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皮下脂肪比成人薄,保溫能力差,新生兒的體表麵積相對較大,按體重計算的話,是成人的3倍,因此,新生兒身體散熱的速度也快,比成人快4倍。完全靠新生兒自己來保持正常體溫非常困難,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來補救。除了控製新生兒的室溫外,還可以借用衣服被褥的保暖作用。也可采取其他一些保暖措施。
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保暖呢?在家中可以摸一下寶寶的手腳冷暖來粗略估計,如果小手暖而不出汗,說明不需另外再采取保暖措施了。如果熱而出汗,說明體溫升高,在37.5℃以上。如果手腳發涼,體溫可能低於36℃,對寶寶就要采取措施了。寶寶的體溫過低,嚴重時會發生硬腫症,威脅寶寶的生命,必須予以重視。
在家庭中采取對寶寶保暖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的是給寶寶準備好適宜的衣服。因為寶寶身體與衣服之間的間隙的溫度在30℃~34℃之間最適宜,可防止身體散熱,維持寶寶的體溫。因此,寶寶的衣服過於寬鬆或太緊身,都不利於保持體溫。有的家長喜歡給寶寶穿上幾層衣服,如內衣、棉背心、幾件毛線衣、棉襖,感覺是很暖和了,其實保暖效果不一定好。最好在內衣外麵穿一件背心,再穿一件棉襖,保證身體與衣服之間有一定間隙,上麵再蓋上小棉被或毛毯就可以了。
如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保持正常體溫,可用熱水袋、熱水瓶進行保暖比較方便,熱水袋中的水溫不可太熱,而且不可與新生兒的身體直接接觸,以免燙傷,最好用布包好,放在距新生兒腳20~30厘米處,經常更換熱水袋中的水,以保持一定的溫度。電熱毯對成人來說是很好的保溫方法,但不適用於新生兒,因電熱毯的溫度難以控製,往往會過熱,而使新生兒體溫升高,發生“脫水熱”。另外寶寶的小便也多,萬一弄濕電熱毯,也是非常危險的。因此,最好不用電熱毯來取暖。
新生兒的皮膚護理
寶寶剛生下來時各個器官組織並沒有發育成熟,如大腦、肝髒及胃腸等,這一點似乎每個新媽媽都知道,然而,對於寶寶皮膚發育新媽媽卻知之甚少,甚至以為和大人沒有多大區別。其實寶寶的皮膚同其他器官組織一樣,結構尚未發育完全,不具備成人皮膚的許多功能,至少還需3年的時間才可發育得和大人一樣。因此新媽媽在照料時一定要細心打理,有時稍有不慎,便會惹出不少麻煩,給新媽媽和寶寶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煩惱。那麼,寶寶的皮膚與大人相比都有哪些特點,應該怎樣去照料呢?
1.新生兒皮膚的平均表麵積是2500平方厘米,平均體重5千克,二者之比為1:500;成人皮膚的平均表麵積是18000平方厘米,平均體重65千克,二者之比為1:270.因此,對於同樣量的洗護品新生兒吸收得要比成人多,同時,對過敏物質或毒性物的反應也強烈得多。
給寶寶清洗皮膚時,應選擇安全性更高的洗護用品,即經過嚴格醫學測試證明:品質純正溫和,其中的成分要完全符合嬰幼兒皮膚的特性,與成人的用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對寶寶的皮膚應無任何刺激性,也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2.新生兒的皮膚僅有成人皮膚的十分之一厚,表皮是單層細胞,而成人是多層細胞;真皮中膠原纖維少,因而缺乏彈性,很容易被外物滲透和摩擦受損。
尿布及貼身衣物應是棉質的,且柔軟吸水,每次用後都應用弱堿性新生兒皂清洗;沐浴後用細膩無雜質的新生兒爽身粉塗於全身。尤其是褶皺處,這樣便可有效地吸濕,同時減少摩擦,從而預防痱子和尿布疹的發生。
3.新生兒僅靠皮膚表麵的一層天然酸性保護膜來保護皮膚,以防細菌感染,並維持皮膚滋潤幼滑,因此保護好這層保護膜很重要。
不可用堿性的洗護品清洗,以免破壞保護膜,比如含皂質、酒精和刺激性成分的洗護品。應選擇pH值為中性,清洗後能在皮膚上留下天然保護膜,並能保留水分的洗護品。
4.由於新生兒皮膚黑色素生成很少,所以色素層比較薄,很容易被陽光中的紫外線灼傷,因而要預防曬傷。
從新生兒時期就要避免過度暴露在陽光下,尤其是強烈的陽光下。外出必要時,暴露的皮膚要使用無刺激性、不含有機化學防曬劑的高品質的新生兒防曬品。
5.皮膚的汗腺和血管還處於發育中,當環境溫度升高時不能幫助控製體溫,因此容易產生熱痱。
不要給寶寶穿戴得太多,經常用柔軟的小毛巾擦拭寶寶的全身,然後用新生兒爽身粉塗抹皮膚。如果寶寶長了痱子,應在長痱子的皮膚上塗上新生兒熱痱粉,幫助寶寶去痱止癢。
6.因寶寶的免疫係統尚未完善,抵抗力弱,較易出現皮膚過敏,如紅斑、丘疹、水皰等。
在給寶寶清洗皮膚時,不要用含皂質和刺激性的沐浴露,應用溫和的新生兒潤膚露、潤膚油。
7.由於寶寶的淚腺未發育完全,且眨眼少,所以不能分泌足夠的淚水來保護眼睛,常常受到刺激物的傷害。
給寶寶洗澡時,應選用專為新生兒設計的無淚配方,100%不含皂質的洗發精或洗發沐浴露,以免傷害寶寶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