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六章 登基大典(2 / 3)

鐵路全長19公裏,僅用4年多時間就修建完成,其修建度之快為清代鐵路之最。

張豐主政之後的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就是京浦鐵路,比曆史上足足提前兩百多年開工建設,作為穿越者,張豐深知鐵路對中華民族展的重要性,張豐對這條鐵路的修建非常關注。

有修建滬寧鐵路的經驗和基礎,再加上有這麼多的俘虜勞力,人力充足,張豐計劃,用三、四年時間,將這條鐵路修通。

津衛北。

一座大車站正在修建,從修建場麵可以看出來,參與修建的人數起碼有兩、三千人,這些人,全部穿著灰色的背心,背心上有數字編號,這些全部都是俘虜勞工。

除了這些俘虜勞工,還有部分端著火槍,穿著軍服的戰士們,這些戰士和各步兵師的戰士又有一點不同,主要是軍服不同,在手臂上還有臂章,上麵寫著“中國鐵道兵”幾個白底黑字。

這是新組建的鐵道兵,一樣穿著統一軍服,裝備火槍,人數已經一萬餘人,在津火車站就足足有數百人。

一條鐵路,從津火車站一路往北京方向延伸,看得出來,這段鐵路已經修建完成不短的距離。

沿著這條鐵路數裏,又有大量的俘虜勞工在修建鐵路,鋪碎石,架設枕木和鐵路,再遠處,有不少的人在修建路基,路基一路朝遠方延伸,參與路基修建的人也足足有數千。

整個鐵路沿線,足足有數萬俘虜勞工,在這麼多人的修建之下,鐵路一點一點的增長,路基,橋梁等等一一修好,進展很快。

整個修建工地,一片熱鬧,在火槍的槍口之下,這些俘虜勞動還算老實,顯得比較聽話,因為大家知道,隻是強製勞動兩、三年,然後就能獲得自由,沒有必要逃跑。

張豐登基主政,當然不止是修建鐵路,除了鼓勵工商業展,重視農業之外,對教育也非常重視。

在北京,計劃將成立“京都大學”,在南京,將成立“金陵大學”這兩所大學,招收的對象是各地的秀才或童生,這些人,進入大學,接受新式教育,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等若幹課程,一切實現全免費教育。

在整個南直隸地區,整個京城地區,這兩地開始嚐試教育製度改革,通告已經張貼下去了,將組建很多所新式學堂,這些新式學堂,開設全新的課程,不在學四書五經,也不再通告科舉選拔人才。

而是開設國文,算術,物理,化學等課程,各新式學堂開設國文,算術、自然等課程,先學五年,然後開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再學五年,有一點類似於現在的學和中學。

因為這是新式事物,並沒有全國大麵積鋪開,而是先在南直隸和京城地區試點,一年之後,再慢慢的全國鋪開,用上三、五年的時間,全國統一全是新式學堂。

………

皇宮,禦書房之中。

張豐處理和批閱完一部分奏折之後,揉了揉眼睛,心中想道,皇帝這個活,還真不輕鬆。前麵一段日子,張豐更忙,因為張豐親自編製了很多課本,累的要死。

幸好,國文課本不用張豐親力親為,隻要一大致思路,下麵有一大幫文人可以編製國文課本,然後交給張豐最後審閱幾可以。

初級學堂的算術課本也不用張豐親力親為,其一些課本就不行,不是張豐親自動手編製,就是張豐給出指導意見列出編製大綱,下麵一幫人負責編製,張豐負責審閱。

一番忙碌之後,終於將這些課本編製完成,現在,部分課本應該已經開始印刷,然後將往各學館,正好秋季招生之後用得上。

揉一揉眼睛,張豐心中想道,不知道鄭成功怎麼樣了,能不能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務。

早在一個多月之前,張豐交代了鄭成功一項任務,那就是勸降鄭芝龍,現在這個時候,應該也要有結果了吧。

果然,幾之後,消息傳來,趙衛斌這個軍事大臣親自進宮向張豐彙報,經過鄭成功的親自勸降,鄭芝龍答應歸降,放下軍權,解散艦隊,做一個悠閑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