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育兒篇:做個完美媽咪!(11)(2 / 3)

寶寶發生肘關節脫位後,應馬上送醫院複位。複位時需要兩位醫生配合,一般在進行局部麻醉後複位。一人用手握住患兒傷側上臂,另一人握住患兒肘的上部,並以拇指用力按壓肘後凸出的尺骨鷹嘴,同時另一手握住患兒手腕,使前臂緩慢伸長,當聽到“哢嚓”聲時,說明肘關節已複位成功。

肘關節複位成功後也需要保護,可用三角巾懸托患側手臂,一般懸托7天左右即可。如果局部腫脹,疼痛明顯,可服幾天消炎止痛藥。

476.確保寶寶在日光下的安全

雖然寶寶需要陽光和新鮮空氣來維持健康,但是應避免讓寶寶在日光下暴曬,以免曬傷。因為曬傷後會引起疼痛,而且每次曬傷都會增加寶寶患皮膚癌的幾率。

在陽光最強烈的時候(通常在上午11點到下午3點)不要讓寶寶外出曬太陽。保護寶寶的皮膚可用專為兒童配製的防曬油,這種防曬油能有效地阻隔紫外線。

家長應勸告寶寶到陰涼的地方去玩,但是要注意一些情況,如沙地、水麵、水泥地麵和玻璃表麵同樣能反射太陽光。多雲或陰天時寶寶也有可能被曬傷,所以在夏季即使是陰天也要塗抹防曬油。

477.醫生答疑:寶寶崴了腳怎麼辦

寶寶天性喜歡跑、跳、打鬧,所以發生骨關節扭傷是難免的。尤其是幼兒,在不平的道路上跑、跳,一時不慎最容易引起腳部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後,寶寶不敢用患側下肢著地,走路一瘸一拐。輕者局部腫脹、壓痛,重者皮下淤血,呈青紫色,疼痛感劇烈。

扭傷後應立即冷敷,可減輕腫脹及疼痛。幾小時過後再做熱敷。此外,外部撫觸或用骨質寧擦劑等也可減輕疼痛,促進恢複。如果扭傷較重可口服跌打丸、三七片等,若有骨折應送到醫院請醫生進行處理。

478.寶寶被小朋友咬傷怎麼處理

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時在相互打鬧中會發生咬傷麵部、手或手臂的事情。對於一般的咬痕不需要處理,很快會自愈。如果被咬成裂口或有出血,則需要認真處理。首先對傷口進行清洗,然後再進行消毒和包紮。如果傷口較大、較深,就需要到醫院處理,經過止血、清潔後再進行消毒及縫合,並敷以消炎止痛藥。如果傷在麵部,也應請醫生處理,醫生使用縫合的器械一般比較精細,可減少疤痕。為了防止感染,包紮後可應用抗生素。

479.寶寶診室:兒童狂犬病

兒童狂犬病具有特殊性,即發病率高,14歲以下兒童占發病率的60%以上。

兒童體重相對較輕,被狗咬傷後進入傷口的狂犬病毒在血液中的濃度比成人要高出許多倍,致殘率也高於成人。

還有一些寶寶雖未被咬傷,但被抓傷後未得到及時處理,也沒有注射狂犬疫苗,因此也易患狂犬病。

被狗咬傷、抓傷傷後,對傷口的處理要求在幾分鍾之內進行。傷口局部的正確處理是最有價值的治療。被咬傷的寶寶應立即送往醫院;如沒有條件馬上送醫院,家長應及時處理。目的是在狂犬病毒還未固定於神經組織之前,盡量清除病毒。

首先要用肥皂水衝洗傷口,而且需多次反複衝洗後再用2.5%~5%的碘酒、75%的酒精消毒。如傷口過深則應用注射器插入衝洗,這應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除流血不止的傷口外都不需縫合與包紮,大多數情況下應由醫生決定如何處置。

此外,還要全程接種狂犬疫苗,這是目前能采用的唯一有效的預防措施。狂犬疫苗應於被犬咬傷後的當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及第30天分5次接種,並於第90天加強1次。

必要時醫生還應該給被咬傷的寶寶注射抗破傷風血清、抗狂犬病血清及使用抗生素等藥品

480.寶寶診室:食物中毒

寶寶在飲食後如果突然出現惡心、嘔吐或腹痛、腹瀉等症狀,很可能是食物中毒引起的。

如果寶寶發生食物中毒,家長應首先設法讓寶寶嘔吐,盡量把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比較簡單的催吐方法為刺激咽後壁,即可引起嘔吐。同時推斷一下可能是哪種食物引起的中毒,然後帶著這些食物將寶寶送到醫院。醫生將根據不同的中毒原因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一般用0.02%的高錳酸鉀洗胃,然後讓患兒口服硫酸鎂導瀉,以減少胃腸道對食物的吸收,同時應用對抗性藥物對症治療。發生食物中毒後,搶救時間的早晚對搶救效果影響極大,所以應及時將寶寶送到醫院。對一些致命性食物中毒(如含氰植物中毒)更應分秒必爭以挽救寶寶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