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什麼自己才受到批評了呢?在自己開展工作的方法中到底哪裏不好呢?這個部分要好好分析一下。這個最後階段 (自己試著分析失敗的原因) 能進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下一步工作能否順利進行。
6.在無法接受批評時要這樣做因為什麼自己受到了這麼嚴厲的批評?自己哪裏不好了?誰都有這樣的心裏不服、無法接受的時候。這時,有必要和批評你的上司好好一談。
也有因為沒有充分溝通而相互誤解的時候。盡管如此,除了可以向信賴的上司具體地說明一下情況之外,其他的上司批評你的時骸,與其總想著自己被批評了會越想越生氣,不如把自己當成是第三者在接受忠告。這樣,你也許會意外地可以接受他人的批評了。
總之,被批評後要和被批評前一樣,與批評你的上司友好相處。不要把上司的批評記在心上,從此懷恨在心。否浴,以後你與上司就難以相處了,對你自己更是沒有任何益處。被批評絕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因為大家都是在遭受失敗、被批評中一點一點地成長的。
練就說話的魅力
說話缺乏魅力的人,是可憐的人,黯淡無光,默默無聞。說話富有魅力的人,是幸運的人,左右逢源,事事占便宜,處處占上風! 那麼,怎樣在領導麵前表現出自己老練說話的魅力呢?
1.向領導報告工作情況時,先說結論會加強對方認為你很能幹的印象
一般而言,作領導的都相當忙碌,而且經常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所以總希望快點知道結果。
這時骸,作部下的就不需要把工作過程或理由說上一大堆,而應先報告工作的結論———成功或失敗,這樣才不會讓領導感到著急。記住! 那些不必要的開場白,隻會使領導感到焦躁。
尤其是當工作失敗時,運用這種方法更有效。亦即先幹脆表明工作失敗了,然後再報告失敗的原搖,這樣領導才不會把失敗的責任怪在你的頭上。因此同樣講失敗,但先說和後說,就會令對方產生截然不同的印象。
此外,在會議上也是相同的情形,拖拖拉拉地報告了一大堆,隻會使席上的空氣顯得散漫。但如果先說結論,就會加深別人認為你能力很強的印象。
2.計劃或提案不要百分之百完成,應保留供領導發表意見的餘地
在團隊中要擬定計劃或提案時,需要結合大家的意見,至於把所有事項都考慮到的提案,會使其他人失去參與的機會,尤其會造成領導沒有參加意見的局麵。這時,雖然提案者會覺得很滿足,但實際上卻引起別人的反感,更有甚者還會造成扯後腿的情況。
像這種情形,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大家考慮之後,留下能修正的餘地,而對領導說“我們隻能考慮到這些,其他的尚未決定……”等,便可滿足領導的優越感。之後,因為全體員工都參加了意見,所以提案容易通過,而提案者本身也會給人一種精明能幹的印象,聲望隨之增高,會引起別人想和他親近的念頭。
3.與領導共同進餐時,點菜不可猶豫不決,否則會給人一種優柔寡斷的印象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甚至會親身經曆過這樣的場麵,這就是和別人共同進餐時,有些人無法決定自己要吃什麼,而徒然使四周人為之著急不已。另外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好不容易決定要吃什麼了,結果卻來個緊急公布:“哦! 剛才點的那個不要了,我要換一樣……”,接著就在菜單上比劃一番,總要換個三四樣才能決定。像這種情形,如果是小姐的話,可能還會給領導一種可愛的感覺,但一位男士如果表現出這種姿態,就難免會受在座領導的輕視了,這是因為這種態度會給人一種優柔寡斷的印象。進而對你的辦事能力產生懷疑,亦即有了不信任的心理。不過,這裏強調的“立刻做決定”並非盲目的,隨便找個目標就行了,而是要有建設性的意見。譬如,麵對影響公司命運、決定有關自己將來這種大問題時,再有決斷力的人,也不一定能立刻下決定,因為在下決定前,一定要仔細考慮。
領導的玩笑開不得
工作中,很多人都喜歡開玩笑,這種玩笑既放鬆了身心,又會增加同事之間的感情。但是同一種玩笑,與領導開了,領導會認為你工作不認真有點輕視他,會給你帶來麻煩。所以盡量不要與領導開玩笑,萬一你對領導開了不適宜的玩笑,那你就要機智應對。
紀曉嵐中進士後,當了侍讀學士,陪伴乾隆皇帝讀書。
一天,紀曉嵐起得很早,從長安門進宮,等了很久,還不見皇上到來,他就對同來侍讀的人開玩笑說:“老頭兒怎麼還不來?”
話音剛落,隻見乾隆已到了跟前。因為他今天沒有帶隨從人員,又是穿著便服,所以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皇上聽見了紀曉嵐的話,很不高興,就大聲質問:“‘老頭兒’三字作何解釋?”
旁邊的人見此情景都嚇了一身冷汗。紀曉嵐卻從容不迫地跪在地上說:
“萬壽無疆叫做‘老’,頂天立地叫做‘頭’,父天母地叫做‘兒’。”
乾隆聽了這個恭維自己的解釋,就轉怒為喜,不再追究了。
在不協調和欠協調交際中,成功地運用自己的機智和口才,隨機應變,可以化解矛盾,幫助交際者走出困境,紀曉嵐正是成功地運用曲意直解,將對乾隆有不尊性質的“老頭兒”三字,巧釋為“萬壽無疆”、“頂天立地”、“父天母地”。這樣不但化險為夷,而恰變辱為恭。在生活中也難免會遇到類似紀曉嵐的尷尬,自然也需要適當的方法予以彌補。
王科長下午要主持一個大型的企劃會議,需要準備一些資料。於是就把這件事交給小陳去辦,由於小陳處理這類事很有經驗,沒多久就把資料交給科長了。
王科長翻閱著資料並慎重地問:“這件事上麵的人很重視,資料內的數字,你是不是都詳細校對過?”不料小陳卻好像滿不在乎地嬉笑著說:“大概不會錯吧?”小陳的話說完,就見王科長把資料重重地往桌上一丟,並怒氣衝衝地說:“你是在幹什麼?怎麼可以說‘大概’呢?”
小陳覺得有些委屈,心想:“開個玩笑也不行呀?”明明是一句玩笑話,對方卻信以為真,結果就造成說者不快、聽者生氣的後果。這種情形的發生原搖,大致有下列三種:
(1)以對方用心思考、重視的事開玩笑小陳的事例就是這種情形。王科長命令小陳替他準備資料,是以一種一絲不苟的心情對待,而小陳卻嬉皮笑臉,毫不在乎。所以,王科長會動氣發怒。
(2)個性耿直的人經常會把別人的玩笑話當真(3)對方有心事,沒有心情聽玩笑話這和第一種情況類似。由於焦躁不安、過度疲勞、精神過於緊張等因素,也會使一個正常人的精神或肉體陷入緊繃狀態,而聽不下任何玩笑話。
另外,有強烈自卑感和被害者意識的人,也是開不得玩笑的。
如此一來,或許你會懷疑:“那麼,玩笑話是說不得了嗎?”其實也不盡然。一般而言,玩笑話大多具有使工作場所變得活潑,化解呆板氣氛的功用,問題在於我們是否看準當時對方的心情罷了!那麼,開了不適宜的玩笑以後,該怎麼彌補呢?比如上麵小陳的例子,既然上級已經生氣了,如果他也默不做聲,更容易造成對方的誤解。
在情況的勢頭不對時,小陳應該把語氣一轉,用嚴肅和充滿自信的口氣說:“科長您放心,這些資料絕不會有問題的。”
科長可能會問:“那麼,你剛才為什麼說‘大概’呢?”
“對不起,不過,請檢查這些資料看看,一定不會有錯的!”小陳說話時除了語氣要有自信外,還要麵帶一點微笑,聽了小陳的補充說明和看到他的態度後,王科長的心情和語氣應該會緩和下來。
通常朋友間的談話不必拘小節,即使夾雜些諷刺性的話或略帶調侃時,彼此也會不以為意———當然,想藉此機會引入注目或出出風頭就另當別論了。不過,不論本意如何,適度地收斂這種行為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工作場所更應該多加注意。因為在工作場合自我意識較強,彼此間也難免有利害關係,哪怕隻是一句無意的調侃之詞,有時也會造成不愉快的芥蒂。因此,身為一個公司的職員,在人際關係的運用方麵,至少要懂得言詞分寸,盡可能避免說出令人厭惡的不當言詞,倘若隻是為了營造歡愉、熱鬧的氣氛而刻意製造幽默,卻弄巧成拙地讓人生氣,也是得不償失的。
應酬上司有技巧
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會用到“應酬”這個詞。不要小看應酬,應酬的優劣,直接影響你人際關係的好壞。比如說,你今天到一個新的單位工作,不免要和周圍的同事們略作應酬,作個自我介紹,簡單地說:“我叫伊伊,請多指教。”但你更好是說:“我是今天剛來上班的伊伊,在會計室管出納,以後請多指教。”因為說明你來幹什麼工作很重要。不過,如果你說:“我是某大學會計係畢業,曾在某單位當過會計主任……”這樣就變成過分了。凡是良好的應酬,都應避免自大、分辯和太多的解釋。例如,你今早上班遲到了,於是你向領導解釋遲到的原搖,你說:“今早中山北路發生車禍,汽車被阻塞,我隻好半途下車去找出租車,但出租車都被別人攔走,等了好久才找到一部……”車禍、阻塞、出租車都是原搖,而遲到卻是結果,你的上司一定不耐煩聽這些解釋。下麵有兩個答案,你看哪一個比較好吧。
(1)今天乘公共汽車出了毛病,所以遲到了,非常對不起。
(2)今天遲到了,非常對不起,因為公共汽車半途出了毛病。
上麵兩句說明,原因與結果互相倒置,聽起來一樣令人舒服,但大多數場合,原因與結果哪一個排在前麵,關係極大。利用“遲到”作為你的應酬技術的試金石,成功還是失敗,很快就見分曉。
應酬不是愚弄,不是欺騙,它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一種重要和高尚的藝術。
有人認為應酬是誠意對誠意的問題,和技術無關。這種見解不一定全對,因為即使你有誠意,怎樣才能把誠意傳達給對方呢?這確實需要技術了。
比如,領導把部下叫來說:“請你今天把這些工作幹完。好嗎?”部下望著那小山般的公文,搖搖頭說:“這麼多,叫我怎能當天幹完?”
這樣的應酬,真是太不合格了。公文雖然堆積如山,也可能很快可以辦完,或者你還有辦不妥的理由,不過當你說“今天無論如何也幹不完”時,假如上司說:“什麼?這點小事也辦不好。要巍辦給你看看嗎?”到這種地步,彼此就都很難收場了。
自然,作為一個上司,用上麵的話去駁斥部下,也是愚蠢莫及的,因為他大可改為“你試試看,好嗎?”在下屬的一方,如果答複時改為“好吧!我盡力而為”時,情形便不同。因為你隻是“盡量”而不是“保證”,實際你還沒有幹過,也沒有理由肯定答複。你可以設法快去做,到下班時還幹不完,便可回報“還沒幹完”,這時上司看到,也就不以為然了。因為上司的自尊心被維護了,你所得到的無非是兩種回答:(1)確實太多了,明天再幹吧。
(2)我叫伊伊來幫你。
說適合上司口味的話
工作中,與領導說話要講適合口味的語言,怎樣的語言才適合口味呢?這就需要你從工作中慢慢地體會了。了解領導語言的口味,先讓我們看一下下麵七條。
(1)公事上,要與上司關係中摻雜一定程度的友誼。(2)私事上,上司對下屬的了解程度愈高,便愈能獲得安全感,就像一切在他掌握之中,調動自如。(3)下屬百分之百正確,上司明擺著偏袒其他人,但如果認真地鬥起來,下屬隻能像一隻鬥敗的公雞,铩羽而歸。
(4)有些問題,你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處在這種兩難的境地中,又該怎麼辦?
(5)要使自己發言精辟,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給人以啟發,就要有明晰的思路。
(6)深入淺出、新穎獨到,獨具匠心的語言,會讓人感到賞心悅目。
(7)語言有情有理,才能打動人心。而感情的表達因素構成,麵部表情就占了一半左右。
做好了以上的七條,我們就應大致了解了領導的口味,就能處理好與上級的關係。
與上級的關係搞好,於公於私均有很大利益。這就有個語言說話技巧的問題:(1)在合作上就有了默契,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增加了工作上的效率。
(2)下屬遇到私事請求某種照顧,上司也容易予以批準。這是因為下屬給上司較大的透明度,使上司放心的原因。
(3)做下屬的必須設法與上司處好關係,這種處好關係的主要武器便是說話,揀對上司有用話的說,揀上司愛聽的話說,即使有犯顏上諫,也要“曲線救國”,切不可信口開河,貿然出言,否則一語失身,悔之晚矣!(4)需要有一些應變技巧。你可以用一些意義比較“模糊”的語句來給予回答,這是出於實際考慮的應急策略,並不等同於含含糊糊。
(5)由思維的好壞來自於知識麵的大小,知識的不斷學習和儲備是不可或缺的,胸無點墨,很難對上司說出什麼驚人之語。
(6)你說的話要有味兒,就像一杯清新香茶,沁人心扉,讓人舒服暢快。
(7)正確地利用麵部表情,可以使你的談吐增色不少,更能夠加強你與對話者的心與心的溝通和交流。適當的彙報有利於給上司留下好印象1. 學會勤於報告
一般來說,任何一個上司比較看重兩樣東西,一是他的上司是否信任他;二是他的下屬是否尊重他。作為上司來說,判斷下屬是否尊重他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下屬是否經常向他請示彙報工作。心胸寬廣的上司對於下屬或懶於、或因忽視而很少向其彙報工作也許不太計較,會好心地認為也許是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彙報,也許是本身就是他們職責內的事,沒必要彙報,或者是我這段時間心情不好,表現在言談舉止上,他們怕來彙報,等等。但對於心胸狹窄的上司來說,如果發現這種情況,他就會做出各種猜測:是不是這些下屬看不起我啦?是不是這些下屬不買我的賬啊?是不是這些人聯合起來架空我啦?一旦這種猜測成了他的某種認定,他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力來捍衛自己的“尊嚴”,從而做出對下屬不利的舉動來。在工作中,領導和下屬往往容易形成一對矛盾,一方麵下屬都願意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獨立做事;另一方麵領導對下屬的工作總不放心。那麼,誰是矛盾的主體呢?這就要看下屬和上司的工作內容、工作範圍,甚至工作職責。一句話,在很大的程度上,下屬的命運是由上司掌握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上述矛盾,通常的情況是下屬應適應上司的要求。凡事多彙報,這對那些資深且能力很強的下屬來說,就隻能在領導的支持和允許下工作,如果沒有這種支持和允許,你將無法工作,更莫說創出業績了。
聰明的下屬懂得:完成工作時,立即向上司彙報;工作進行到一定程度,必向上司彙報;預料工作會拖延時,應及時向上司彙報。
2. 彙報的技巧
(1)調整心理狀態,創造融洽氣氛。向上司彙報工作要先緩和營造有利於彙報的氛圍。彙報之前。可先就一些輕鬆的話題作簡單的交談。這不但是必要的禮節,而且彙報者可借機穩定情緒,理清彙報的大致脈絡,打好腹稿。這些看似尋常,卻很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