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4月1日,希特勒將德國工人黨改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簡稱納粹黨,並把1920年2月24日宣布的德國工人黨的“25條綱領”作為納粹黨的正式綱領。
“25條綱領”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的泛德意誌綱領。第1條宣稱要“聯合德意誌人成為一個大德意誌帝國”。第2條要求“德意誌民族應與其他民族享有平等的權利,廢除凡爾賽和約和聖日耳曼和約”。其他一些極端民族主義的條款還有:隻有日耳曼血統的人才能成為德國公民,猶太人不得成為德意誌國民,禁止非德意誌人遷入德國,將1914年8月2日以後遷入德國的一切非德意誌人驅逐出境等。
黨綱中也寫入了一些反對資本主義和主張社會改革的條款。如第8條至14條要求沒收“不勞而獲的收入”、“廢除利息奴隸製”、“完全沒收一切戰時利潤”、“將一切托拉斯收歸國有”、“分配大企業利潤”等。第16條要求:建立並維護一個健全的中產階級,要求立即將大百貨商店收歸國有,廉價租賃給小工商業者。第17條規定:要在農村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地租”,“製止一切土地投機活動”。實際上,希特勒從來沒有打算將這些條款兌現,他隻是迫於戰後德國蓬勃高漲的革命形勢,為欺騙和招徠陷入困境的德國中下層人民,才將這些條款寫入黨綱。希特勒還標榜自己是中產階級利益的代表,因為這個階級人數最多,受損失和打擊最為嚴重。納粹黨的成員和追隨者也主要是這個中產階級中的小資產階級群眾。所以,當時德國人民稱納粹黨為“小資產階級政黨”。
納粹黨的黨旗由黑、白、紅三色組成。紅色是底心,圓心是白色,圓心中間的卍字為黑色。希特勒解釋說:“紅色象征我們這個運動的社會主義,”“白色象征民族主義,”黑字卍“象征爭取亞利安人勝利的鬥爭的使命。”
1920年12月19日納粹黨在國防軍馮·埃普少將的資助下,收買了《民族觀察家報》,作為納粹黨機關報,阿爾弗雷德·羅森貝格任主編。1921年納粹黨建立了自己的準軍事組織——衝鋒隊。衝鋒隊隊員身著醒目的褐色襯衫,佩卍臂章,又稱為“褐衫隊”,其成員大部分為退伍軍人。衝鋒隊隊員常常在大街上製造流血事件,迫害猶太人,屠殺革命群眾,破壞其他政黨集會。
納粹黨最初主要在巴伐利亞一些偏僻的小村莊或工廠、學校活動,用一支銅管樂隊及鮮豔的旗幟招徠觀眾,進行遊說,從1919年11月到1920年11月,納粹黨共舉行了48次集會,希特勒在大多數集會上都發表了蠱惑人心的演說。納粹黨的影響不斷擴大,1920年納粹黨有黨員3000名,1922年發展到6000人,1923年猛增到30000人。納粹黨的目標是要推翻魏瑪共和國,奪取全國政權。
1923年1月,法、比軍隊占領魯爾,德國陷入了惡性通貨膨脹的泥沼,國內外矛盾空前激化。希特勒認為奪取的時機已經到來,11月8日晚,他趁巴伐利亞邦長官馮·卡爾、駐軍司令洛索夫和警察局長馮·賽塞爾在慕尼黑貝格勃勞凱啤酒館集會之機,率領一批衝鋒隊隊員闖入會場,用武力挾持三巨頭,並宣布“民族革命”已經開始,他本人就是德國政府的首腦。希特勒還利用一戰中曾擔過陸軍參謀長、後退役的魯登道夫做說客,勸說三巨頭與他一起向罪惡的淵藪柏林進軍,“拯救德國人民”。但是,三巨頭設法逃脫了希特勒的監禁,並發表聲明,布置平亂計劃,從而使希特勒認為唾手可得的勝利化為泡影。
啤酒館暴動流產後,希特勒被判刑5年,但1年後即被假釋出獄。在獄中,他口授了《我的奮鬥》一書,在書中,希特勒宣泄了自己對民主、馬克思主義和猶太人的刻骨仇恨,大肆進行戰爭叫囂,宣稱新帝國必將再一次沿著古代條頓人的道路進軍,用德國的犁和德國的劍取得土地,為德國人民獲取每天的麵包。他毫不諱言:“一個在種族被毒化的時代裏致力於培養其最優秀的種族成分的國家,總有一天會成為全人類的君主。”
以希特勒為禍首的法西斯主義的興起構成了對魏瑪共和國最致命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