋子被水頂開,凡人們都會想到是“水開了”,有人會比別人多想一點“為什麼?”,就這一步多想它推動的卻是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蘋果砸了頭更多的人會罵“老子今天真晦氣!”,但有人多想了一點就樹立起了物理學新的裏程碑。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可以不想在比別人多想一點上獲得驚世駭俗的發現,但我們一定要善於在比別人多想一點,這能招來更多的財氣、提高自己的能力,還有可能成為你成功的起點,因為這樣每天都多想一點點,你就是一個比他人更有思想的人,你就會脫穎而出。

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成功的基石,而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比別人多想一點,才能贏得老板的青睞。人要善於觀察、學習、思考和總結,僅僅靠一味地苦幹奮鬥,埋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結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成功的規則未必那麼明顯,需要很高的悟性與洞察力,麵對差距和挑戰及時調整心態,增強自己的獨立思考、隨機應變的能力。

高的學曆、強的能力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勝法寶,在自身文化修為完善的同時,每天多想一步才是你連接成功的最結實的鎖鏈。每天比別人多想一點,就像你站的比別人高一點,你離成功就會要比別人要近的多。

學會舉一反三

清代人有:“使吾輩舉事,能事事如此,便是聖賢一路上人,要當觸類旁通耳”一說。所謂觸類旁通,是指掌握了關於某一事物的知識而推知同類或相似類中的其他事物,因此,可以這樣說,能夠觸類旁通的人一定會舉一反三。隻有真正掌握了別人教給自己的東西,才算是真的學會了知識技能,否則別人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

有一個故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一座山上有兩個道觀,他們各是不同的派別。每天早上,兩個道觀分別派一個小道士到山下的市場買一些用的東西。他們兩個出門時總能碰麵,於是兩個人經常暗地比試彼此的靈性。

有一天,一個小道士問另一個:“你到哪裏去?”

“師傅叫我去哪裏我就去哪裏。”另一個回答。

問話的小道±不知如何應答。他回到道觀向師父請教,師父對他說:

“你問他‘師傅沒說,你到哪裏去?’這樣就可以擊敗他了。”小道士聽完點頭稱是。

第二天早上,他又遇到另外一個小道士,滿懷信心地問:“你到哪裏去?”

沒想到這個小道士這次回答道:“想到哪裏去我就往哪裏去。”

提問的小道士一時語塞,又敗下陣來。

小道士回到道觀,師父聽了哭笑不得地說:“那你可以反問他‘如果你沒有想,你到哪裏去’嘛!”小道士聽了以後,暗下決心,明天一定能夠勝利。

第三天,遇到那個小道士又問道:“你到哪裏去?”

“我到市場去。”另一個答道。這個小道士又無言以對。他的師父再次聽了小道士的遭遇之後,隻能無奈地感歎道:“舉一反三的‘悟’才是真的‘悟’啊。”

從兩個或兩類對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屬性的事實出發,推出其中一個對象可能具有另一個或另一類對象已經具有的其他屬性的思維方法,是一個人靈氣的外展,在解決問題時具有很大的指引作用。

哈格裏沃斯因為看到了碰倒的紡車,經過思考,發明了“珍妮紡紗機”。

同樣的,在奧地利有一位名叫奧恩布魯格的執業醫生,有一次,他不能判斷病人的胸腔是否積滿了膿水。後來,他看見經營酒業的父親用手指關節敲叩盛酒的木桶,根據不同的聲音估計桶中酒的藏量。從而發明了“叩診”這一醫療方法。施溫發現動物細胞中的細胞核,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和改造蒸汽機,都離不開觸類旁通的思考。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一直是人類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它給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個更大的空間,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太集團創始人茅理群在剛創業的時候,他發明了一種電子打火槍是一種很好的產品,但苦於沒有銷路。後來,他決定參加廣交會,希望借這個平台來打開銷路。然而,在那麼大的一個展銷會上,怎麼才能夠引起買家的注意呢?突然間,他迸發出一股靈氣,他想起了中國茅台酒打入國際市場的故事:

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茅台酒無人問津。最後一天,銷售員幹脆將茅台酒往大廳裏一摔,頓時酒香撲鼻,吸引了眾多客商和評委,並重新評選,將茅台酒評為國際金獎。

這個故事啟發了他的思路:他左手拿一支噴火槍,右手拿一支脈衝槍,“啦啦啦,啪啪啪”地示範起來,幽默的舉止與產品的示範,立即吸引了眾多客商,電子打火槍由此一炮叫響。茅理群的成功突破,就在於他在關鍵時刻能夠舉一反三,是運用類比的方法得到的結果。

天文學家開普勒說:“類比是我最可靠的老師。”哲學家康德說:“每當理性缺乏可靠的論證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指引我們前進。”類比的作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要對新事物的有更深的認識或創造新事物,首先得有對“相似性”敏感的直覺;當要創造某一事物而又思路枯竭的時候,就可通過類比直接尋找創造對象的對應物,這樣便可以激發自己的靈感,在不經意見給你帶來驚喜。

馬上急拐彎兒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他的思維方式;改變一種思維,就改變了一種生存方式;改變了一種生存方式,看待問題和接人待物的方式就會改變,日子雖然照常過,但迎接你的已無疑大有改觀。

每天早九晚五的職場,你可以過得寡淡如水,也可以讓它有滋有味,甚至興味盎然。關鍵是你用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去麵對它,去解決那些橫亙在你麵前的困難。

很多的職場人都有過這樣的煩惱:他們不是不想把老板交待的事情幹好,也不是不認真地想解決之道,隻是把腦袋都要想破了,就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

其實,對每個人來說,大可不必這樣,回過頭來想想看,這世界上真有不能辦到的事嗎?老板吩咐你的工作真有那麼難嗎?

你也許進行過長途跋涉,在你的旅途中是否遇到過水深浪急的大河?或者遇到過筆直陡峭的高山?就能力而言,每個人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一個人毫無憑借就能涉水而過,也不可能長上翅膀飛躍高山峻嶺。這是事實,但在這樣的事實麵前,你感到孤獨無助,感到束手無策了嗎?你是否還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打算明天就想老板提出辭呈?

先放棄這可怕的念頭,先不要讓心頭這塊自卑的陰雲久久徘徊,先給你的思維鬆綁,並把它盡可能自由地舒展,再舒展……在水果店裏,顧客們買水果的時候總喜歡自己隨意挑選,但這樣卻常常把已擺好造型的水果弄亂,而且碰撞過以後,也不容易保存了。更為糟糕的是,除了商場裏有水果出售外,大街上也到處有商販在沿街兜售,而且還便宜得很,這些無疑都給水果銷售帶來了麻煩。

“為什麼不能把水果掛在樹上賣呢?這樣,顧客不但覺得更有意思,而且隻要一摘下來,顧客就不好意思不買走了。”威廉向老板建議道。

“什麼?你說什麼?”老板吃了一驚。

“在大家都想到的環節上下功夫,即使有些成效,也不會太理想的,要想超越別人,就必須靠獨特的創意去取勝呀。”

幾天後,水果店門口貼出一張新奇的海報:“新鮮蘋果,顧客可以現摘現買!”

好奇的顧客都進來想看個究竟,果然,在店中長出兩棵巨大的蘋果樹,仔細一看,蘋果樹是假的,不過上麵掛的紅透了的大蘋果卻是真的。

興奮不已的顧客紛紛上前采摘這些蘋果——當然,他們要付錢,而且還比堆起來的蘋果貴一些。初戰,銷售成果顯著,緊接著威廉又建議老板栽種各種其他的果樹——如梨、李子、桃等。隨著生意越做越好,後來威廉建議老板幹脆連“果樹”也一起賣,人們買回家,不但能隨吃隨摘,還能享受一番田園氣息!

就這一招,水果店果真就發了大財——當然,威廉也因自己的創造性建議而成了水果店的合夥人之一。

世界上一切偉大的成就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而在富有創造才華的人眼裏,幾乎隨時可以找到偉大的發現。

當一條路通向死胡同時,即便你用盡全力也是螳臂擋車的,就像一個人的眼前出現死角時,就會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一樣,常常會做出“一根筋”

的事來。生活中的你並不比別人傻,更不是缺少努力,最大的可能是你在走彎路,在做徒勞無功的無用功,甚至還像一名愚蠢的司機那樣,前麵明明就是斷橋,或者根本就無路可走,還在狠命地加油。

當你的努力總是無效時,當你的付出總是沒有回報時,請你的思維停下來,放棄行動上無謂的努力,不要再鑽什麼牛角尖了。

世上的所有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難,並且很可能完全可以輕而易舉地化解掉,而我們固有的思維卻常常讓自己畫地為牢,從而放棄尋找捷徑的打算,隻在迷霧裏徘徊。

放棄固有的習慣,讓思維轉換個角度,讓眼睛環視一下四周,柳暗花明的時刻就在你的身邊。

把腦袋打開一厘米比爾·蓋茨明確指出:“最好去創新,即使失敗了,也比不創新好。”

汽車大王艾柯卡說得更決絕:“不創新,就死亡。”

可以說,一個人的創新能力,要比任何文憑和技能都重要,因為創新意味著增加效益,意味著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藐視所有困難的無比自信。它將比死的知識和過時的技能更能尋找到廣闊的用武之地。而這麼重要的東西,其實真正做到並不難,關鍵在於你是否肯把自己的腦袋打開一厘米。當然這不需要做任何手術,而是指你要讓自己的思維方式開開竅——到達目的地的走法是有很多種的。

休假去釣魚,老板約翰把寶貝兒子也帶上了,正當大家都沉浸在垂釣的樂趣中時,忽然聽到小約翰一聲痛苦的慘叫——原來他玩耍時不小心將魚鉤吞了下去,並卡在喉嚨處。

去醫院,最快也要兩個小時的路程;順著魚線往上拔,勢必會撕破小約翰的喉嚨。怎麼辦?

約翰心疼得直冒冷汗,員工們不但沒了玩的興致,雖然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但都無計可施。

這時,麥克一邊安慰小約翰,一邊對老板約翰說:“千萬別著急,我很快就會處理好的。”

麥克找來幾根火腿腸,把它們截成很小的段,然後把它們分別穿在小約翰留在嘴外的魚線上,像根棍一樣筆挺。緊接著,麥克將這根“棍”往下一按,讓火腿腸徹底將魚鉤包裹住,再輕輕往上一提,魚鉤就順利地取出來了。

麥克不但解除了小約翰的痛苦,還沒有給他造成任何傷害,老板感激地說:“麥克,你好聰明啊!”

“不,這很簡單,在你們都順著想——往上提魚鉤時,我卻用了逆向思維,就這麼簡單。”

萬事沒有必要總是順著想,創意往往隱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就像退一步會海闊天空一樣,在順著做事行不通的時候,逆向思維也許更會令你與機遇同在。

任何人都要明白,腦袋是自己的,你的行為,你的思想都沒有必要總是跟在別人身後去牽強附會、人雲亦雲。走一走別人和自己都沒有走過的路,與眾不同的風景就會令你讚歎不已。過一種令自己感到新奇的日子,人生將是一個充滿快樂的創意空間。

讓自己的腦袋打開一厘米,智慧的光束就會像一盞燈,將會永久地把你的靈感照亮。你的工作,你的業績,你的前程,都會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工作起來更會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另外,人不是上帝,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就連那些智者雲集的科學領域,發生一些錯誤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田中耕一是日本島津製作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師,他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各種材料測量蛋白質的質量。

有一天,他錯誤地把丙三醇倒入鈷中,這無疑是一個錯誤,但他並沒有懊惱地推倒重來,更沒有大罵自己太笨,而是將錯就錯地對其進行觀察,結果意外地發現了可以吸收激光的物質。在此基礎上,田中耕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生物高分子研究領域提出了性質界定和結構解析的原創思想,並最終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質譜分析的“軟解吸附作用電離法”。

正是靠著這一成果,田中耕一榮獲了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人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的,你也不例外,重要的是如何對待失敗。

讓自己的腦袋打開一厘米,或許在錯誤的廢墟上,你也會像田中耕一一樣,發現一株盛開的玫瑰呢。

這正如事業上雖然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攔路虎出現一樣,假如你用自己豐富而靈活的創造力去戰勝它,你的收獲,你的欣喜,就會像一直向上延伸的台階,把你推向更高的平台,在那個更為廣闊的舞台上,你得到的賞賜就是——我們需要你!

事業的成功與失敗,相隔僅一步之遙;創新與保守的分界線,也並非不可逾越,隻在於你是否肯把腦袋打開一厘米。

勇於推開一扇門在一個很古老的國度,有一個國王在行刑場上告訴自己的俘虜:“我現在給你們兩個選擇,一個是直接接受死亡,一個則是選擇推開你們麵前的這扇門,由門後麵的世界決定你們的出路。當然,我不會告訴你們這扇門的後麵是什麼,你們的運氣完全由這扇門來決定。”說完,他就讓這些俘虜自己選擇,結果,這些俘虜們在死與未知之間都選擇了死亡。最後這個國王不得不痛惜地告訴這些俘虜,其實那扇門的背後是他們每個人都渴盼的自由。

也許我們對於無知的恐懼永遠大於死亡的恐懼。但是,就是在這種巨大的恐懼中往往蘊藏著巨大的機遇。如果我們渴望機遇的降臨就不能因為害怕而不去嚐試。

大家都知道哥倫布的故事,哥倫布小時候就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而那時的人認為,人類絕對不可能從西方到達富庶的東方,如果從西班牙向西航行的話,不出500海裏,就會掉進無盡的深淵。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1485年,哥倫布到葡萄牙國王那裏去遊說:“其實我們從此向西走,走到一定的距離後,也能到達東方,如果你們肯拿出錢來支持我的話,這一定是事實。”

葡萄牙國王沒有答應他,認為他是一個騙子。於是哥倫布又到西班牙國王那裏遊說,西班牙國王也沒有答應他。哥倫布並沒有因此而灰心,盡管他接二連三的碰壁,奔波的同時還花光了他的積蓄。但是,他堅信自己的理論。最後,哥倫布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西班牙皇後經過哥倫布的一個朋友勸說,答應支持哥倫布去冒險,萬一哥倫布這個計劃失敗,她也就是損失一點小錢。

最後的結果是,哥倫布以他堅定的毅力和隨行的水手們,曆盡千辛萬苦在美洲大陸插上了西班牙的國旗。

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懼我們都會有,但是,當我們有勇氣推開一扇門的時候,我們的世界也許就會因此而改變。生命應該是多姿多彩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一個真正有創造力的人不會重複別人的生活模式,他們會因為自己的追求,而努力開拓著的自己的未來。

生活中,有很多人從沒有自己的立場,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在他們看來就不隻是不可能而且還加了恐懼。這種人無論對待工作還是對待生活都不會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而是因循守舊,人雲亦雲,他們不會有大的發展前途,混日子是他們的強項。所以,他們的人生也隻能是平庸而低俗的。

如果你想踏入別人未涉足的領域,就應該獨辟蹊徑,去走那些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推開別人沒有推開過的門。這樣你才有機會看到別人未曾見到過的美景。

哈羅啤酒進軍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時候。有許多人認為是相當困難的。

而‘當時的哈羅啤酒廠的市場份額在逐步地減少,可以說當時哈羅啤酒正麵臨著倒閉危機。啤酒廠沒有錢在電視或報紙上做廣告。盡管銷售員林達多次建議廠長做些廣告,但都被廠長拒絕了。林達決定冒險去打開比利時這個市場,於是他貸款承包了啤酒廠的銷售工作。但如何去做廣告成了林達的心病。當他徘徊到布魯塞爾市中心的於連廣場時,看到廣場中心那個撒尿的男孩用自己的尿澆滅了敵人炸城的導火線而挽救了這個城市的小英雄於連時。林達突然有了主意,決定自己要做一件別人未做過的事情。

翌日,在廣場上的人們發現於連雕像的尿由水變成了金黃剔透、泡沫泛起的“哈羅”啤酒。旁邊還立著一塊寫著:“哈羅啤酒免費品嚐”的廣告牌。

結果這一創意引得很多人關注,市民們拿著自己的瓶瓶罐罐來接啤酒喝。媒體也爭著報道這一奇觀。

那一年,該廠的啤酒銷量一下了增長了近20倍。這個叫林達的小夥子轟動了整個歐洲,成了聞名布魯塞爾的銷售專家。也許你會說這樣的事誰都會做,但是,既然誰都會做,為什麼就隻有林達一個人成功的利用了這一機會呢?這就是一個願不願意打開思路並敢於冒險的問題。其實,許多很困難的事隻要你能夠打開思路並勇敢的去做,你也會成功,隻要你勇於推開一扇門,你就會發現世界上的許多門都是虛掩著的。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未必就充滿著艱難險阻,別人沒有推開過的門也不一定就是被鎖著的。

勇於踏入那些別人從未涉足的領域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競爭的壓力,隻要這扇門被你推開了,你就等於直接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