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1 / 3)

有一次,鄧鵬為一位廣告公司的經理裝修房子。在閑聊中,他說自己是一名中文係本科生。這時候,廣告公司經理問他願不願意去他們公司工作,鄧鵬見機遇難得,滿口應承了下來。

進入公司後,鄧鵬在裝訂車間幹了半年。這一次,已經磨練了多年的他,再也沒有長籲短歎地發牢騷,而是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經理見他不像其他年輕人那樣浮躁,提拔他做了技術科科長。兩個月後,鄧鵬又晉升為經理助理。專門為公司出謀劃策,工資也漲了5倍。

一轉眼,5年又過去了。此時的鄧鵬,已經學會了這家公司所有的東西,他決定自己也開一家廣告公司,於是找人東拚西湊籌集了幾萬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憑著以前的經驗,他不斷發展新客戶,僅僅兩年時間,公司就得到了飛速發展。

從搬運工到裝修工到裝訂工,憑借著自己的耐性,鄧鵬終於成了一個有作為的青年創業者。

鄧鵬的經曆告訴我們,什麼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人隻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搭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橋梁。而沒有耐心的人,最終隻能一事無成。例如,商人要爭取大生意,就要提前甚至數年的時間開始打通人脈、收集情報、訓練人員。如果一個環節沒有耐心,那麼自己的夢想自然無法實現。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並不缺乏遠大的抱負,而是缺乏耐心,急於求成。期待早早得到提拔,早早漲工資,早早成名成家,甚至早早進入福布斯排行榜。但是他們卻恰恰忘記了:生活是需要耐心的。20多歲的你,要時刻告訴自己:“成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偉大是由耐心堆積而成的!”

行走的路上,總有一段要獨行

青春物語:

父母,是我們物質上的來源,精神上的支柱,是我們溫馨的避風港……但是,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父母的庇護,獨立成長,行走的路上,能依靠的隻有自己。

現在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手心裏的寶,從嗷嗷待哺、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到孜孜求學,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裏,父母給予我們衣食,老師授予我們知識,我們一直在他們的庇佑下成長。依賴已經成為我們下意識的習慣。

這樣的我們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嗎?沒有人再給你洗衣做飯,沒有人再對你嗬護備至,沒有人再為你遮風擋雨,我們能承受現實的殘酷和壓力嗎?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困難。如果我們一遇到困難時,就想求助於別人,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提攜和賜予。所以,當求不到的剛候,必然會灰心失望。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我們自己內心就有無盡的寶藏,我們完全可以從自己身上找出路,自己多想辦法,根本不應將希望寄於他人。為什麼不自己去主宰命運,卻要乞求別人的憐憫和幫助呢?

常言道:“自助者,天助之。”這是一條屢試不爽的金玉良言。來自外在的幫助隻會使我們走向衰弱,而來自內在的幫助則必定使自救者日益發達,獲得難以想象的成果。

當你堅強了自己的內心,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依靠白己的能量排除萬難,去創造生命的奇跡時,你才能真正體驗到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自己才能度自己

有一位佛教信徒在屋簷下麵避雨,看到一位禪師撐著雨傘從自己的麵前走過,便喊道:“禪師!佛法不是教我們要普度眾生嗎?你度我一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