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耐心坐冷板凳,就沒有機會獲得重用。
很多人都企盼“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機遇,渴望功成名就的輝煌。隻是成功的機遇並不會經常出現,它就像夜幕之中一閃而過的流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遇出現之前,還需要有“十年寒窗無人問”的努力。
主角也是從配角做起,甚至是從跑龍套做起的。人在默默無聞的時候,要耐得住寂寞,要放低姿態,平和心情,等待或者尋找機會,要有把“冷板凳”坐熱的耐心。
一個重點大學經濟係的女大學生,畢業後在一家外貿公司裏麵當職員。這個大學生專業知識很紮實,本身也很有才學,而且人長得也很漂亮。進公司沒多長時間,同事都很喜歡她。
但是不知為什麼,進公司快一年了,老板從未過問過她的情況,也不交給她重要的工作,更沒有與她有過什麼溝通,每天隻是讓她做一些無足輕重的事情。對於公司來說,她簡直是可有可無。
但這個女孩並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因為自己是專業上的高才生,而向領導討個說法。她認為自己是個新員工,做不起眼的工作、坐“冷板凳”是應該的。一年後的一天,老板終於找她談話了,一方麵肯定了她在這一年中的任勞任怨,另一方麵表揚了她做出的很多成績,最後依據她的實際能力為她晉升了職位。她的耐心等待總算得到了回報。
這名女大學生的經曆驗證了這句話:堅持就是勝利。沒有耐心坐熱“冷板凳”,就沒有機會獲得領導的賞識,一年後也就不會有領導的肯定與提升。“冷板凳”不一定都那麼難坐,一旦把“冷板凳”坐熱了,機會很可能也就來了。
球場上的替補隊員可能是“冷板凳”的代表了。看著隊友們在場上拚搏,替補隊員可謂難熬至極。在一場比賽中,有些板凳隊員隻能上場幾分鍾,有的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可是就在等待的時候,機會隨時會降臨。如果沒有隨時做好上場的準備,即使有機會上場,發揮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生的漫漫長路中,難免會遇到低穀的時期,一旦坐上了“冷板凳”,當務之急就是要調整心態,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趁機會養精蓄銳,等待下一次的機會。
明朝萬曆時期,有一位德才兼備的首輔叫張居正。首輔實際上就是宰相,明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廢丞相,設內閣,首席內閣學士稱首輔。首輔張居正的仕途人生就是從屢坐冷板凳一直坐上了成功的寶座。
張居正是湖北人,12歲考中了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寫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隻因湖廣巡撫顧轔有意讓張居正多磨煉幾年,所以才未讓他中舉。16歲的時候,他才中了舉人,23歲中了進士。
進入仕途沒多久,張居正被選為庶吉士。這是一種見習官員,按例要在翰林院學習三年,期滿後可升為編修。張居正努力鑽研朝章國政,他一麵大量讀書,一麵細心琢磨官場上的門道,隻是他滿腔的政治抱負一時還發揮不出來。這是他第一次坐冷板凳,也正是這段時間的磨煉,為他日後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時的大明王朝到了嘉靖年間,朝廷內外已經是危機四伏。紫禁城裏每日設壇修醮,青煙繚繞。嘉靖皇帝幻想長生不老,於是整天陶醉於《慶雲頌》的華麗辭藻,閉著眼睛將朝政托付給奸相嚴嵩。嚴嵩父子趁機為非作歹,貪贓枉法。由於皇帝昏庸無能,張居正一時得不到皇上的重用,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隻得忍耐,並且還要與嚴嵩周旋。這次的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幾年。終於,嚴嵩專權了15年後倒台,徐階成了首輔。張居正這才得到了重用,這是他第二次坐冷板凳了。
就在張居正入閣以後,他與高拱並為宰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高拱是個精明強幹、頭腦敏銳的對手。張居正的才幹還是沒有機會發揮,他隻得再次忍耐,又坐回了冷板凳。盡管高拱對他傲慢無禮,他卻用謙恭與沉默來應對。這是張居正第三次坐冷板凳,也是最後一次。
終於等到了高拱下台的一天,由於張居正資格最老,被召回當了首輔。這次張居正發揮才能的機會到了,在他掌權以後,立即改變了過去那種謙虛祥和、沉默寡言的態度,變得雷厲風行、有理有節。他在全國實行改革,促進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他執政期間,國家安定,經濟發展,一時出現清明富強的景象。
張居正的冷板凳坐了三次,這是一般人比不了的。麵對時不利己的形勢,他隻能一忍再忍。每一次的冷板凳都是對他不同階段的磨煉:做庶吉士的時候是初級磨煉,為他將來進入官場做好準備;進入內閣後是中級磨煉,為他進入高層做好準備;而當了宰輔以後就是高級磨煉,為他成為首輔做好準備。
有時候機會是熬出來的,有時候機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管是哪種情況,機會出現之前都是一段磨人難熬的日子。坐冷板凳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冷板凳就是我們給自己充電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們可以完善自己,補充自己。隻有坐得了冷板凳,將來才有可能做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