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美國人,叫邁克,他曾追求一個女孩,費盡心機。最後兩個人結婚了,但此時邁克的心情隻有恨了,他覺得曾經的“久敗不下”,隻是因為女方的故意刁難,所以便產生了一種畸形的報複心理。而他的報複手段很簡單,那就是結婚5年來,他堅決不與妻子說一句話。當他妻子再也無法忍受這種“令人窒息”的家庭氛圍時,她向電視台記者曝光了自己老公的殘酷報複行徑。在全國人民的聲援下,她終於和丈夫離了婚。她解放了,而這解放的標誌,即可以找另一個人分享“悄悄話”……家庭是語言的垃圾箱,也是言語的後花園,好話、壞話、情話、笑話,幾乎什麼都可以與另一半一起麵對,這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抒情。你可以對老公說“討厭”,但對男同事就不一定好說了;你可以叫老婆“貓兒”或“狗兒”,但對朋友這麼稱呼,不是顯得太肉麻,就是不禮貌。更重要的是,夫妻夜談,可以消除誤會,比如老公下班回來,給妻子一個擁抱,敏感的妻子從他身上聞到一種香味,於是她就想:肯定他與哪個狐狸精擁抱過……越想越氣,越氣越不想說話,最後隻好大吵一場。試想,如果當時如能捏一下老公的臉,說:“你身上沾了哪一個女人香?”她老公一定會笑著告訴她,是同辦公室的一位先生故意把香水灑在他身上,讓他回去“不好交待”……這純粹是一個玩笑,但因為彼此回家不說,結果誤會加劇,戰爭爆發。真應了那句俗話:燈不點不亮,話不說不明。
鄰居一對夫妻,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拍賣廣告,對其中的一幅畫都很滿意,當時,他們都決心買下來,但都沒說。拍賣當天,會場上人山人海,他們兩人分頭進入會場。在幾次舉手投標後,妻子發現有人跟她爭拍,便一鼓作氣,不斷叫價,最後以超過底價五倍的價錢買下了這幅油畫。結果散場時,妻子才發現,那個競爭對手竟是自己的丈夫。
不久前,日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做了一次調查,發現日本夫婦,每天一般可交談1小時50分鍾的話,對此,他們覺得奇怪,日本夫妻每天竟有這麼長時間在交談。後來經過進一步核時,才發現不是“交談”,大多數情況下,是妻子在嘀咕,丈夫隻是偶然點頭或“哦唔”一聲而已。調查還發現,日本丈夫和太太的談話主題有三大項,就是吃飯、洗澡和睡覺。對此,日本有位婚姻專家分析指出,日本離婚人數越來越多的一個原搖,就是日本夫妻的“交談”次數越來越少的緣故。
如此看來,夫妻間的感情接觸,其中有一種隨時隨地都可以做,這便是談心,當然,是指兩個人都談,它比做愛肌便易行,比跳舞細致深入。
夫妻說話也要講時機
我們說話的內容不論如何精彩,但如果時機掌握不好,就無法達到說話的目的。因為一個人的內心,往往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要對方願意聽你的話,或者接受你的觀點,都應當選擇適當的時機。
但何時才是這“決定性的瞬間”,怎樣才能判定並咬住,並沒有一定的規浴,主要是看對話時的具體情況,憑你的經驗和感覺而定。
電冰箱老化了,製冷效果很差。丈夫幾次提出要買一個新的,都因妻子不同意而沒有買成。
中午,妻子對丈夫說:“今天真熱,你把冰箱裏的冰棒給我拿一支來。”
丈夫打開冰箱說:“冰棒都化了。”
“這個破冰箱!”妻子罵道。
“還是再買一個新的吧。”
“買一個吧。”妻子欣然同意了。
到了商店,看中了一個冰箱,一問價格,要三千多元。
“太貴了,還是不隆吧。”妻子說。
“端午節快到了,天氣這麼熱,單位給的肉和魚往哪放?”丈夫說。
售貨員這時插入一句;“這個冰箱雖然貴點,但耗電小,容積大,從長遠看還是合算的。”
“那好,就買這個吧。”妻子終於同意了。
這位丈夫捕捉住了說話的時機,終於達到了目的。在反映情況和說服人的時骸,要特別注意把時機選在對方心情比較平和的時骸,因為一些人由於勞累、遇到不順心或正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時,是沒有心情來聽你說話的。
你一定聽過夫婦之間這樣的抱怨:妻子說:“他回到家來,自個兒喝茶,坐下來埋頭看報。要是我問他個什麼,他就含糊地答一句。要是我想和他聊聊,他的心早就離得遠遠的,也許還掛著辦公室的事。我整天陪著孩子,真渴望能有點精神調劑,可是他卻不理睬我。”
而丈夫也一肚子怨氣:“我還沒來得及掛上門,她就忙不迭地向我嘮叨起來:什麼菜的價錢又貴了,孩子把杯子摔了,隔壁老太太又說了她幾句。煩死了……”為尊重對方,考慮對方在什麼時候談話才有較大興趣,這是必須的。
家庭需要妙語連珠
土耳其有句諺語:“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中,等於生活在地獄裏。”不能否認,這種“地獄”式的家庭有很多。它們的形成,有諸多因素,但不善言談則是主要原因之一。
家和百事興,要享有天倫之樂,必須善於言談。
1. 學會閑談
茶餘飯後,講講閑話,聊聊家常,可談天說地,更能增強家庭的和睦氣氛。亞洲風雲、社會熱點、天氣變化、家常瑣事,都可成為話題。一家人說說笑笑,樂樂嗬嗬。生活顯得融洽。這些話沒有什麼特殊的、明確的目的,看起來是廢話連天,其實,它是一種情感交流,是家庭生活的點綴,假如一家子冷冷落落,那又是另一個寂寞“世界”。
母親說:你今天又沒回來吃晚飯,是怎麼回事?
兒子回答:噢,單位裏應酬太多!母親:你也太忙了,其他人不可以分擔一點?
兒子:你不曉得,現在是什麼年代?
母親:還喝點雞湯嗎?
兒子:不啦!
母親:明天家裏有親戚來,晚上回來吃飯,行麼?兒子:明天再說吧!
以上可見兒子說話冷淡無味,有何天倫之樂。其實,兒子可以講些機關內外的新聞,母親不一定有用,但心裏肯定熱熱乎乎,家庭裏才會有生氣。
學會閑談,且要和善親切,可沒話找話,還要善用時間,比如,散步時,茶餘飯後。
2. 學會諒解
矛盾時時存在,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也常有“牙齒咬著舌頭”的時候呢! 麵對這類小矛盾、小糾紛,人們有必要學會諒解。
用親切溫存的話安慰人,使人如沐春風,拋棄煩惱,會給家庭增添無限的樂趣。有位丈夫下班回家滿臉怒氣,一言不發。妻子安慰道:“單位裏又有什麼不如意的事?丟掉它。豈能盡如人意,事事稱己心! 來,‘卡拉OK’一首。”丈夫立時就消了火,捏起了話筒唱起了民歌。妻子有一回也生著悶氣,怔怔地也不做飯,丈夫說:“氣大傷人哪,來,我們合唱一曲黃梅戲,你唱男聲,我做女的。”妻子先還不唱,後看丈夫正兒八經地捏著嗓子唱:“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時她的氣就消失了。
家庭生活中,誰都可能做錯事,誰都有不順心之時,學會溫言軟語說服人,拋棄武斷粗暴,定會為家庭和睦創造條件,成為一個完美之家。
小孩成績不好,不能打罵,也不必指責挖苦,而要循循教導。這時,作為父母要了解孩子學習、生活狀況。從老師那去詢問,才可教誨他學習的好處,從時代的發展來誘導他對知識的重視,然後,再進行課外補課,稍有點長進時,就表揚他、肯定他的成績,這樣他會減輕精神上的包袱,再接再厲。
當家裏遇有不愉快的事時,說幾句幽默,大家都會在輕鬆的笑聲中變得快活起來。妻子把飯燒焦了,丈夫卻吃得有滋有味,還說:“這飯真是色香味俱全,幾十年沒有吃過這有鍋巴的香噴噴的飯了。”一句話解除了妻子心中的不安,妻子笑了,還說:“加點開水,做碗鍋巴湯呢!”有一個媳婦燒飯時加多了水,結果飯成了粥,公公說:“爛飯適合老人吃”。婆婆說:“牙齒沒啦,這飯更不用嚼了。”本來新媳婦心裏有壓抑感,聽老人們一說,心裏才舒暢了許多。
人人歡迎幽默,需要口才幽默,它可以成為家庭歡樂的味精。
3. 學會說服
家庭成員中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缺點。不善說服,過分指責,又易使家庭不和。下麵有一則對話:父:你總是戴耳機聽音樂,還又做作業,一心能兩用?
兒:隻兩次嘛?
父:兩次?
兒:兩次!
父:說謊!
兒:你不要冤枉人!
父親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不善於交談也無法說服他。既無調查,也就沒有肯定的理由,怎麼能說服兒子呢。話劇 《陳毅市長》中寫到陳毅當了上海市長後,他嶽父從鄉下趕來,要求給安排個工作。陳毅不是簡單地說“不行”,而是先問老人肌:“是國民黨好還是共產黨好?”老人痛罵:“國民黨腐敗,一個得道,雞犬升天!”陳毅就引導老人:“共產黨不能像國民黨那樣,否則也要垮台。”老人終於想通了,愉快地回老家去了。
以上一例,說服者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解決了問題,又進一步促使家庭更加和睦。看來,說服人至少要注意兩點:要“心理接觸”,即了解對方,不誇大,不縮小,有的放矢,使之“未成曲先有情”,情通而達理;要“心理相容”,即我說的話對方聽得懂,愛聽,對方說的話也懂,也愛聽。心心相印,息息相關,思想就自然容易打通了。陳毅勸說老丈人成功的原因就在於此。
4. 學會商量
請比較兩組對話:
“去,泡杯茶來!”丈貳邊寫字邊對妻子說。
“你自己也有手,喝茶自己倒!”
“你沒見我忙嗎?有空還叫你?”
“忙,忙,忙! 你總是忙! 難道我閑著?”
丈夫用命令式的語氣說話,不會商量,弄得妻子火了。長此以往,夫妻關係會越弄越緊張的。
丈貳:“我的皮鞋太老式了,我想買雙新式點的。你看呢?”
“最近店裏中意的男式鞋不多,我看你還是穿一陣子吧,等新式樣多一點再隆吧。不過,你如果急著隆,那就等星期天我陪你去看看,怎麼樣?”
這段話親切溫柔,互敬互愛。丈夫說:“你看呢”,妻子說:“怎麼樣”,凡事商量著辦,不偏激,不固執,更不命令。一個人的意見難免片麵,多商量,就能把事想得周到些,辦得妥善些,別人也容易接受,家庭和睦就多了一分保證。第一例中的丈夫如改用商量式的問句:“我正忙著,您能給我倒杯茶嗎?”妻子一定會愉快地接受的。學會商量,也是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