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心係百姓,但文化水平不太高,他上台後作為一個國家的總設計師,製定的很多製度實際上都太極端了。
例如戶籍製度,就很不合理。
還有稅收製度,也不是很合理。每個地方都有定額,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卻造成了地方官員收到定額就不收的行為,是的很多稅收被漏掉了。明王朝的財政困境,也和朱元璋開的先例有一定的關係。
朱由校要改變這種野蠻風氣,首先就不能亂殺人。
除了那些賣國投敵的殺了一批晉商,那些鹽商雖然被朱由校給抄家了,但並沒有問斬。
……
駱思恭趕到南京的時候,叛亂已經平定將近十天了。
善後工作已經開始展開,抓捕叛亂分子的行動卻是隻抓捕了一些參與叛亂的官員,那些在背後支持叛亂的士族、財閥還沒有遭到波及。
那些士族和財閥倒是把心放了下來,他們並不認為皇帝會把他們抄家了。他們在江南的勢力可是很大的,抄了他們江南可要出亂子。
而且他們也不認為,皇帝會知道他們在背後支持叛亂。
這次叛亂,這些士族和財閥都沒親自出麵。出的人,也都是招募的。倒是錢出了不少,不過還沒形成氣候中央軍就渡江而來了,實在來的太快,這一點倒是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不過這次叛亂,也就是碰運氣。
能成功固然是好的,不成功也就是坐等皇帝改革,這是他們料定最差的結果。
但是駱思恭來到南京,情況頓時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錦衣衛和東廠的特務,早就鎖定了這些士族和門閥。恐怕這些士族和門閥,並沒有料到皇帝的情報機構進行整合、發展之後,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專業的程度,運營效率也是大幅度的上升,而且滲透能力非常強。
搞情報無非就是錢的問題,錦衣衛和東廠這些年的活動經費每一年都在增加,在那些大戶人家不知道發展了多少情報人員。
要知道這個世界,權力與財富在本質上都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礎上的,信息的收集是非常關鍵的。
同樣信息也是被大量壟斷的,普通百姓能夠獲得的有用的信息實際上占比很少,不會超過20%,但普通老百姓又占到了大多數,可見普通老百姓在信息的來源渠道方麵是有多麼的匱乏。
那些士族、財閥的叛亂,在還沒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內鬼向錦衣衛和東廠投誠了。
個別士族、門閥顯然不看好叛亂。
他們並不願意上賊船,而是希望通過投誠皇帝的方式,換取他們的利益的延續。
他們的選擇顯然是非常正確的,駱思恭一到南京,早已準備好的錦衣衛和東廠特務就帶著軍隊開始大肆抓捕這些士族、財閥的成員,並將他們的家產全部打上了封條進行查抄。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那些士族和財閥直接懵逼了。
一個個哭著喊著,難以置信的看著那些特務帶著士兵衝進家門。狗皇帝就不怕江南沒了他們之後出亂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