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1 / 3)

在你的心裏的遠方,穩定地放置著一幅自己的畫像,生命就是向前移動並與之吻合。替自己畫一幅失敗的畫像,就足以使你不可能勝利;替自己畫一幅獲勝的畫像,就足以助你大步地邁向成功之路。偉大的人生從你心裏希望做什麼事,成什麼人開始。

你目前內心形象的形成,是根據你以前的經驗,而對自己加以定義所畫出來的想像圖像。現在你可以用以前形成不合適的內心形象的同樣方法,製造出合適的內心形象。

每天騰出30分鍾時間,自己獨自一人,不受他人幹擾,盡量地放鬆自己,盡量使自己舒適下來,然後閉上眼睛運用你的想像力。

很多人發現,假如他們想像自己坐在文藝片的大銀幕前麵,正欣賞著自己演出的文藝片,這樣效果會更好。最重要的一點是:盡量地使影片生動細膩,盡可能讓心裏的影片接近實際經驗,隻要你在想像的環境內,注意到細節、景觀、聲音與事物,便不難做到這點。有一位病人,對牙醫深懷恐懼,她便利用此種練習來克服這個毛病,起先她沒有成功,後來她開始注意到想像圖片中的細節——診所裏的消毒味道,椅子把手上皮革的感覺,醫師手靠過來拿牙鑽子的感覺等等,終於她不再恐懼牙醫了。在此練習裏,想像環境的細節非常重要,為了實際的目的,你必須製造實際的經驗,假使你的想像夠生動、夠細膩,你的想像練習就愈接近實際經驗。

還要記住一件重要的事,在此30分鍾內,你看到的自己的行動與反應必須是適合、成功與理想的。你無須為明日的理想培養信心,神經係統會適時處理它——你隻要不斷地練習。看到你自己正在行動,正在感覺,正在“成為”你所希望的樣子,不要對自己說:“明天我要這樣做。”隻要對自己說:“今天這30分鍾,我要想像自己正如此做。”想像著如果你已是你希望成為的那種人,你會有如何的感覺。如果你害羞、柔弱,就想像著你正在人群之中泰然自若地應付著——並感覺因此而舒適;如果你在某些場合恐懼不安,就想像著你正鎮靜地、隨心所欲地自然行動,並感覺因此而很豁達自信。

這裏所做的練習,目的在於將新的“記憶”或儲藏資料送進潛意識神經係統。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你將驚奇地發現自己“行動不同”——自動自發但毫不“費力”。

這是必然的現象,你目前不須為了行動而感到別扭,或是為了行動無效而“使勁思考”、“盡力”或“心存意圖”。因為你已將真正的和想像的記憶送入潛意識裏,所以目前不適的感覺與行為是自動自發的,你將發現潛意識對肯定或否定的思想與經驗都會自動進行操作。

在心裏構想新的內心形象

科學已證實了哲學家和直覺者的一貫主張:每一個人在冥冥之中皆會由一主宰者指引著自己“走向成功之路”,每個人皆有大於自身所知的能力,這就是“真正的自己”。

如愛默生所說的:“世人無所謂偉大或渺小。”

假使你是被指引著走向成功與幸福之路,那麼你往日的那一幅不敢奢望幸福與“注定”要失敗的畫像,必定是謬誤的。

盡量避免做使自己

過於重視名譽或成功的行為

一個專業的作家,他的書銷路很不錯,可是他總是很快就把賺的錢花光,然後覺得自己“虧欠”了,因此就又拚命地寫作。

你不一定要做個專家,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也許你想告訴所有人,你正在進行一項美妙的計劃,而且是史無前例地好到極點。你的朋友都很關心你的進度,想知道這個計劃進行得怎麼樣了。最後,他們看到結果的時候,可能會奇怪你為什麼會花這麼多時間做它。

確信你的創作隻是為了自己,而不是要向別人兜售。記住這個原則:你愈在乎別人對你的意見,你就愈重視這些意見。如果你過分重視別人的意見——譬如想做個炫人耳目的藝術家,以補償其他方麵的失敗,你將覺得自己處在極大的壓力之下,根本不能工作。相反地,如果你愈不在乎別人的稱讚,你就會覺得有更多的自由和信心。

48

永不放棄的信念

◆進度的設定,將迫使你自問這個嚴酷的問題:我真的想做這件事嗎?

◆不要把任何失敗轉變成創傷。如果你繼續創作的話,必然會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並深信創作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即使你覺得事情進行得並不如意,你完成某件事情以後,就會增強一個意念,認為自己很看重本身的工作,自己也是個有始有終的人。

假定一個踏實的日程表

按部就班地進行

如果你計劃一個星期做6天工作,結果隻做了兩天的事情,那麼你就很難再遵守這個計劃。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每次你無法跟上進度,就覺得自己愈來愈無法勝任。

尤其是在工作進行得不順利的時候,你更想放棄這個艱難的計劃。

為自己訂一套合理的規章,一套你可以遵守的工作進度,也許你不喜歡硬性規定自己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你喜歡有靈感的時候才動工。可是萬一你正好沒有靈感,整個禮拜都沒興致工作的話怎麼辦呢?你很可能對自己的創造能力失去信心。

至少開始的時候,你可以為自己安排一段單獨的時間,試驗自己的專長。按照進度將使你做更多的工作——如果你想出類拔萃的話。

如果你給自己安排的進度並不過分,可是你還是抗拒它的話——譬如找借口拖延工作進度,那麼就得研究一下自己的動機了。進度的設定,將迫使你自問這個嚴酷的問題:我真的想做這件事嗎?即使進行得不太順利,我還是按部就班地做嗎?如果答案是“否”的話,很好,你根本不必覺得自己像個懶蟲,因為你本來就不想做個藝術家。但如果答案是“是”,你也真的想當藝術家,就會發現這個進度可以幫助你越過創造的靜止期。

繼續嚐試.尤其是在遭遇批評和受到傷害之後

不要把任何失敗轉變成創傷。如果你繼續創作的話,必然會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並深信創作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就算做得不好,也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強。

“每個人都必須為目標奮鬥。”如果你不繼續為一個目標奮鬥,你不僅會失去信心,還會逐漸忘卻自己有個目標。如果你不再嚐試寫作的話,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想當個出類拔萃的詩人,而且當初又怎麼會有這種念頭,以為自己可能當個詩人。

要小心另一種放棄嚐試的方式。譬如你每一次寫不出詩來的時候,可能會改做其他創造性的工作:像攝影,或製作模型(至少你認為這是具有建設性的事情)。有兩項計劃固然很好,但千萬不要拿困難做借口,改作另一個計劃。否則你不但會使自己失去自信,也會失去勝任這項工作的能力。

盡可能完成你的計劃

即使你覺得事情進行得並不如意,你完成某件事情以後,就會增強一個意念,認為自己很看重本身的工作,自己也是個有始有終的人。不把事情做完的話,你會覺得自己像個沒有誌氣的懶蟲。以後如果你不敢肯定是不是能把工作完成的話,就很難再開始做一件新的事情。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創造性的工作可以隻花幾個小時,也可能花許多年工夫。不管花多少時間,你都得麵臨這個問題:完成這件工作呢?還是放棄它?你最好從開始就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完成它,要不然你何必花這些心力呢?

如果你是個專業人員,或想變成一個專家,那麼就不能單是把計劃完成,你必須把作品展示出來,接受別人的批評。不要把你的小說隻給一家出版社看,如果這一家不接受的話,就全盤放棄。你必須再接再厲,給很多家出版社看,一定要給自己的作品充分的機會。你為了完成這件作品已經費了這麼大的苦心,又做出這麼多的犧牲,如果你現在放棄它的話,勢必破壞你對自己作品許下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