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團結與友善(1)(1 / 3)

一、熱心的雷鋒

雷鋒(1940-1962)是毛主席號召學習的青年楷模,他曾在日記中寫道:“對待同誌要像春天般的溫暖。”的確是這樣,他當班長的時候,時時關心別人,熱心幫助同誌,在他的帶領下,全班團結一心,患難與共,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班裏有個姓喬的小同誌,幹工作樣樣都好,就是文化程度低,一提起學習就頭痛,雷鋒就耐心幫他學文化。有一次,學算術的時候,喬遇到了困難發愁地說:“咱底子薄,消化不了加減乘除。”

雷鋒就耐心地教他,連教了兩天,小喬還是沒信心。這時,雷鋒看到報上有一篇毛主席關心戰士學文化的文章,就立即拿來和小喬一塊看,並說:“毛主席都關心咱們學文化,還有啥說的,一定要攻下文化關。”小喬點頭表示,一定要學習好。雷鋒見他有了進步,鼓足了勇氣,馬上把準備好的本子和鋼筆送給了他,小喬終於在學習上取得了成績。

還有一次,同班戰友小韓的棉褲被汽車電瓶裏的硫酸燒了一個小洞。他出車回來得很晚,又困又累,一頭就鑽進被窩裏睡著了。這時,雷鋒剛帶夜班回來,在給小韓掖被子時,發現小韓棉褲燒了一片小洞,就把自己棉帽裏的襯布拆下來,一針一線地把小韓的棉褲縫補好,又輕輕地給他蓋在身上。

第二天一早,大家出完操回來,在圍著火爐子烤火時,小韓才發現自己被燒破的褲子已經補好。他驚奇地問大家,大家卻一致地向著雷鋒,告訴他:“雷鋒為了給你補褲子,半宿都沒有睡覺啊!”小韓感動得直誇班長好。

雷鋒就這樣一位熱心助人,團結友善的好班長。

二、大笑星的姐弟情

笑星郭達在舞台上風趣幽默,笑料迭出,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他卻孤苦伶仃,一個工廠的女工以善良之心,給他以生活的幫助,因而演繹出一段令人難忘的“姐弟”情。

那是1968年春天,14歲的郭達由西安四中到東郊石棉廠參加學工勞動,一連好幾個星期天,別的孩子都三五成群地回家去了,而他卻留在廠裏。一次,年方20歲的石棉廠播音員熊秀枝看見一個男孩在水房裏洗衣服,就關切地問:“人家都回去了,你為什麼不回?”郭達低聲地說:“家裏沒什麼人了,就我一個,所以不回去。”熊秀枝從這孩子的語言中似乎可以看出,這娃是個苦孩子。

經多次接觸和詢問,才知道他叫郭達,父親在他出生那年就去世了,母親帶著他和姐姐艱難度日,可是母親又被打成反革命關進牛棚,不久姐姐又到很遠的地方上山下鄉,他成了一個孤兒。

熊秀枝深深同情郭達的身世,平時像弟弟一樣對待他,從生活上給他多方麵的照顧。而小熊姐每月從僅有的30元工資中拿出一些兌成饃票、菜票貼補郭達。平時還給他開導、寬心,讓他頑強地生活下去。有一年春節,熊秀枝還把郭達接到她家,一起吃年飯,使他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郭達回校後,雖然見不到小熊姐,但一直保持著書信聯係。後來,郭達參加了工作,又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直到1977年,因熊秀枝工作單位的變化,郭達才和“小熊姐”失去了聯係。21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已成為明星的郭達和小熊姐相見了,郭達激動得和小熊姐哭抱在一起。他哽咽地說:“我永遠忘不了在我最困難、最需要的關愛的時候,熊姐對我的關心和幫助,永遠忘不了那分人間真情。”

三、失戀之後

1946年10月,特級英雄楊根思(1922-1950)在和軍文工團一名女演員接觸時,女演員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要求建立戀愛關係。誰知這位女演員並不是真正了解英雄,當她再次見到楊根思時,看到他滿身汗水邋遢的樣子,於是就和他分手了。

不久,楊根思到軍部開會,又和一位女模範相識了。經過短期交談,她向這位一級英雄傾吐了愛戀之心。後來在通信中,當她得知楊根思給她的信,是請連長代寫的,“熱浪”很快變成了“涼水”……楊根思看不到她的片言隻字了。她甚至連新的通訊地址都沒有留下。連長親切地安慰他說:“你忙於寫宿營報告,她可能以為你連信都不會寫,要是……”楊根思爽朗地笑著說:“如果就是為了那封信,她也太不了解我。”事後,有的戰士為楊根思鳴不平,背地裏指罵她。楊根思親切地勸阻說“她仍然是我們隊伍上的人,我請同誌們不要背地裏講人家的壞話,好不好?”

楊根思沒有企求同情,更沒有喪失理智地發泄怨恨,甚至去做那些違法的事來。他像輕輕抹去臉上的蛛絲一樣,從自己心上抹掉了這一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的偶像,是那樣的寬容,又是那樣的坦然。

四、三讓軍功

全國學雷鋒標兵李潤虎,原是蘭州軍區某部軍械修理所的一名誌願兵。他入伍18年,寬以待人,關心戰友,勤勤懇懇,默默奉獻,受到基層官兵的廣泛讚揚。他常說,人應該有同情心,都應該給社會增加點溫暖。部隊一位領導曾賦詩讚揚他:“曆做好事廣譽稱,幾問原因不答聲,負重如牛做奉獻,境界盡在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