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產後篇:經曆風雨的洗禮!(5)(2 / 3)

產時注意

新媽媽在生產時應密切配合醫護人員,盡量放鬆,消除緊張、恐懼的情緒,保證充分的休息,注意飲食,自己也要密切留心產程進展,不要將產程拖延的時間太長。

產後嚴密觀察

因為產後大出血80%發生在產後2小時內,所以胎盤娩出後,新媽媽應繼續留在產房觀察2小時,醫護人員會嚴密觀察新媽媽的一般情況、生命體征、宮縮和陰道流血情況。如果新媽媽失血較多就應及早補充血容量。需要注意的是,盡早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減少陰道流血量。

321.產婦在產後多汗的應對方案

產後從皮膚排出大量汗液的情況,醫學上稱為“褥汗”,產後多汗完全是一種身體生理性調節的現象,與產後的新陳代謝活動有關,而與產後的身體是否虛弱並不相幹。

產後多汗首先要避免冷風直接吹到身上,因為多汗時毛孔都處於張開的狀態,冷風很容易通過張開的毛孔進入體內。

其次,勤洗澡。應采用淋浴,月子期間因為惡露未淨不能使用盆浴。沒有條件洗澡的新媽媽可以每天用熱水擦身。

第三,勤換衣物,內衣內褲應每天更換。被褥最好經常晾曬。

第四,多喝溫開水,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增加營養,食物種類應齊全,蔬菜、水果、穀物都不能少。

322.產婦得產後肛疾的預防方法

產後肛疾一般是由於孕期胎兒逐漸生長發育,子宮體也隨之擴大,向下壓迫盆腔,使血液在盆腔內淤積,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肛門周圍組織水腫,抵抗力下降所引起的大便時疼痛、便中便後帶血、痔瘡等疾病。預防肛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養成良好的習慣,產後保持肛門清潔,每次大便後用溫水輕輕擦洗肛門。

(2)長時間坐著會因為腹中壓力向下壓迫,使肛門血管血液淤積,肛門周圍水腫脆弱,容易造成損傷,因此新媽媽不宜久坐。

(3)做提肛運動,即做連續有節奏的下蹲——站立——下蹲的動作,每次做1~2分鍾,幫助肛門括約肌收縮,促使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血淤。

(4)新媽媽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肛門周圍水腫加重。要多吃一些含維生素、纖維素高的蔬菜和水果。

323.產婦患痔瘡的防治方案

(1)如果是單純的外痔可以用熏法外治,就是蹲在濃度比較高的高錳酸鉀熱溶液上,讓蒸氣熏5~10分鍾,注意不要熏到會陰部。

(2)內痔出血或脫出、腫痛症狀較輕時,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坐浴,或用黃柏30克,苦參30克,蛇床子15克加水煎成湯藥熏洗後,再用馬應龍痔瘡膏塗抹即可,這種治療對胎兒無影響。

(3)在飲食上,新媽媽應注意多吃富含纖維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脂肪含量高及刺激性的食物。每天早晨起床後喝一杯蜂蜜水,保持大便通暢,最好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4)不要總是躺在床上,要適當走動和按摩腹部,幫助腸蠕動。

(5)堅持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或者不穿內褲,使肛門能夠晾一晾,經常保持幹燥、清潔,對於減輕痔瘡的症狀和預防痔瘡的發生均有好處。

324.尿瀦留的預防方法

產後因新媽媽排尿功能有暫時性障礙,使部分或全部的尿液不能從膀胱排出,這種現象稱為“尿瀦留”。初新媽媽第二產程延長者容易得產後尿瀦留,因為第二產程中胎兒先露部位壓迫新媽媽膀胱的時間過久,膀胱黏膜充血、水腫,促使新媽媽的膀胱緊張度及感受性降低,膀胱神經麻痹,致使膀胱失去彈性,膀胱排尿反射功能消失,導致尿瀦留。

要想預防產後尿瀦留,首先應在產前進行適當的活動,臨產時消除思想顧慮,放鬆心情。特別是到第二產程時,當胎兒一露頂,要密切配合醫生,做好屏氣和呼氣的協調,使胎兒順利娩出,將壓迫膀胱的時間縮至最短。隻有這樣才不會影響產後膀胱的排尿功能。此外,臨產前或產後新媽媽喝一碗桂圓湯,有利於益氣補腎、通調水道,可預防產後尿瀦留的發生。

如果新媽媽本來就屬於氣血兩虛的體質,產後可以服用由黃芪、黨參、甘草、升麻、柴胡、當歸、白術、陳皮製成的補中益氣丸。主要功能是補中益氣、健脾養血,比較適用於產後尿瀦留的治療。

325.醫生答疑:怎樣防治泌尿係統感染

新媽媽在月子期間,外陰部常因局部皮膚損傷和產後調養失宜而引起泌尿係統感染。其防治方法有以下幾點:

(1)新媽媽在產後要經常保持外陰的清潔,大小便後用紙擦淨,應由前向後擦,大便後最好用水衝洗外陰。每天用1∶5000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清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