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太平天國 5(1 / 2)

《原道覺世訓》是洪秀全“鍍金”深造回來的勞動成果,經過在羅孝全的禮拜堂強化學習了基督教的知識後,洪秀全暫時接受了基督教“三位一體”說法,在《天條書》中,洪秀全說“讚美上帝為天聖父,讚美耶穌為救世聖主,讚美聖神風為聖靈,讚美三位為合一真神”。

洪秀全雖然讚美了“三位一體”說法,但他並不理解“三位一體”的真正含義,後來發現“三位一體”的說法不符合他的工作需要,於是轉而對其進行批判。所以,在《原道覺世訓》中,洪秀全依然堅持上帝和耶穌的父子關係,“救世主耶穌,皇上帝太子也”。

《原道覺世訓》在思想內容上相比於《原道醒世訓》、《原道救世歌》都有較大的飛躍,這三篇“原道”構成了“洪秀全思想”的完整的理論體係,在思想上武裝信徒,為建立一個太平世界而努力奮鬥。

再此期間,洪秀全和馮雲山專門去了趟貴縣,目的是為了拜訪一位遠近聞名的大人物石相公——石達開。

石達開出生於貴縣北山裏那邦村的小康之家,父親石昌輝屬於外來務工人員,但憑著勤儉持家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不僅置了田,還買了耕牛。

石達開的父母在其十歲左右相繼去世,因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還有一個姐姐兩個妹妹),所以小小年紀即以挑起家庭重擔,獨掌門戶。他販牛羊、販木炭、販木材,甚至販私鹽,十三歲時處事已有成人風範,“凜然如成人,自雄其才,慷慨有經略四方誌”,屬於嚴重早熟。

多年的經商,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至金田起義前夕,他的家產已達“數十萬金”。但石達開的誌向並不在此,務農經商之餘,他拜名師、勤讀書、學武藝,將自己打造了文武全才,因俠義好施,常為人排難解紛,年未弱冠即被尊稱為“石相公”。

洪秀全慕名拜訪的這位大人物,並不是他的年紀大,而是他的名氣他,力求將他拉下水。石達開對拜上帝會並不陌生,王家作為洪秀全在貴縣的傳教主力軍,早將拜上帝會的名聲傳播到了石達開的耳朵裏。

石達開見拜上帝會的教主洪秀全和他的開山大弟子馮雲山親自前來拜訪,大為感動,相談之下,大有相見恨晚之感,當即表態投入了洪秀全的懷抱。

石家在北山裏屬於大戶人家,石達開的父輩兄弟有五人,他這一輩,光堂兄弟就有十六七人。況且石達開的名聲比較響,在當地黑白兩道都能說得上話,這樣的人物加入拜上帝會,對組織的發展無疑是大有裨益。

貴縣的北上銀礦是個大礦,嘉慶年間就已經開始開采,後來被封禁,一直到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因戰爭花銷及賠款嚴重缺錢花,才不得不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新開礦。但由於礦工們經常串聯,和天地會等一些敵對勢力往來密切,所以貴縣縣政府曾多次對礦工進行遣散重召。秦日綱就是慘遭遣散的倒黴蛋之一,為了混口飯,他當了一陣子鄉勇。

石達開與礦工們的關係也很密切,礦工們有困難有時候也找石達開幫忙解決,石達開就利用這層關係,在礦工中秘密發展拜上帝會組織。

太平天國起義後,太平軍中有個工兵營的編製,稱作“土營”,都是由礦工組成的,因為礦工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身強力壯,練就了一身挖地道的本領。打洞是個技術活兒,當然得由這些專業人才來做。

道光二十七年(1847)九月十六日,洪秀全、馮雲山、曾澐正、盧六等率領信徒赴象州,搗毀甘王廟,展開宗教鬥爭。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後,發展的第一批會員是表兄馮雲山和族弟洪仁玕,當時洪秀全的傳教方式和傳銷差不多,兔子吃吃窩邊草,找自家人下手。洪秀全將自己的父母兄弟全都忽悠入會,以壯大新生的宗教組織,不過洪仁玕則比較倒黴,沒將家人忽悠入會,還被哥哥亂棍打了出來。

洪秀全和馮雲山前往廣西發展下線後,住在貴縣賜穀村的表兄王盛均王家,王家人被他忽悠入會了,然後發動親朋好友繼續發展下線。馮雲山在紫荊山的曾玉珍曾家以家庭教師的身份打掩護宣傳拜上帝會,發展了一大批曾家會員,曾澐正就是曾家人。

可以說,洪秀全和馮雲山在革命初期,依靠的都是一批親朋好友,曾玉珍的父親曾開俊,據說他的原配妻子是楊秀清的姐姐,又據說楊秀清的妹妹楊宣嬌(洪宣嬌)是蕭朝貴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