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分娩·產後篇(12)(3 / 3)

換位思考,彼此理解

因為新添了小寶寶,新爸爸會感到壓力很大,他們會更勤奮地工作,新媽媽要理解丈夫的辛苦和對家庭的奉獻,不要認為隻有自己“勞苦功高”。而丈夫也應該理解妻子產後身體的變化與照顧寶寶的辛苦,主動分擔家務,不能全丟給妻子。夫妻之間要相互理解和交流,不要把對彼此的不滿放在心裏。

勇敢麵對,科學治療

如果新媽媽出現產後抑鬱的症狀,要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類藥物,不要輕視抑鬱症的危害性。

4 應對方法

產後1周是產後憂鬱的高發期,產後6周是產後抑鬱症的高發期。所以,產後應創造一個輕鬆和諧而又溫馨的產後休養環境,及時對新媽媽進行母乳喂養的指導,講解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發育過程,同時發揮乳母與胎兒間的相互交流和鼓勵作用。

針對新媽媽產後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和依賴性強的特點,醫護人員要尊重新媽媽,真心為她們著想,應態度和藹熱情、細心關懷,提高新媽媽喂養和照顧胎兒的自信心,減輕新媽媽的心理負擔。

對於有哭泣、緊張、焦慮的新媽媽,經常與之交談,了解產生這些症狀的原因,根據原因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和提供必要的幫助,及時解決困難。

在新媽媽出院前,掌握新媽媽的機體、生理等恢複情況,了解新媽媽的心理變化,取得家屬的理解和幫助,並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如讓其了解生殖器官恢複狀況的變化以及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和處理,產後母兒檢查的時間和地點,嬰幼兒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求助的方法和對策等等。

盡可能地減輕照顧寶寶的壓力,避免誘發產後憂鬱發生的因素,以免產後抑鬱症的發生,保障新媽媽的身心健康。

乳腺增生

1 症狀表現

乳房疼痛:常為脹痛或刺痛,可累及一側或兩側乳房,以一側偏重多見,疼痛嚴重者不可觸碰,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腫塊處為主,亦可向患側腋窩、胸脅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則表現為乳頭疼痛或癢。乳房疼痛常於月經前數天出現或加重,行經後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

乳房腫塊:腫塊可發於單側或雙側乳房內,單個或多個,好發於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見於其他象限。腫塊形狀有片塊狀、結節狀、條索狀、顆粒狀等,其中以片塊狀為多見。腫塊邊界不明顯,質地中等或稍硬韌,活動好,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常有觸痛。

腫塊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厘米~4厘米。乳房腫塊也有隨月經周期而變化的特點,月經前腫塊增大變硬,月經來潮後腫塊縮小變軟。

乳頭溢液:少數患者可出現乳頭溢液,為自發溢液,草黃色或棕色漿液性溢液。

月經失調:可兼見月經前後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經。

情誌改變:患者常感情誌不暢或心煩易怒,每遇生氣、精神緊張或勞累後加重。

2 產生原因

本病常見於30歲~50歲的女性,與卵巢功能失調有關。月經周期內乳腺同樣也有周期性的變化,當體內激素比例失去平衡,雌激素水平升高與黃體素比例失調,使乳腺增生後複舊不全,引起乳腺組織增生。表現乳房疼痛、腫塊、乳頭溢液。

3 應對方法

乳腺增生的病因,可能是內分泌失調使體內激素分泌異常引起,手術治療隻能切除一部分病變的乳腺組織,並不能根本解決內分泌失調。因此,手術後複發率仍然很高,除非把乳腺組織都切除掉。

出於這樣的原因,醫生在臨床治療上並不主張馬上對所有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雖然乳腺增生有轉變成乳腺癌的可能,但這種幾率畢竟較小,大可不必這麼緊張。隻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並舒緩壓力,再積極做一些治療,乳腺增生不一定會威脅健康,除非那些有手術指征的患者。

適宜的做法是,要注意改變生活中的一些環境行為因素,從根本上防止乳腺增生進一步發展,如調整生活節奏,設法減輕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壓力,及時改善心理狀態等。

4 預防措施

心理上的治療非常重要。不良的心理因素,過度緊張、刺激、悲傷造成神經衰弱,會加重內分泌失調,促使病情加重,故應解除各種不良的心理刺激,對心理承受差的人更應注意。

改變飲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及過多進補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糧,黑、黃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保持性生活和諧,可調節內分泌失調,可減輕乳房脹痛。

多運動。控製體重增長。

小貼士

海帶中含有大量的碘,它可刺激垂體前葉黃體生成素分泌增加,促使卵巢濾泡黃體化,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由此,使內分泌失調得到調整,卵巢恢複正常功能,消除乳腺增生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