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太平天國 4(1 / 2)

馮雲山作為“洪秀全思想”的實踐者,作為“洪秀全思想”的傳播者,當他在深山老林裏不遺餘力地發展壯大革命組織的時候,洪秀全在幹什麼呢?

話說洪秀全自廣西貴縣返回家鄉後,埋頭苦幹,花了一年的時間創作了多部作品,以給他的革命思想加以潤色,如《原道醒世訓》、《原道救世歌》、《百正歌》等。

這一時期,洪秀全還沒有拜讀過基督教的聖經,《勸世良言》是他理解消化基督教知識的唯一參考對象,但《勸世良言》的作者梁發是一名印刷工人,文化程度有限,很多內容都是節選自聖經,翻譯過來的時候又沒有注解,洪秀全隻能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瞎捉摸。

洪秀全對基督教義一知半解,隻能借助自己熟悉的儒學知識加以詮釋和補充,導致基督教義被他曲解的亂七八糟,當有人問起他《勸世良言》中的代詞究竟是何人時,洪秀全總是高深莫測般的“默然不答”,或者幹脆地說就是他本人。

這個時期,洪秀全的作品大多反映的是“拜上帝”、“敬耶穌”、“不拜偶像”的內容,說開辟真神惟上帝。但對於基督教義裏“三位一體”的說法,由於《勸世良言》講的很含糊,洪秀全也沒搞懂。

“三位一體”說法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礎,上帝隻有一個,聖天父完全是上帝,聖子完全是上帝,聖靈完全是上帝;聖天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天父。換句話說,即聖天父、聖子、聖靈在本質上完全就是同一個,上帝、耶穌、聖靈是三位一體的。

相信與否定“三位一體”的說法,在基督教中是正統與非正統的分水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初,在家閉關了一年多的洪秀全終於出關了,為了增加自己的理論知識,為了增強自己的忽悠本事,洪秀全決定前往傳教士羅孝全在廣州的禮拜堂“鍍金”。

洪秀全的“鍍金”大業並不順利,期間,洪秀全想讓羅孝全為他洗禮,想名正言順地成為耶穌忠實的信徒,但被羅孝全無情地拒絕了,原因是羅孝全發現洪秀全接受洗禮的動機不純,因為洪秀全大言不慚地給羅孝全講述了自己大病時見到了夢幻般的景象,發表了一些自己對於這個“異象”獨到的見解,羅孝全認為洪秀全對基督教義認識膚淺,所以拒絕為他洗禮。

洪秀全雖然沒有得到洗禮,但基督教相關的禮儀和規範讓他大開眼界,宗教知識也得到了大幅加強。在羅孝全的禮拜堂學習了四個月,洪秀全前往廣西和馮雲山會合。

《李秀成自述》記載:南王馮雲山在家讀書,其人才幹明白,前六人之中,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當時,太平軍上上下下全都知道,馮雲山是開國英雄,沒有馮雲山的鼓勵,洪秀全不會到艱苦的粵北和廣西去傳教。洪秀全在廣西傳教失去信心返回廣東後,馮雲山一人獨入紫荊山開辟革命根據地,對於根據地的情況洪秀全一無所知,當紫荊山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時,洪秀全又撿便宜吃現成的來了。

道光二十七年(1847)八月,洪秀全帶著自己的革命著作《原道醒世訓》、《原道救世歌》、《百正歌》等文獻來到紫荊山。

馮雲山在傳教的時候,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了洪秀全救世主的偉大形象,號召會員共尊洪秀全為教主,所以洪秀全那端莊威武的容貌,疾惡如仇的性格,以及斬妖除魔的精神,共享太平的主張早已深入人心。

紫荊山革命根據地的人民對洪秀全是望眼欲穿,翹首以盼領袖的到來,他們稱洪秀全為洪先生,“奉之若神”。

洪秀全和馮雲山兩大巨頭會晤後,為了壯大這種草根型的宗教組織,他們不分晝夜地狂寫宣傳標語,到處散發。同時為了約束急速擴張的會員,又陸續製定了一些拜上帝會的教規和儀式,例如《十款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