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妊娠紋
妊娠紋是懷孕期間出現的紫色或是粉紅色的條紋,一般出現在下腹部、大腿、臀部或胸部,根據統計,約70%~90%的孕媽媽在首次懷孕時,會出現妊娠紋,讓愛美的女性懊惱不已。並不是每一位孕媽媽都會有妊娠紋,而紋路的深淺或分布範圍,也會因個人的體質、遺傳性、體重增加的程度等而有所不同。第一次出現的妊娠紋,是紫紅色或葡萄色的紋路,到分娩後的2~3個月,就會逐漸淡化成銀白色。一旦妊娠紋形成,它的痕跡是不會消失的,不過,孕媽媽千萬別因此而覺得氣餒,主動積極地預防,是有機會預防妊娠紋產生的。
1 控製體重
保持正常的體重增加。營養的攝入隻要能滿足胎兒的營養就可以,營養過多會導致胎兒發育太快,使腹部彈性纖維斷裂,產生妊娠紋。懷孕期間的體重控製在正常範圍,就會有效防止和減輕妊娠紋。
2 使用專業的去妊娠紋產品
這個將是最能有效消減妊娠紋的方法了。有條件的孕媽媽可以購買適合自己的去妊娠紋霜。從懷孕初期到產後1個月,每天早晚取適量抗妊娠紋霜塗於腹部、髖部、大腿根部和乳房部位,並用手做圓形按摩,使乳液完全被皮膚吸收,可減少皮膚的張力,增加皮膚表層和真皮層的彈性,讓容易產生妊娠紋的皮膚較為舒展,可減少妊娠紋的出現。
孕期要加強頭發護理
女性在懷孕以後如果忽視了頭發的護理,很容易造成產後脫發的後果。所以,孕媽媽要認真護理好自己的頭發。
飲食上要注意多樣化,不要偏食。尤其是要注意較多地食用維生素,包括各種B族維生素。還應遵照醫囑合理地服用鐵劑,糾正貧血。
懷孕後要經常洗頭,洗後不要用強風吹幹,更不要用卷發器卷發,洗後發型也任其自然,避免過多地梳理和用過熱的風來吹。
妊娠期的頭發常比一般情況下幹燥些。因此,孕媽媽要按幹發型來護養。為了避免頭發斷裂,可換用幹性頭發的洗發水和護發素,盡量減輕對自身頭發的損傷。
妊娠期脂肪肝的危害
肝髒是脂肪代謝的重要器官
肝髒主要位於右季肋區和腹上區,大部分肝為肋弓所覆蓋,僅在腹上區、右肋弓間露出並直接接觸腹前壁,肝上麵則與膈及腹前壁相接。脂肪占肝髒總重量的5%,當脂肪量超過肝髒總重量的5%~25%時,即為脂肪肝。肝髒是人體重要器官,既分泌膽汁,又與物質代謝密切相關。它對脂質物質代謝包括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轉化等。若因各種原因使肝髒脂肪代謝功能發生障礙,就會使脂類物質平衡失調,脂肪在組織細胞內蓄積。當蓄積量超過肝重量5%以上或在組織學上有5%以上肝細胞脂肪化時便可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發生的原因
1 營養性脂肪肝,由營養過剩或缺乏所致
2 酒精中毒
3 肝炎
4 藥物中毒
5 內分泌功能紊亂
6 妊娠性脂肪肝,多見於妊娠36~40周
最常見者應屬營養失衡性脂肪肝。營養過量與不足均可導致脂肪肝,約半數肥胖者會發生脂肪肝。
及早診斷及治療
在危及母親與胎兒生命的情況下,及早診斷和終止妊娠是提高母嬰存活率的關鍵。如果能在孕媽媽肝外並發症及凝血功能異常發生之前盡快終止妊娠,可以使孕婦死亡率大大降低。
同時,還應對孕媽媽予以支持療法、輸血、補充凝血因子和白蛋白等。令人有所安慰的是,凡存活的妊娠脂肪肝母子通常不會留有後遺症。
第二十九章 患脂肪肝的孕媽媽忌食的食物
患脂肪肝的孕媽媽忌食的食物
脂肪肝患者首先不能吃得太“好”,控製熱能攝入,吃飯不能太飽,要多吃粗糧和蔬菜,多喝茶,來增加飽腹感。尤其要控製晚餐的攝入量,盡量少吃夜宵或零食。患脂肪肝的孕媽媽應忌吃下列食物。
1 鵝肉
民間多視鵝肉為大發之物,濕熱內盛者忌食。脂肪肝患者多有濕熱偏盛,鵝肉甘潤肥膩,含脂肪達11.2%,容易助濕生熱,加重肝膽疾病的病情,凡有脂肪肝者忌食之。
2 鴨蛋
鴨蛋是一種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每100克鴨蛋中,所含脂肪為14.7克,而蛋白質僅為13克。所含膽固醇為634毫克,尤其是蛋黃,其膽固醇含量可高達1522毫克。因此,有脂肪肝者,不宜多吃蛋黃。
3 肥豬肉
肥豬肉是一種富含動物性脂肪的食物。根據有關分析證明,每100克豬肥肉中,脂肪的含量高達90.8克,這種高動物性脂肪食物,對於患有脂肪肝的孕媽媽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應當忌食。
4 豬腦
它是一種高膽固醇食品。每100克豬腦中含有膽固醇3100毫克,列各類食物之首。長期服用高膽固醇食品,對預防脂肪肝也是不利的。孕媽媽應該盡可能減少對高膽固醇食品,如豬腦等的攝取。此外,脂肪肝患者還應忌吃各種動物油,忌吃動物內髒,包括腦、腎、肝,忌吃各種禽蛋的蛋黃部分,也忌吃河蟹、蟹黃、蝦子、魷魚、烏賊魚、蜆肉、鳳尾魚等高膽固醇食品,也有學者主張忌吃荔枝、龍眼肉、蜜餞、果脯及糖類等高糖食品,因為糖也可轉變為脂肪。
小貼士
急性妊娠脂肪肝發病後,發病初期僅有持續性惡心、嘔吐、乏力、上腹痛或頭痛,很多人不以為意,幾天之後,會出現黃疸加重,嘔吐、上腹痛嚴重。若孕婦不分娩,病情會繼續進展,皮膚出現淤血斑點、消化道出血、齒齦出血、意識障礙等,進而發展為肝性腦病和腎功能衰竭,常於短期內死亡。
高危妊娠孕媽媽的自我保健
由於妊娠期存在某種不正常因素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媽媽、胎兒和新生兒或導致孕媽媽難產,醫學上稱為高危妊娠。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屬高危妊娠:
1 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35歲
2 異常孕產史者,如流產、早產、死胎、死產、各種難產及手術產、新生兒死亡、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先天缺陷或遺傳性疾病
3 孕期出血,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
4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5 妊娠並發內科疾病,如心髒病、腎炎、病毒性肝炎、重度貧血、病毒感染(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風疹病毒)等
6 妊娠期接觸有害物質,如放射線、同位素、農藥、化學毒物、一氧化碳中毒及服用對胎兒有害藥物
7 母嬰血型不合
8 早產或過期妊娠
9 胎盤及臍帶異常
10 胎位異常
11 產道異常(包括骨產道及軟產道)
12 多胎妊娠
13 羊水過多、過少
14 多年不育經治療受孕者
15 曾患或現有生殖器官腫瘤者等
孕中期運動方式
懷孕4~7月,即孕中期。隨著胎盤的形成,流產的可能性降低,適當增加一些運動量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選擇的運動項目也增多,但主要是有氧運動。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孕中期加大運動量並非增加運動強度,而是指提高運動頻率、延長運動時間。但無論選擇哪種運動,都最好事先征得醫生的同意。切忌在孕中期做一些劇烈的運動,避免體位過高或過低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