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屈根堡太太,我敢打賭,你養雞所賺的錢,比你丈夫養乳牛所賺的錢要多。’”
“這下,她可高興了! 她興奮地告訴巍,她真的是比她的丈夫賺錢多。但,她無法使那位頑固的丈夫承認這一點。”
“她邀請我們參觀她的雞棚。參觀時,我注意到她裝了一些各式各樣的小機械,於是我“誠於嘉許,惠於稱讚”,介紹了一些飼料和掌握某種溫度的方法,並向她請教了幾件事。片刻間,我們就高興地在交流一些經驗了。“不一會兒,她告訴巍,附近一些鄰居在雞棚裏裝設了電器,據說效果極好。她征求我的意見,想知道是否真的值得那麼幹……
“兩個星期之後,屈根堡太太的那些多明尼克雞就在電燈的照耀下,滿足地叫喚了。我推銷了電氣設備,她得到了更多的雞蛋,皆大歡喜。”
“但是,事情的要點在於:如果我不是讓她自己說服自己的話,就根本沒法把電器設備賣給這個農戶!”“像這樣的顧客,你根本不能對他們推銷,而必須使他們切實感覺到需要主動來買。”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出比對方優越吧! 但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讓你的對方表現出比你優越。”
生命太短促了,不要在別人麵前吹噓自己,使得人家不耐煩。我們要鼓勵人們談談他們自己才對。回想起來,實在沒有什麼好吹噓的。你知道是什麼東西使你沒有變成白癡嗎?太普通了! 隻不過是你甲狀腺中的碘呀! 價值才5分錢,如果醫生割開你頸部的甲狀腺,取走一點點碘,你就會變成白癡。5分錢就可以在街頭藥房中買到的那麼一點兒碘,就是使你沒住在瘋人院的東西。價值5分錢的碘,還有什麼好吹的?沒意思,是嗎?!因此,如果你想使別人同意你的觀點,就必須誠懇地鼓勵對方說出心裏話。
口要擇言
生活中,我們常會碰到兩個人吵架,其中一個說另一個人不會說話。這就是口不擇言引來的後果,一句話當說不當說,應該先好好想想,然後再決定該不該說,與陌生人說話時,更應注意。讓我們先看以下幾個例子。一剃頭師傅肌被盜劫。第二天,剃頭師傅到主顧家剃頭,愁容滿麵。主顧問他為何發愁,師傅答道:“昨夜被強盜將我一年積蓄劫去,仔細想來,隻當替強盜剃了一年的頭。”主人怒而逐之,另換一剃頭師傅。這師傅問:“先前有一師傅服侍您,為何另換小人?”主人就把前麵發生的事細說了一遍。這師傅聽了,點頭道:“像這樣不會說話的剃頭人,真是砸自己的飯碗。”
在壽宴上,客人同說“壽”字酒令。一人說“壽高彭祖”,一人說“壽比南山”,一人說“受福如受罪”。眾客道:“這話不但不吉利,且‘受’字也不是‘壽’字,該罰酒三杯,另說好的。”這人喝了酒,又說道:“壽夭莫非命。”眾人生氣地說:“生日壽誕,豈可說此不吉利話。”這人自悔道:“該死了,該死了。”
有一人請客,四位客人有三位先到。這人等得焦急,自言自語道:“咳,該來的還沒來。”一客人聽了,心中不快:“這麼說,我就是不該來的來了?”告辭走了。主人著急,說:“不該走的又走了。”另一客人也不高興了:“難道我就是那該走又賴著不走的?”一生氣,站起身也走了。主人苦笑著對剩下的一位客人說:“他們誤會了,其實我不是說他們……”話未完,最後一位客人也走了。你看,說話是簡單的事嗎?如果我們說話時不加檢點,就可能傷人敗興,引起誤解,惹怨招尤。我們要注意說話的場合、對象、氣氛,不要隨意就說。像有些人去菜市場,問賣肉的:“師傅,你的肉多少錢一斤?”或飯館服務員上一盤香腸,說:“先生,這是你的腸子。”這類生活中的笑話,我們要注意避免。
明人呂坤認為,說話是人生第一難事。像上麵所說的情況,還不是太難的。隻要注意語言修養,慢慢就會改善我們說話的紕漏和不足之處。說話難,最要命的就是說真話、說實話太難,比如秦朝時趙高想篡秦,又恐有人不服,於是這日在朝廷上拉上一隻鹿來,對秦二世說:“我獻給陛下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怎麼把鹿說成了馬呢?”趙高便讓朝中眾臣評論他與二世誰說的對。左右有的沉默不語,有的為逢迎趙高便說是馬,也有的說是鹿。後來,那些說是鹿的人都遭到趙高暗中陷害。你看,說話是不是難事?有時還和身家性命都緊連著呢!
春秋時,齊國的晏子經常勸諫齊景公。一次,齊景公的一匹愛馬暴死,齊景公大怒,命令手下把養馬人用刀肢解。這時,晏子剛好在齊景公身旁,見刀斧手持刀而進,便問齊景公:“堯舜當年肢解人時,從誰的身軀開始的?”齊景公忙顧左右而說道:“從自身開始。”於是下令不肢解養馬人。他聽出晏子是在委婉地批評他,他又不願赦免養馬人,就說:“把他下獄吧!晏子說:“好,但先讓我代您說說他所犯之罪,這樣才能讓他心服。”齊景公說:“可以。”晏子就開始曆數養馬人三大“罪狀”:國君命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了這是死罪之一;死的是國君最喜愛的馬,這是死罪之二;你讓國君因為一匹馬而殺人,百姓聞知,必定怨恨國君,鄰國聞之,必輕視我們的國肌,這都是因為你使馬死了造成的,是為死罪三也。來人,將其下獄!”齊景公明白了道理,說:“把養馬人放了,不要因此傷害了我的仁政。”
說話講求一些技巧,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棄原浴,指鹿為馬,曲意逢迎。如果違心地說話,那技巧就變成了惡行。崔永元說得好:也許有一天我們會討論技巧,我們用酒精泡出了經驗,我們得意地欣賞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嫻熟時,卻發現自己丟了許多東西,那東西對我們很重要。
晏子很會說話,但前提是堅持了原浴,我們不能為技巧而犧牲原則和人格。
說話這事,孩子不會覺得難,怎麼想就怎麼說。隻有大人們覺得是道難題。大人們知道左顧右盼,思前想後,知道掂量和玩味,孩子們的詞典裏還沒有這許多詞彙。這題很難。那麼,如果我們實在想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時,怎麼辦?崔永元出了個主意:那就實話實說,就像來自德國的教練施拉普納對中國足球運動員說的:“當你不知道該把球往哪兒踢時,就往對方球門裏踢!”
這是解決說話難的最終辦法,也許我們會因為實話實說而得罪一些人,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但我們說了,得到的是良心的安寧,我們無須後悔。
尊重他人,消除溝通中的語言障礙尊重他人,是人際交往的一個準浴,你隻有尊重了他人,他人才會尊重你。
1.不要把別人當“機器人”
不要以為他人是機器人,可以由你想怎樣操縱就怎樣操縱。隻有學會尊重他人,意識到對方也擁有充分的潛能,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理解問題,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永遠沒有完美的技巧,但經由技巧卻可能有完美的結果,這也是果實優於枝條的道理。
溝通是彼此的事,一個巴掌拍不響。當你運用技巧時,別人也會運用技巧。當然,溝通是有目標的,你可以使自己的願望處於優勢,並且盡可能達到這個對自己有利的結果。但這多少有些一廂情願,因為別人也運用技巧,彼此力量的消長有一個合適的中點,那是雙方可以接受的結果。溝通能達到這個目的,雙方都應該滿意,雖然這個結果跟你渴望的結果有些差別,但也應該坦然接受。2.盡量多采用含蓄的暗示方法既然他人不是機器人,他人理所當然應該受到你的尊重。而尊重他人的妙招應該算是暗示吧?暗示就是為了保全他人自尊時采取的一種比較含蓄的不直接指責、指使他人的辦法。也就是間接地讓人做出你希望他做的事。暗示可以成為他人行動的動力,他們在接受暗示時,已經感到了受尊重的意味,就會主動幫你達到你渴望的結果。暗示可以讓人心甘情願地和你溝通。
3.運用漂亮的語法
世上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特殊的美,其中都有很漂亮的語法。溝通也是一種語言交流,漂亮語法的運用就很合適。
當然,漂亮語法絕不是指濫用形容詞之類的膚淺玩意兒。它的的確確是一種語法,它將各種詞語巧妙地運用,不僅僅限於形容詞。
“然後……”“這時……”等等語法可以給人流暢感,他人就容易順應你的思路,啟承轉合之間,溝通已經趨向圓融。使用“因為……”“所以……”等等語法,則給人很講邏輯,很講道理的感覺,他人就會信服,誰願意跟一塌糊塗不講理的家夥打交道呢。
語法是有玄機的,成功地運用玄機的語法都是漂亮的語法。在漂亮語法當中,先尊重對方的態度,然後,說出自己的要求,隻要語法得當,就算前後矛盾,對方也不會覺得受到傷害,可以接受你的觀點和建議,並願意合作。4.移動他人的觀點
在溝通時,接納對方的觀點,然後再削弱他人的觀點,是一個尊重他人的好辦法。生活中,人的觀點多種多樣,紛繁複雜地圍繞在你周圍。這些觀點有容易理解的,也有摸不著頭腦令人難以把握的。觀點是容易衝突的,人都不願放棄自己的觀點,所以,溝通時不要破壞對方的觀點,隻能悄無聲息地移動他人的觀點,讓它靠攏自己的觀點。記住,移動,不是改變。
移動他人的人生觀,可以采用遊戲性質的做法,讓別人感覺不到嚴肅的壓力,因為人生觀可是個嚴肅的大問題。而在遊戲中,人生觀稍有移動和變化,他人是不會覺察的。
5.運用動作進行暗示
我們的人體是有語言的,我們的動作往往可以暴露我們的心情。同樣地,他人的動作也會泄密。所以,溝通中的人對他人的動作是很敏感的,你正可以利用它。如果與人交談時,你做側頭深思的動作,你的體語就告訴對方,這個問題你有疑問,這比直接予以打斷他人的語流更有效,不至於立刻和對方抵觸。他人一定會問:“有什麼不懂嗎?”這樣由他人自己中斷語言流程,可以有效地保證他人自尊心不受傷害。
如果想中斷談話,急於離開去做別的,你可以不停地偷看手表。手表有時候可能就是心理時間的外殼。他人會問:“有事嗎?你可以先走。”你就可以很有禮貌地全身而退。
體語的運用,很講究空間。在寬敞的房間裏交談,彼此可以做到公平。但要達到親密關係的程度,還是狹窄房間為好。談話時中間不隔著桌子更容易融洽,距離上的靠近也會造成精神上的靠近。
體語也可以保全自己的尊嚴。遲到時氣喘喘地表現著急趕來的樣子,他人很容易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