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納百川的胸懷,煩惱和憂愁都將不再是阻礙。
曾有名人說過,人的胸懷比大海更加寬廣。心胸可以無限拓展,一個有著寬廣胸懷的人,必定能夠包容一切。相反,如果一個人喜歡抱怨,那麼一定連瑣碎小事都會在意,這樣的人心胸必定狹隘。容不下,也就談不上擁有,一切也隻能成為虛無,隻有容得下,才能樣樣皆有。
在生活當中,我們可能會遇到誌同道合的朋友,同樣也會遇到和自己有過節的人。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選擇報複或是躲避和我們有過節的人,結果往往躲之不及。其實,敵人未必就是永遠的敵人,我們還可以有一個選擇,就是包容敵人,變敵為友。
在春秋時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曾為了爭奪王位而站在對立的位置。管仲和鮑叔牙雖然都是有才之士,但站在不同的利益集團各為其主。管仲在公子糾旗下,而鮑叔牙在公子小白的陣營之中。
在雙方交戰的時候,管仲險些要了公子小白的性命,所幸隻是射中了小白衣帶上麵的鉤子,使得小白幸免於難。不久之後,戰爭結束,公子小白獲勝,成為了曆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公子小白即位後,鮑叔牙因為輔佐有功,小白有意立他為相國。然而鮑叔牙認為曾經和他們敵對的管仲比自己更合適,雖然曾經是敵人,但是管仲卻是一個可用之才。想到國家社稷,鮑叔牙力薦管仲。
鮑叔牙心胸寬廣,如實對齊桓公說:“雖然我輔佐您登基,但是管仲比我更適合擔任相國這個重要的職位,因為他在很多方麵都比我強。他能夠收攏民心,做到安民,我做不到。他對治理國家也比我有見地,能夠保證國家的利益。他能夠遵守禮儀,我卻做不來。戰爭的時候,他能夠鼓勵引導人們,而且還能指揮戰爭,我也不如他。所以他比我更適合做相國。”
齊桓公也是一位心胸寬廣之人,考慮過後,他覺得鮑叔牙說得有道理,便讓管仲做了相國,完全不去計較曾經的一箭之仇。因為齊桓公和鮑叔牙的愛才,管仲也盡心盡力輔佐,最終助齊桓公成就偉業,使得當時的齊國的實力強盛一時。
知人善任,成就了齊桓公的偉業。知人善任隻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齊桓公有著寬廣的胸懷,所以才能成為有著豐功偉績的明君。四處樹敵隻能讓自己的朋友越來越少;廣結良緣,才能讓自己的世界越來越大。學會寬容,才能成就我們的人生。
寬容是一種能力,如果我們有著容納百川的胸懷,那麼煩惱也好,憂愁也好,什麼都不會成為我們的阻礙,而幸福、美好也會進入我們的心中。反過來說,如果什麼都容不下,那麼最終將一無所有。
戰國時期的魏國大將龐涓是一個戰功顯赫的將軍,曾經率領魏軍北拔邯鄲,西圍定陽,橫行一時,甚至險些將趙國的一部分領土也收歸魏國。除此之外,他還收複了全部的失地。
龐涓的實力非常強,但同時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他的心胸非常狹隘,容不得其他有才能的人。即使是曾經的同窗,他也一樣不能容忍。他夢想成為曆史上繼吳起之後的第二個優秀的軍事家,為此,他不惜殘害同窗的孫臏。
龐涓雖然身為大將,卻容不得其他有才之士,也因為這樣,所以難以成事,也注定了他一切皆成鏡花水月的結果。龐涓曾經的同窗孫臏加入了與之敵對的勢力,最終龐涓敗於孫臏之手。魏國的霸權也隨著他的消逝而隕落,曾經的一切也湮沒在曆史的車輪之下。
孫臏是有才之士,如果龐涓有著寬廣的胸懷,懂得招賢納士,那麼曆史也許會被改寫。沒有人能夠靠自己戰勝一切,隻有寬容才能為自己贏得他人的信賴,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就要擁有足夠的砝碼。隻有容得下一切,才能收獲一切。用寬廣的胸懷去接受,用平和的心態去容忍,自然能夠將一切收歸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