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紗廠聯合會在上海開成立會。3月,全國紗廠代表於上海集會,以“華商紗廠聯合會”的名義致電北京政府,反對日本提出“棉花出口、棉紗進口概行免稅”的無理要求。是日,正式召開成立會,15家紗廠代表參加,宗旨為反對日商要求廢止棉花出口稅,選舉聶雲台、劉伯森等五人為議董。4日,推聶雲台為總董。1918年3月,選舉張謇為會長,後由榮敬宗接任。該會陸續刊行《華商紗廠聯合會季刊》、《紡織時報》及《中國棉產統計》等。具體活動包括聯合各廠采取停工減產辦法,抬高市場紗布價格;出麵幹涉紗廠工人罷工鬥爭;支持抵製日貨運動;共同反對外商對花紗市場壟斷操縱;抗議政府捐稅和派款等。1943年12月解散。
12月2日。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援閩粵軍總司令。孫中山南下後,商請廣東省長朱慶瀾調撥警衛軍20營,後因朱被排擠未成。平塘會議陸榮廷允準將20營軍隊交陳炯明,11月21日,莫榮新就任代理粵督後,即將20營軍隊交陳炯明,以不得在廣東駐屯為條件。孫中山將其改編為“援閩粵軍”,是日任命陳炯明為總司令,鄧鏗為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許崇智為支隊司令,先編成10營擔任討伐閩督李厚基任務,進軍福建。該軍人數不足5000人,每月餉銀六萬元,派中華革命黨骨幹成員擔任各種軍職,以民主主義為中華民國建國主義,為擁護約法、恢複國會、討伐叛逆興兵。這是護法戰爭中孫中山可支配的主要軍事力量。
12月3日。督軍團天津會議一致主戰。由直隸督軍曹錕、山東督軍張懷芝邀集,山西、奉天、福建、安徽、浙江、陝西、黑龍江、上海、察哈爾、綏遠、熱河七省三區督軍、都統、護軍使代表在天津開督軍團會議,商討對西南和戰問題,結果與會代表一致主戰,要求馮國璋明令討伐湘、粵,並初步製定兩路進攻湖南之計劃:第一路推曹錕為主帥,率軍由京漢路南下,經湖北進攻湘北;第二路推張懷芝為主帥,率軍由津浦路南下,經江西進攻湘東。會議還確定各省出兵數目:直隸、山東、安徽、奉天各出一萬人;山西、陝西各出5000人;軍費由各省自行負擔。6日,曹錕、張懷芝、張作霖、倪嗣衝、閻錫山、陳樹藩、趙倜、楊善德、盧永祥、張敬堯聯銜電請北京政府頒令討伐西南。15日,繼續開會,適值北京政府電派曹、張出師令到達,作戰計劃遂定。18日,會議結束。
徐樹錚稱日本支持段祺瑞主政。徐樹錚密電奉、皖、陝、甘、閩、浙、川等省督軍,謂北軍權勢消長,與日本寺內內閣利害相通,並謂段祺瑞雖暫時去職,日本此後對華方針,仍認定東海(徐世昌)、合肥(段祺瑞)為政局之中心,遇事力盡友誼援助。6日,日本陸軍參謀次長田中義一與在日訪問的梁士詒晤談,主張以武力統一中國,望梁與段祺瑞任其事。8日,徐樹錚再發密電給奉、黑、陝、晉、豫、甘、閩、浙、滬各省督軍、護軍使,並吳光新、龍濟光,謀倒王士珍內閣,逼蘇督李純下台,稱欲求國事進步,非先更易閣王、蘇李,萬無著手之地,迫馮國璋按武力統一政策行事,否則組織國會,立即選舉大總統。
12月4日。黔滇川聯軍攻占重慶。三省聯軍分三路襲重慶,吳光新軍苦戰經旬,力盡無援,3日吳率師離重慶,四川督軍周道剛乘夜逃遁。是日,聯軍攻占重慶。商會請熊克武出麵暫行維持秩序。聯軍指揮官王文華、石青陽、顧品珍等率部相繼人城。6日,馮國璋特任劉存厚為崇威將軍仍留四川會辦軍務。10日,唐繼堯任命黃複生、盧師諦為四川靖國聯軍總、副司令。12日,黃複生、盧師諦聯電孫中山,告以經與唐繼堯、章太炎商議,將“四川國民軍”更名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四川靖國軍”,與“滇、黔、荊、襄各軍聯為一氣”。同日,孫中山任命石青陽為川北招討使。13日,滇黔軍在重慶與川軍熊克武會合,熊克武通電孫中山、陸榮廷、唐繼堯等,宣布擁護護法,與西南一致行動。黃複生、盧師諦聯電孫中山,告經與唐繼堯、章太炎商議,將“四川國民軍”更名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四川靖國軍”,與滇、黔、荊、襄各軍聯為一氣。同日,川軍占領西昌,張煦率靖國第七軍退會理。14日,陳風石以“四川靖國招討司令”名義在大竹宣告獨立,旋通電護法。熊克武致電周道剛、劉存厚等,勸川軍參加護法。16日,滇軍再次攻占納溪,旋攻永川。18日,川軍第一師第二混成旅旅長王琦在合川通電宣布護法。19日,滇黔聯軍攻占瀘縣,21日複占永川,川軍退榮昌。21日,熊克武通電宣布加入滇黔聯軍,推舉唐繼堯、劉顯世為滇黔川靖國聯軍總、副司令,熊自任四川靖國軍總司令。同日,孫中山致電熊克武,勖與唐繼堯通力合作,會師東下。24日,滇黔川護法軍組織聯軍司令部。29日,孫中山致電唐繼堯、劉顯世讚同為滇川黔三省總、副司令,並望早日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