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求職 智慧的結晶,能力的展現(3 / 3)

1.目標。

找工作之前,一定為自己定下明確的目標。這個問題前麵提到過,這裏再強調一下。製定目標要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專業特長、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實際能力作出一個相對客觀而理性的判斷,找準自己的定位,不要定下不切實際的目標。例如,你如果覺得自己技術很強但溝通能力不行,那就選擇技術類職位;你如果性格外向,經常組織活動,溝通能力比較好,就選擇管理類職位、銷售類職位。在對自己定向上,也要切實考慮好,例如,是選擇考取國家公務員,還是公司員工?是選擇國企,還是私企?這些都必須建立在對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另外,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技術特長都不一樣,不要盲目地去仿效別人,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最有優勢的目標職位。這裏,希望大家記住一句話:沒有最好的工作,隻有最適合的工作。

2.心態。

我覺得這是找工作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因素,大部分找工作失敗的同學往往都是因為心態不正確。我個人認為找工作應該抱著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而不是消極被動的心態。這兩種心態是有質的差別的,其結果也會有天壤之別。這主要體現在:對待工作的態度、對待機會的態度、對待競爭的態度和對待失敗的態度等方方麵麵。

(1)對待工作的態度。

我們基本都在學校學習了四至六年甚至更長時間,已經習慣了學校的生活,現在馬上麵臨畢業、找工作,一下子被推到了社會,去和數百萬的就業大軍競爭,大部分人可能一時難以適應,短時間內無法接受角色的轉變,還是以在學校時的那種生活方式和態度去對待就業,被動、消極地在等待機會降臨,結果往往會四處碰壁。

每個人畢業要完成的最大轉變就是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而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實際上就要求你必須完成這種轉變:不能再以學生的標準和習慣來對待自己,而是以職業人的標準來對待自己、要求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盡快完成個人角色和心態的轉變。

那麼,學生和職業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呢?我覺得就是責任。

從我們上高中,考大學,再到讀研,更多的時候是家人在幫助我們作決定,或者說,我們的求學的這段道路是早就規劃好的,我們很少去為自己作出選擇,很少真正去承擔生活的責任。因為我們是學生,這段時間,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向父母索取,向社會索取,卻很少給予他們回報,因為我們是學生,我們也不需要去決定自己的未來,因為還沒到時候,我們還是學生。

但是現在,我們畢業了,我們必須自己去決定自己的未來人生道路,必須自己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不再有父母、親人的幫助,完全要靠自己,要自問做好準備去承擔這份責任了嗎?

之前的這些年,我們一直是從別人身上獲取,現在馬上要走入社會,要自問做好準備去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了嗎?

之前的這些年,我們一直是在父母的嗬護下成長,沒錢可以找他們要,出了問題可以找他們解決,現在,這些保護傘全沒有了,我們必須一個人去麵對生活的壓力和責任,要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去賺錢、買房、結婚、撫養下一代,贍養父母。這時候,要自問做好準備去承擔生活的責任了嗎?

自己可以靜下心來想想:我為自己的將來盡力了嗎?如果沒有,那麼請問:自己都不對自己的將來負責,誰又應該對你負責呢?這是很多同學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對待自己、對待家人、對待社會缺乏一份責任感,而這份責任感,正是一個職業人所必須具備的,也是有些同學所欠缺的。我想,很多同學找工作消極、被動,根源往往就在這裏。

實際上,找工作的過程是給我們每個人提供了一個機會,一個自己決定自己未來人生道路的機會,沒有人能夠幫你,包括我們的家人,我們的整個未來完全由自己決定,成敗全在自己,結果全由自己來承擔,我們麵臨的,是自己未來一生的責任。

所以,一個正確的心態應該是:本著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去認真地對待就業,積極、主動、盡最大努力地去為自己的未來爭取每一次機會。

如果能有這樣一種找工作的心態,我們就不會待在宿舍裏,等著別人告訴你招聘信息,等著別人叫你去參加招聘會,就不會因為起晚了而錯過招聘會,就不會每天開機首先想著聊會天、打會遊戲、看看電影等等。因為這時候,我們應該清楚:找不到工作,跟別人沒有任何關係。沒人能對自己的將來負責,除了你自己,沒人可以依靠,這就是我們現在應有的:獨立、成熟,直到成功。

當我們開始明白找工作是自己的一份責任,是尋找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的一次機會,是正式走入這個社會、參與競爭、承擔責任、回報父母和社會的標誌的時候,我們就會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找工作的過程之中,盡最大努力去為自己創造、爭取每一次機會。因為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要對養育你的父母負責,要對整個社會負責,不能讓自己將來成家立業、走了很多彎路以後,回過頭因為這段時間沒有盡力而悔恨。

所以,對待找工作的態度應該是: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全力以赴、盡心盡力。

(2)對待機會的態度。

很多同學都抱怨自己沒有機會,那麼,機會是怎麼來的?是靠等來的,還是靠別人讓給你得來的?都不是,機會是靠自己艱苦努力爭取來的。有了機會以後,又應該怎樣去把握呢?相信每個同學都會有很多機會,但是為什麼一次次地錯失呢?我想,關鍵在於我們怎樣看待眼前的機會,是否作了充分的準備。如果對每一次機會,都盡了最大的努力,那即使失敗了也沒什麼可後悔的。最怕的是沒盡力,因此錯過了機會,那樣一生都會後悔的。

(3)對待競爭的態度。

我們上學這些年,曾經曆過多次的競爭,可是當我們畢業走向社會的時候,我們找工作、幹事業還會麵臨各種各樣殘酷的競爭,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對待這些競爭呢?我認為,社會發展的一個源動力就是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普遍規律,同樣,我們的社會要想進步,優勝劣汰是必然的結果。所以,必須從找工作第一天開始,就樹立競爭意識,勇敢地去麵對競爭。競爭實際上是給每個人提供一個公平的機會,讓每一個人都在競爭中提高自己、發展自己。體育比賽中,當有強勁的對手和你競爭時,即使輸了,也會發現自己的成績有大幅度的提高,這就是競爭的結果。同樣,在找工作過程中,當我們不斷和一些強人競爭時,就會發現自己也慢慢變成了強人。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能以積極的心態去麵對競爭呢?把它看成是自己尋找不足、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即使失敗了,也會有所收獲,不是很好嗎?不要心存僥幸心理,寄希望於沒有強人和你競爭,就能拿到錄取,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在工作中,我們還是會被淘汰。人生到處都充滿競爭,隻有正確地麵對競爭,我們才能在這個社會立足。

(4)對待失敗的態度。

每個同學在找工作過程中都會經曆很多失敗,而我也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當我們每次麵試失敗的時候,是悲觀、歎氣、抱怨,甚至埋怨別人搶了你的飯碗,還是會靜下心來總結教訓,向其他同學吸取成功經驗,改進自己,重整旗鼓,為下一次機會作準備?如果是第一種反應,那麼後麵的麵試還是會失敗,會處處碰釘子,以失敗告終,因為我們沒有正確地麵對失敗;如果是第二種,那麼我們後麵也可能還會失敗,但總有一次會成功,因為我們通過在失敗中不斷總結、改進,自身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在不斷提高,正在一步步走近成功。大家可以回頭想想,在找工作過程中,自己究竟是哪一種態度?是否對自己的每一次失敗教訓認真作過總結,是否向其他成功的同學請教過,還是更多的時候是在嫉妒、抱怨?自己對待失敗的態度,直接決定了自己後麵的結果。在這裏,總結一句話: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首先學會正確地麵對失敗。

總結所有這些態度,都是我們找工作心態的直接體現。所以,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態,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對待工作、機會、競爭和失敗,是找工作成功的關鍵。光有積極的心態和充分的自信是不夠的,麵試的成功必須以充分的準備為前提,很難想象一個不經過任何準備就去參加麵試的人能順利錄取。所以,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要想在麵試中表現出色,順利通過,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應該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應聘單位的背景、麵試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各種可能的情況有充分的準備,這樣在麵試中你才能更加從容不迫,逐步走向成功。

機會隻屬於那些已經作好準備的人。

七、友情建議

下麵,結合女兒找工作的經驗,向那些將要找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同學提出以下建議:

1.調整狀態,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麵對就業。

找工作是我們在踏入社會過程中所要承擔的第一個重大責任,所以,一定要抱著對自己未來負責的態度,認真對待它。如果你發現自己從前很迷茫,或者感覺不到壓力,或者緊張不起來,或者不夠積極主動,或者不夠樂觀,那麼,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態,以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更加樂觀的心態去麵對你人生的第一個重大責任,相信你很快會看到自己的變化,也會看到,結果會隨著你心態的改變而改變。

2.主動出擊,搜集盡可能多的信息。

在積極心態的推動下,你就應該主動出擊,發動你周圍所有的關係,充分利用所有的信息渠道,盡最大努力搜索盡可能多的招聘信息,而不應該再等著別人告訴你招聘信息。這時你會發現,原來還有很多非常好的就業機會,以前自己都沒有發現,還有很多非常好的公司(企業),自己以前都不知道。實際上,機會每時每刻都有很多,隻是你以前消極地把它們錯過了。

3.大膽去創造機會、爭取機會,努力把握每一次機會。

不要放棄每一次可能的機會。如果這家公司(企業)

你想去,或者感覺可能會去,那麼,一定要努力去為自己爭取機會,這是對自己未來負責的表現。如果你被忽視了,而這家公司(企業)你又非常想去,那麼,不要猶豫,大膽應聘,也許你的誠意和毅力會打動公司,化不可能為可能,為你自己爭取到機會。即使失敗了,也沒有悔恨,因為你盡力了。當然,如果你在筆試、麵試前就已經確定,這家公司你肯定不會去,那麼,最好放棄這次機會,因為一方麵,是對你個人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另一方麵,也消耗了公司的招聘耐心。

總之,找工作應聘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模式,更沒有什麼靈丹妙藥,主要靠自己辛勤的努力,虛心的學習,不斷地總結提高,堅持到底,成功總會召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