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謀策(2 / 2)

“來人!拿地圖來!將再將禦林軍統領陸桓召來!”

陸桓來得很快,聽聞蕭子衿的計策後,也是頗為讚同。當下,兩人與李基一道,伏在龍案前仔細地研究起了地圖。

臨安屬丘陵地形,周圍沒有大麵積的原始森林,南楚人又向來崇尚儒學,不喜打鬥獵殺之事,所以皇家也沒有開僻專門的狩獵場。好在臨安城三麵環山,山上人煙稀少。雖沒有蜀地那樣的崇山峻嶺、深勾險地,但舉辦一場小型的的狩獵,也足以勝任。隻不過具體定在哪座山上,三人卻是要細細斟酌一番。

當然,這事關係重大,必須要密不透風。所以一切的事宜都隻由他們三人商量,選定好地方後,也是由陸桓親自去看過地形,安排布兵之事。除了他們三人,朝中再無其他人知曉。

楚儀館。

甘紮布在經曆完又一場的和談後,身心俱疲地回到了楚儀館。

他未想到南楚人居然這樣狡詐、難纏。明明大蒙的國力、兵力、財力都要遠勝於南楚,能提出和談,已是對南楚極大的施恩了。作為停戰的補償,要求南楚給些好處,並不算過份——雖然這好處確實是獅子大開口。但誰叫你弱呢?國弱必要受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天理了。

南楚方麵倒好,耍起了渾來。幾輪談判下來,態度卻是越來越強硬,連甘紮布這樣的老油頭都開始覺得談判難度越來越大了。

才坐下來喝了口茶,忽延便進來了,甘紮布忙站了起來,行了個揖禮。

按輩份而言,北海國公年紀雖大,卻比忽延小一輩,私下稱呼上要喚忽延作“叔”。而按官職來看,忽延不但是皇太子,且是大蒙正一品的威武大將軍。相較之下,北海國公隻是正二品的級別,所以在忽延麵前,他卻是連坐的資格都沒有。

“今日談判的結果如何?”忽延一開口便切入主題,在大事上他並不喜歡繞來繞去。

“殿下,下官正想去向殿下稟報。”甘紮布親手替他沏了杯茶,準備慢慢敘來。雖說他們同是宗親,但眼下談的是國事,所以稱呼上也用的是官方的稱謂。

“前幾次商談的時候,楚人雖對於我方開出的條件難以接受,但聽其語氣還是有可談的空間。想來隻是再多耽誤些時間,後麵幾輪,我方若是肯稍稍讓其壓下價,他們便有接受的可能。但今次談判,下官明顯感覺到楚人的態度較往常硬了許多。非但沒有可商量的空間,且還拋出一係列的條件。”

“哦?”忽延劍皮一挑,問道:“他們拋出的是什麼條件?”

“楚人拒絕每年向我大蒙進供,卻反過來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兩國簽訂停戰條約後,不可有任何劫掠邊境楚民、搶奪財物的事情發生,否則我蒙國需承擔所有楚人損失。第二,要求歸還已經被我大蒙納入囊中的八個城池。第三,釋放所有被我大蒙抓去的楚人,包括平民和戰場上俘虜的兵將。而作為交換,楚人僅僅隻提出可以恢複兩國通貿。”

“砰!”原本一直冷靜克製的忽延在聽到這些後,終是再難忍下心中怒火,一掌拍在桌上。他何等神力,雖稍有控製不至於當場便碎了桌子,但桌上的杯子卻生生的給震碎了。

“可恨!楚人當真該死!”他那如鷹般深邃的雙眸裏迸出絲絲殺氣,即使是甘紮布也為之一寒。

甘紮布道:“殿下且息怒。那楚人確實狂妄自大至極。兩國談和,本就是誰強誰開條件。楚人積弱多年,今次不過隻是咱們大意叫他們獲了些小勝,嚐了些甜頭,便真的自以為能與我大蒙相抗衡了?”

忽延冷哼一聲:“簡直可笑至極!若非是術哥那廝從中做梗,父皇又聽信了他母親烏那氏的枕旁風,咱們大蒙何至於要自貶身價,與楚人談什麼和?本太子提兵十萬,要不了幾年便可蕩平南楚。到時,就算他願意去帝號,年年上供都為時晚矣!”

甘紮布歎道:“誰說不是呢。前番雖說是有些失利,但我國中損失並不算太大。大皇子與皇後娘娘卻揪著殿下你指揮失誤、護國不盡心之錯大做文章。殿下當日正在襄陽,護國的兵馬雖也是你的直隸部隊,但你到底是鞭長莫及,哪裏就能兩相兼顧得到?處死了幾員領獎便也罷了,卻還將責任硬生生地推到殿下你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