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將蒙古拖入商品經濟(2 / 2)

戰馬價格很快就商定了下來,下馬一匹10兩,中馬一匹15兩,上馬一匹20兩。除了要購買戰馬之外,不能作為戰馬的下馬,以及有了優質戰馬,而不會采用的中馬,則將大量貿易,沒有貿易上限。

北直隸當前到處修路,並且製造重型馬車用於運輸,都需要大量的馬匹用於運輸,那些下馬、中馬顯然非常適合。

同時馬匹還能用來耕地什麼的,如果能將蒙古馬匹商品化進行交易,對大明的生產力提高還是挺高的。大明雖然到處都能養馬,但是商品化馬匹的數量確實不足。

在馬匹商品化的同時,大明也向蒙古出售糧食。

因為蒙古人一旦擴大馬匹的放養規模,必然要減少牛羊的放養數量,對糧食將產生一定的需求。

在戰馬的交易量上,林丹汗也接受了每年三萬匹的數量。蒙古不缺草場,如果能從大明買到糧食,擴大馬匹的飼養規模是完全可行的。而且蒙古四十萬成年男丁,現存的戰馬數量還是足夠支撐這樣的交易規模的。

朱由校盡管表示要不惜代價的購買戰馬,但也不是無腦的跑過去直接買。而是製定出了這麼一個將蒙古也拖入商品化經濟社會的辦法,讓蒙古人與大明的商品化經濟並軌,一旦蒙古人也接受了商品化,想買戰馬就太簡單了。

經過一番外交手段,戰馬價格被商談到了上馬27.5兩的超低價格,如果在大明境內購買這些上馬,價格起碼要40兩以上,50兩一匹都是十分正常的價格。因為大明對這些戰馬也是有很大的民間市場的,那些權貴商人,甚至是地主,錢多得蛋疼得時候,誰不想弄幾匹好馬顯擺一下?

好馬在古代,就像是後世的法拉利啊!

有馬就是有車一族,北方那些用來耕地的馬匹,就相當於是拖拉機的級別。而那些神駿的‘力馬’,就相當於是豪華跑車。

林丹汗願意接受這個價格,主要是晉商購買蒙古戰馬的價格,比這個價格還要低上一點,但也地不到哪裏去。最主要的是,盟約上規定的大明各類商品的價格下降了很多,讓出售戰馬能獲得的27.5兩銀子,能買到更多的奢侈品了。

而且葉爾羌汗國,以及烏思藏確實也會向大明出售戰馬,如果大明開出如此厚道的商品價格,要買到戰馬就太簡單了。特別是烏思藏,那群喇嘛絕對願意有多少戰馬就賣多少戰馬。畢竟那群喇嘛是用宗教控製政治,武力上他們對大明根本就不提防。很多時候,西藏出現了政治問題,都是尋求蒙古人出兵,然後蒙古人像是西方國家參見教皇一般,幹涉之後的西藏,依舊是宗教控製政治。

所以說西藏並不太在意武力上的問題,隻要大明也將西藏拉入商品化模式,西藏和青海那麼多的草原,每年能出產的戰馬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