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桃愛崗敬業,進廠不到兩年,就創造了千錠小時斷頭隻有55根、皮輥花率1.89%的好成績。她積極響應廠黨委擴台擴錠的號召,主動大膽地將看車能力由200錠擴大到600錠,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為了讓大家共同進步,趙夢桃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不讓一個夥伴兒掉隊!”車間裏有個女工叫賽娟,全身力氣都用上了,產量總是上不去,趙夢桃提出要和她換車,組長不同意,經多次請求,車子換來了。趙夢桃起早貪黑,摸透了車子的脾氣,製定了一套新的辦法,終於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她的帶動下,“人人當先進,個個爭勞模”蔚然成風。在7年當中,她創造了月月完成國家計劃的先進紀錄,還幫12名同誌成為企業的先進工作者。1956年她光榮地出席了黨的八大,後又被評為勞模,出席了全國群英會。她十幾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人民做出了不平凡業績。
十、張秉貴的一團火
張秉貴(1918-1987)是北京百貨大樓一名普通的售貨員,他以為人民服務的熱忱,在售貨員崗位上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他取貨能“一抓準”,算賬能“一口清”。他還發明了“接一問二聯係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每一個顧客時,便問第二個顧客買什麼,同時和第三個顧客打好招呼,做好準備。他在問、拿、稱、包、算、收六個環節上不斷摸索,接待一個顧客的時間從三四分鍾減為一分鍾。他還注意研究顧客的不同愛好和購買心理,為使說話親切動人,讓顧客滿意,他又自學了語言學。
張秉貴認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要為國家服務怎能不先為人民服務呢?他說:“我們售貨員胸中要有一團火,溫暖顧客的心,樹立‘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他站櫃台三十多年,接待顧客近四百萬人,除了剛工作的那一次外,沒有跟顧客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嘴,沒有怠慢過任何一個人。他把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與本職工作密切聯係起來。他說,站櫃台不單是經濟工作,也是政治工作;不單是買與賣的關係,還是相互服務的關係。他通過眼神、語言、動作、表情、步伐、姿態等調動各種器官的功能,幾乎成了那個時代商業領域的服務規範。商業服務的簡單操作,被他升華為藝術境界。許多外地的顧客慕名而來,就是為了目睹他那令人稱奇的藝術和“一團火”的服務精神。
熱情的服務和過硬的技術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他乘公共汽車有人讓座;他去洗澡時有人給他搓背。看張秉貴工作,也成了許多人的一種享受。一位音樂家看他售貨後說:“你的動作優美,富有節奏感,如果配上音樂,是非常動人的旋律”。
十一、平凡做奉獻
雷鋒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他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平凡工作結合起來,從一點一滴做起,把青春奉獻給黨和人民。在他身上不僅洋溢著共產主義精神,而且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常說:“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他幹一行愛一行,無論是當拖拉機手還是開汽車,工作都幹得很出色。當了班長後,他教戰士學文化,又給戰士縫衣服。一個星期天,輪到他休息,他自己的事一點沒做,卻給班裏的同誌洗了五床被單,幫一個戰士補了一床被子,幫炊事班洗了600斤大白菜,還打掃了室內的衛生。一次他去火車站幫忙,正好一列火車進站,他看見一位老太太包袱重,走得慢,急忙跑過去,接過老太太的包袱扶她上了車,找了座位。車開去了,他又到候車室掃地,給顧客倒水。有一天,他出差到沈陽換汽車,看到一位從山東去吉林探親的中年婦女,把車票和錢丟了,心裏很急,他二話沒說,掏出錢給她買了車票,並送她上了車。當這位婦女問他的名字和地址時,他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有一次出差他著一個婦女帶著兩個孩子在雨中艱難地走著,就急忙趕過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位婦女身上,又背起孩子陪她們上了火車。下車後小孩冷得打戰,他就將自己的絨衣脫去,給小孩穿上。並把她們母子送到家裏。
雷鋒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所做的卻是一件件平凡的事情。
但就在這些平凡的事情中,卻表現了高尚的革命精神和共產主義品德。這正如董必武寫詩稱讚道:“有眾讀毛選,雷鋒特認真。隻做平凡事,皆成巨麗珍。普通一戰士,生活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