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心髒按壓——依傳統的觀點是“心泵機製”,即在胸外按壓時,心髒在胸骨和脊柱之間擠壓,使左右心室受壓而泵出血液;放鬆壓迫後,心室舒張,血液回心。
權威聲音
人工循環的動力不單是心泵機製,主要還是來自胸腔內壓增減的變化,心髒驟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彈性,胸骨和肋骨交界處可因受壓下陷。因此,當按壓胸部時,使血液向前流動的機製是由於胸腔內壓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內壓力>頸動脈壓>頭動脈壓>頸靜脈壓,正是這個壓差使血液由頸動脈流向頭部,回流到頸靜脈。
第一時間
胸外心髒按壓術是心髒驟停的現場搶救時的首選方法。
患者的姿勢
仰臥於硬板床或地麵上以保證按壓效果。
施救者的姿勢
跪於患者右側肩旁。用左手腕部放在患者胸骨上2/3與下1/3交界處。手腕的長軸與胸骨的長軸一致,手指和手掌微翹,不觸及胸壁;右手掌重疊於左手背上。雙肩應位於患者胸骨的正上方,雙肘關節伸直,自肩背部垂直向掌根部加壓。小兒可用單手按壓,一歲以內的幼兒可用雙指按壓。
用力的要求
按壓應平穩、有節奏地進行,要達到適當深度,不能間斷。不能采用衝擊式的猛壓法。下壓及放鬆的時間大致相等。按壓至最低點處,應有一些停頓。垂直用力向下,不要斜向用力和左右擺動。放鬆時,下麵的手掌根部不要離開胸骨定位點,但應使胸骨不受任何壓力。
按壓的頻率
按壓頻率100次/分鍾。根據2005年美國心髒學會(AHA)心肺複蘇(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單人與雙人CPR的心髒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均為30︰2,即每做30次胸外心髒按壓,交替進行2次人工呼吸。
按壓的深度
成人為4~5厘米,5~13歲為3厘米,嬰幼兒為2厘米。按壓與放鬆必須是有規律和平穩地進行,時間大致相等。放鬆時手腕不離開胸骨,以免改變按壓的正確位置。
胸外按壓有效的標誌
可觸及大動脈搏動,收縮壓可達80毫米汞柱。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