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欲罷不能的傾訴欲——璩美鳳和萊溫斯基(1 / 3)

這兩宗震驚世界的性醜聞,過去已有數年。在當年,公眾“得益於”異常發達的媒體,全程觀看整個事態。人們的情緒是複雜的,既有對出軌者被赤裸曝光後的幸災樂禍,也有對出軌者隱私被撕裂後的哀歎,還有對出賣朋友隱私惡行的痛恨。

萊溫斯基和璩美鳳分別是這兩宗事件的女主角,雖然她們在事件中充當了不道德的第三者,但她們無疑是當中受到傷害最大的人。

璩美鳳的性愛光盤泛濫成災,而萊溫斯基與克林頓的口交細節都被曝光。當然也有人評論說她們反而因禍得福,知名度大大提高,出名效果大大超過刻意炒作,並借此到處做節目撈錢,這種評論似乎不夠厚道。

這兩件事情在總體結構上是相似的:開始是兩個女人,接著年輕女人不斷向年長的傾訴,然後成了兩個至親至密的女人,由此年長的不斷獲得年輕的最私密的隱私,同時年長的妒忌心不斷膨脹,最後年長的出賣年輕的性愛隱私,致年輕的於死地。

而這兩件事情在心理結構上的相似,則更值得推敲,這種相似甚至還可以總結為大大小小同類性質事件的規律:一方無節製、無防備地傾訴隱私,而另一方的妒忌心又深藏不露、不可遏製。

無節製是指猶如患了傾訴饑渴症一般向對方傾訴自己的感情隱私,無防備是指根本沒有預料到對方會用自己的隱私毀滅自己,這是一種欲罷不能的傾訴欲望。深藏不露是指充當密友和傾聽者角色誘使對方不斷地傾訴,不可遏製是指內心的妒忌心如烈火一般,要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這是一種欲罷不能的妒忌心。

雙方都是欲罷不能,一方有欲罷不能的傾訴欲望,另一方有欲罷不能的妒忌心理。

在這種情況下,妒忌心是對朋友發出“致命”一擊的動機,是“原動力”,而“致命”攻擊的手段,就是揭對方的隱私,隱私充當了“殺手鐧”的作用。

這是很容易讓人產生精神分裂的事件:曾經,是兩個有著溫馨友情的女人;最後,是兩個存在殘酷戰爭的女人。

傾訴欲和妒忌心,似乎是女人身上揮之不去的天性。

這兩起事件,其實都有各種複雜的因素和背景。但追本溯源,存在於女人心理層麵最平常不過的傾訴欲和妒忌心,是其中兩個最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傾訴欲和妒忌心這兩種因素形成的“混合燃料”點燃了這兩宗驚天大案。

從心理和性格層麵上分析,不同的個體,傾訴欲望和妒忌心理存在不同的強度。即使在同一個人身上,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境遇下,傾訴欲望和妒忌心理的強度也不一樣。

心理專家認為,情感經曆過於複雜者,是傾訴饑渴症的多發人群。情感經曆複雜且又正處於感情動蕩期的女人,其傾訴的欲望更加強烈,最容易把自己感情的私隱全盤倒給願意傾聽的朋友,甚至成為一種不可控製的病態。而那一位所謂願意傾聽又善於“心理嗬護”的閨中密友,如果是一位不可信賴的惡人,這種傾訴就為日後的悲劇埋下了種子。

璩美鳳當時與新竹市長蔡仁堅戀情失敗,還處在心痛時期,同時又與有婦之夫曾仲明糾纏在一起,其時她的情感動蕩而又複雜。

而當時才21歲的萊溫斯基,與萬民矚目的克林頓搞在一起,同時又與另一名官員糾纏不清,其時她的情感興奮而又焦慮。因此說,不管是璩美鳳還是萊溫斯基,當時都處在最需要傾訴,也是最容易滑入傾訴饑渴症的時期。

當然,適當的傾訴有助於保持健康心態。然而女人的傾訴經常變成一種病態,嘴巴一停,空虛、寂寥、無助、失望等統統襲上心頭。對傾訴的依賴,使很多女人失去了基本的自我情緒調節能力,傾訴饑渴成為比自閉危害廣泛及嚴重得多的都市女性病。傾訴饑渴是一種習慣性心理疾病,其攻擊對象98%為女性。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產生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女人覺得傾訴是件好事,而男人則覺得有點什麼事就向別人訴說很不妥。換句話說,如果女人能夠意識到傾訴是件丟人甚至是有危險的事,才可以從根本上消滅傾訴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