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這樣的列子一大堆,高方平也對抗不了這愚蠢的體製,所以隻有收了他們的名冊和支票,錢都用來發軍士獎金、然後參與西北投資和建設了。
最重要的,收了這群牛鬼蛇神的名冊,西北做任何事阻力都要些。
目下這個態勢,就是此番西北國戰下,軍事、經濟、政治等全方麵相互博弈下來的最終結果。高方平隻能做到這步,並且已經很累……
現在算是全麵性結束了宋夏之戰。
不過暫時來,西夏境內的投資起步處於遲緩間斷。
商人是逐利的,現在許多宋境的大資本處於後知後覺,他們大多數沒看懂此番國戰利益所在,也不了解高方平的駐軍策略會發酵成為什麼。這不怪他們,所謂不調查研究就不決策,大多數人現在雲裏霧裏的,都不敢來“敵國”投資。
在一般人看來,別現在西夏不算占領區,就算已經被高方平事實上打下來,他們也未必敢大幅投資。
然而差距就在於意識形態上,在高方平的概念裏,真是用太多鮮血打了下來後,相反就不能投資了。因為那是真正的對抗環境而不是商業環境。
現在看似尊重他們主權又加上“商業性質”的駐軍,才是仇恨值最、法理上最適合的結局。
於是西夏境內的軍事問題交給劉光世的現在,首期投資由高方平、關七、西門慶,大名府國企、以及西夏王室,五方麵成立的合資企業主導,關於企業稱謂上,刻意淡化了國家概念,叫“大西北聯合礦業司”。
當然了,這個企業沒什麼真正的技術,主要就是負責管理工人和勞務輸出,以及運輸,倒賣礦產。也就是幹體力活、搞資本運作的。
其中西夏王室不出錢,他們正式以“采礦權”入股。這在西夏沒毛病,西夏土地可以屬於個人,但土地上的一切礦產資源是屬於皇帝李乾順的。
至於運作管理方式、以及資金的注入,則由高方平、關七、西門慶、大名府國企幾個方麵來完成。李乾順等著數錢就行。
最後,具體經營則是西門慶和關七組成的聯席總管負責。高方平、李乾順、以及大名府白了就是監事或者執行董事什麼的,稱謂真的沒啥子重要的。放關七和西門慶十個豹子膽,他們也不敢亂來黑吃。畢竟現在監督他們的是西夏和大宋的“聯合軍隊”。
但聯合礦業司也僅僅是負責非技術性事宜,至於真正的采礦煉化事宜,還是京縣和江州來的大宋官府團隊負責,也就是,乃是京縣和江州成立的國企來投資冶煉廠和礦井,負責采用大宋的挖掘和煉化技術,來提高在西夏的采礦效率。
這個模式,是高方平最開初策劃時候就定調的,當時策劃要去東瀛開采銀就是這麼想的,因為他們的煉銀技術實在太落後,效率太低,但又不能平白無故把國家技術給他們,也不能交給大宋私企。
高方平並不要求大宋官方技術永久保密,但必須維持領先民間和別國至少一代的代差,這是原則。任何行業隻有等官方技術成功更新使用,且未來一代技術投入研發的時候,老技術才能開放給民間、然後傳入別國。
所以目下在西夏的模式,處於探討和試運行階段,問題肯定會有,各種麻煩也肯定會出現。但正如初期的錢莊麵臨各種“假票據各種幺蛾子”一樣、這也算是管理經驗的研究和累積,隻要在做,總歸會最終成熟起來。
這算是為將來的經略世界作出“研發”。
是的毫無疑問,怎麼搶劫仍舊是有技術的,但凡技術就需要研發投入,需要努力,這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