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房東接到我的信後,便帶著他的租賃契約來找巍,我在家親切地招待他。一開始並不說房租太貴,我先說如何喜歡他的房子,請相信巍,我確是‘真誠的讚美’。巍表示佩服他管理這些房產的本領,並且說我真想再續住一年,但是我負擔不起房租。”
“他像是從來不曾聽見過房客對他這樣說話,簡直不知道該怎樣處置。隨後他對我講了他的難處,以前有一位房客給他寫過40封信,有些話簡直等於侮辱,又有一位房客恐嚇他說,假如他不能讓樓上住的一個房客在夜間停止打鼾,就要把房租契約撕碎。他對我說:‘有一位像你這樣的房客,心裏是多麼舒服。’繼之不等我開口,他就替我減去一點房租。我想能多減點,我說出所能負擔的房租數目來,他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臨走的時骸,他又轉身問我房子有沒有應該裝修的地方。假如我也用別位房客的方法要求他減房租,我敢說肯定也會像別人一樣遭到失敗。我之所以勝利,全依靠這種友好、同情、讚賞的方法。”
有一段關於風和太陽的神話。風和太陽爭執誰的力量大,風說道:我能證明我的力量大,看,地下正走著一個老者身披大衣,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把大衣脫掉。於是太陽躲進烏雲裏,風使出他的威力狂吹,但是風吹得越大,那老者越用手拉緊他的大衣。
最後風筋疲力盡了,停止了,太陽從雲彩裏走出來,開始對著那老者和氣地笑。不久那老者便用手拭他前額的汗並將大衣脫去。於是太陽對風說:“仁慈和友善永遠比憤怒和暴力更為有力。”
這個是有趣的寓言,但願也能給你一些深刻的啟示。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使用積極的語言
什麼是積極的語言呢?積極的語言就是能促進彼此交談,增深彼此友情的帶有積極意義的語言,比如說,說話要真誠等。
1.說話要真誠
由於說話態度不同,語言既可以成為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最強有力的工具,也可以成為刺傷別人的利刃。語言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人格。即使是語言比較笨拙的人,隻要具有發自內心的關懷對方的心情,其心情就能在話語間充分流露出來。相反,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關懷的心情,即使用再多華麗的語言,也會被對方看穿。所以滿懷真誠是最重要的。
昨天還是用學生腔隨心所欲地講話的人,突然讓他使用交際語言講話可真是有點難為他了。交際語言沒有用慣的話,總會覺得怪難為情的,不能很好地使用。
舍去害羞、丟掉嬌氣是作為社會成員所必須的條件。為了每個人每天都能心情愉快地工作,希望大家能深刻認識到語言的重要性,並能充分掌握交際語言的技巧。2.不要說對方不愛聽的話
使語言不成為“利刃”的最低條件是什麼呢?那就是不要說對方不想聽的話題。
人們都想改掉自己的缺點,可是有些缺點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比如身體上的缺陷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上司自己說:“最近我頭發掉得都快禿了啊!”如果你也跟著說:“經理真的要變成禿頂了啊!”就太露骨了。常有人誤以為連本人都說了,跟著本人說說其缺點,也沒有關係。其實本人說倒沒什麼,可是別人不能也跟著說。如果被同齡人說了短處也許說句“彼此彼此”就過去了,可是如果被年輕人說了短處,就不會那麼簡單地過去了。即使對方說了嘲笑自己缺點的話,也不能反唇相擊、以牙還牙再說對方的缺點,這樣會傷雙方感情的。從個子矮、脫發、大肚子、老花眼,到肥胖、年齡、容貌,這些都是對方敏感的話題,也是禁忌的話題。不說對方敏感的話題是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準則。
3.對方的優點或值得誇獎的地方要馬上誇獎那麼,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與上司、前輩、同事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呢?說什麼話好呢?如果連禮貌用語都說不好的人,說實話,要建立起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真是太難了,但不管怎樣,下功夫進行自巍表現的訓練和積極閱讀一些有關交談技巧的書籍,終會有所收獲的,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
首先,在把話說出口之前要好好想一想:如果說了會怎樣呢?不能不假思索,不管後果如何,張口就說。即使你隻是想和對方開個玩笑,但對方也會誤以為真,從而造成不愉快場麵。特別是當你和對方的關係不是很要好的情況下,多數來說對方都不會接受你的玩笑。
所以說話之前要判斷一下關係要好的程度,考慮一下後果。
其次,在發現對方長處或有值得表揚的地方時,要對這些長處立即給予誇獎。
比如,可以根據情況,抓住時機對上司說“您今天穿的西服顏色真漂亮”、“經理,您在會議上的發言真精彩!棒極了!”、“我也想成為像經理這樣兢兢業業工作的人。”可是,卻不能阿諛奉承或溜須拍馬,因為上司必定感覺得到你是在溜須拍馬,而對你非常反感。所以,一定要像“啊,真好!”、“我也想成為您這樣的人!”這樣說出真情實感,這是非常重要的。
不隻上司,對同事和晚輩的女性職員如果也說一些對己對彼都有好處的話語,人際關係一定會很和諧。“什麼時骸變了頭型了?這種發型非常適合你。”“今天衣服的顏色真靚麗,顯得特別有朝氣”、“多虧您幫忙,才得以繼續工作下去,總是請您幫忙,真是過意不去”。說上述的話,應該不會有人不高興的。另外,進行語言的“話後服務”對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也很有成效。
在別人跟你說過什麼事情或你聽到了他有什麼事的時骸,如果遇到那個人時要問一下“那件事怎麼樣了?”由於這一句“那件事怎麼樣了?”那個人就會對你有“這個人不是光聽聽就罷了而不放在心上的人,我的事他還記在心上呢!”的感覺。
不光是別人跟你說過的或你聽說過的事是這樣,此外如:“感冒好了嗎?”、“妻子怎麼樣?”、“孩子升中學了吧”,這些都是很好的“話後服務”語言。
自己的事被別人掛在心上的話,無論是誰都會很高興。所以,要對別人充滿關懷,抓住時機進行語言的“話後服務”。
4.用有積極意義的語言應對
即使自己平時也注意了,但由於無意中說錯了話而傷害了別人的情況也是存在的。這種情況下,雖然是自己無意中說錯了話,但是畢竟傷害了對方。
平時關係要好的人,對你的態度突然間冷淡下來,這時與其一個人冥思苦想“難道我說了什麼傷感情的話?”不如直接試著問對方“我是不是說了什麼失禮的話?如果有的話請您原諒。”
原來隻不過是小小的誤會,後來卻發展成為糾紛的情況也有很多。所以,如果能盡早消除誤會,就不會任其發展為大的糾紛。
相反,也有別人有意攻擊你的場合。讓人遺憾的是,嫉妒心強的人和被害者意識強的人到處都有。如果因為這些人所說的話而變得心情不悅就正中對方的下懷了,因為對方的目的就在於此。難對付的人到處都有,不能一一躲過。
所以,對這些人所說的話 (有負影響的、傷感情的)用有積極意義的話語應付是最重要的。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下,自己都要不改變這種態度。對愛欺侮人的人,你越是戰戰兢兢,他就越發欺侮你。相反,把他的話當成耳旁風不放在心上,滿不在乎是最好的辦法。把握插話的分寸
做什麼事都要掌握一個分寸,在哲學上叫做“量”,如果分寸掌握不好,就有可能產生“質”變。
許多人過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斷能力,往往不等別人把話問完,就中途插嘴,因此常發生錯誤。這種急躁的態度,很容易造成損失,不隻弄錯了問話意圖,中途打斷了對方,也有失禮貌。
當然,在別人說話時一言不發也不好。對方說到關鍵的時刻,說完後,你隻看著對方,而不說話,對方會感到很尷尬,他會以為沒有說清楚而繼續說下去。
有些人在別人說話時,唯唯諾諾,仿佛都聽進去了,等到別人說完,卻又問道:“很抱歉,你剛才說些什麼?”對他來說,也許隻是一時心不在焉,聽漏了重點,而對說話的人這卻是件很失禮的事。
傾聽對方說話的神情也很重要。聽別人說話時,眼睛卻望著地下,或嘴巴微張,呆呆地聽,甚至重複發問好幾次,都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人們常會輕率地問:“剛才這個問題的意思,能解釋一下嗎?”或者不經大腦就說:“我不太了解剛才這個問題的意思。”這些話都不算得體,你不妨這樣表示:“據我所聽到的,你的意思是否這樣呢?”
即使你真的沒聽懂,或聽漏了一兩句,也千汀別在對方說話途中突然提出問題,必須等到他把話說完,再提出:“很抱歉! 剛才中間有一兩句你說的是這樣嗎?”而如果你是在對方談話中間打斷,問:“等等,你剛才這句話能不能再重複一遍?”這樣,會使對方有一種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覺。
俗話說:“聽人講話,務必有始有終。”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卻不多。有些人往往因為疑惑對方所講的內容,便脫口而出:“這話不太好吧!”或因不滿意對方的意見而提出自己的見解,甚至當對方有些停頓時,搶著說:“你要說的是不是這樣……”由於你的插話,很可能打斷了他的思路,要講些什麼他反而忘了。
中間打斷對方的話題是沒有禮貌的行為,有時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說不定對方會想:“那麼你來講好了。”一個精明而有教養的人與他人交談,即使對方長篇大論地說個不休,也絕不會插嘴,這表明打斷他人的言談,不僅是不禮貌的事,而且什麼事情也不易談成。
在宴會、生日舞會上,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朋友正和另外一個不認識的人聊得起勁,此時,每個人都存有加入過去的想法。而實際上呢?你隻不過是想聽聽他們到底在講些什麼罷了。
但是,一方麵你不知道他們的話題是什麼,而且你突然地加入,可能會令他們覺得不自然,也許因此話題接不下去致使到後來場麵氣氛轉為尷尬,而無法收拾。此時,大家一定會覺得你很沒禮貌,也因為你這位不速之客,導致自己和朋友被恥笑。
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你最好等他們說完再過去找你的朋友,即使真有事必須當時告訴他,給他一些小動作的暗示,他就會找機會和你講。
有一點要注意,不要靜悄悄地站在他們身旁,好像在偷聽一樣,盡可能找個適當機會,禮貌地說:“對不起,我可以加入你們嗎?”或者,大方地、客氣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介紹一下,就能很自然打破這個情況。千萬不要打斷他們的話題,也不要製造尷尬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