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由於機體生理和生化的改變,把多餘的物質轉化為脂肪,導致體內脂肪積累過多,超過了正常的生理需要。肥胖也就是熱量攝入過多,超過了消耗的結果。一般認為少吃脂肪就不會肥胖了,其實並不盡然。攝入的不論是脂肪、蛋白質,還是碳水化合物,隻要過多了都會以脂肪的形式貯存在體內,使身體肥胖起來。肥胖的其他因素如遺傳因素、內分泌代謝方麵的改變,也是促使肥胖的原因。據報道,有人統計了雙親肥胖者1565例,其兒女肥胖率高達63%~87%;而雙親不是肥胖者,其兒女的肥胖率僅為36%,有的地區僅為18%。調查了母親肥胖者101例,其兒女肥胖率高達50%。
二、怎樣衡量人體體重的狀況?
有一種簡易方法可以衡量人體體重的現狀:男性平均體重(公斤)=身長(厘米)-105;女性平均體重(公斤)=身長(厘米)-100。凡大於標準體重10%者為超重;大於20%者為肥胖。也有以體重指數(BMI)來衡量是否存在肥胖的: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BMI≥25時為肥胖。一般以男性超過標準體重的25%,女性超過30%~35%即稱為肥胖症。
三、肥胖是健康的標誌嗎?
體形肥胖,給機體帶來負擔,不僅容易誘發糖尿病,而且易患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血管病、內分泌紊亂等疾病。因此,肥胖不是健康的標誌,而是某種疾病的先兆,故減輕體重、控製飲食、防止肥胖,對減少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醫學研究成果早已證明,身體發胖有礙健康。特別是年齡在40~45歲的人,體重每增加一磅,死亡率就增加1%,而低於正常體重15%的人,死亡率最低。肥胖的男子死亡率比正常體重的男子要高80%。俗話說:“有錢難買老來瘦”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四、肥胖與糖尿病有什麼關係?
由於飲食過量或營養過度,飲食產生的熱量超過身體的需要,此時多餘的物質就會以脂肪的形式貯存在體內,體內脂肪成分增多,就有可能引起肥胖。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這已成為公認的一般規律。根據研究報道,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發生率約比正常人高出4倍,極度肥胖者則高出約30倍。國內調查發現,超重組的糖尿病發生率較標準體重組高2.86倍。由此可見,超重與肥胖為發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或誘發因素之一。肥胖與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之間的關係密切,人們已將肥胖作為一個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來考慮。在肥胖這種情況下,肥胖表現對糖尿病基因起觸發因素的作用,就像病毒感染因素引起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發病一樣。
肥胖常為糖尿病的早期症狀,常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誘因。肥胖者的血液中,胰島素含量雖然不比正常人低,有的甚至還稍高於正常人,但肥胖者組織細胞的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與胰島素的結合力降低,造成胰島素的相對不足,因而難以維持正常的糖代謝。同時肥胖者由於脂肪過多,堆積於肝髒等組織器官,可使肝糖原貯存減少,引起血糖濃度升高。脂肪代謝的加強需要消耗更多的胰島素,而高脂血症狀態對胰島素產生了對抗,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對胰島素的需要量,為了降低血糖,抵消脂肪的對抗作用,胰島就不得不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量。久而久之,使胰島細胞負擔加重,長期的過度負荷,胰島的儲備功能就會耗損,在胰島素相對不足的情況下也就容易誘發糖尿病或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所以肥胖者容易得糖尿病。
五、怎樣防治肥胖症呢?
肥胖症的治療應該是綜合治療,在綜合治療中飲食治療和體育運動是最基本的措施。
(一)低熱能平衡飲食
這是治療的主要內容,在限製熱能的基礎上使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配比適宜,無機鹽、維生素供給充足,滿足機體需要。根據肥胖程度,每日熱能需要量比平常減少500~1000kcal,可分次減少。輕度肥胖者,男性每日熱能控製在1400~1600kcal,女性1100~1300kcal。重度肥胖者,熱量攝入量以不低於每日800~1000kcal為宜。對兒童肥胖病人,熱能攝入量要減少,但不應妨礙兒童的生長發育。天津兒童醫院的資料:6~10歲兒童控製在1000~1200kcal,10~14歲兒童1200~1500kcal,同時配合適量的體育活動,如跳繩、打球等,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