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你還會發現,如果你對此特殊對象保持了相當長時間的興趣和欲望時,你便建立起一個漩渦中心。它將不斷地擴大影響範圍.將相關的任務、事件、環境卷入其中。這便是為何你為你的欲望和興趣開始行動之後,事情會漸漸變得容易的原因之一。在初始階段本來需要花大力氣的事情到後來像會自動完成一樣。在那些凡是激起並保持了強烈的興趣和持久的欲望而積極地投入某工作的人之中,這是極為普遍的經曆,幾乎無一例外。
在一個秋天的夜晚,內戰剛結束不久,一個無家可歸的女人——格洛佛太太在街上茫然遊蕩,她晃到一位退休船長的夫人韋伯斯特太太家門口,停下來敲門。
門開處,韋伯斯特太太看到一個可憐的瘦小女人,一身皮包骨頭。陌生女人解釋說,她想找個落腳處歇下來,思考並解決日夜困擾她的問題。
韋伯斯特太太說道:“那就在這裏留一宿吧!這座大房子裏隻有我一個人。”
後來,韋伯斯特太太的女婿剛好從紐約來此地度假,發現了格洛佛太太住在家裏,當即咆哮說:“我可不要一個無賴住在家裏!”他把這個無家可歸的女人趕出門去了。她在雨裏呆站了幾分鍾,隻好在街上找個遮蔽處。
這個故事的驚天動地之處是,被韋伯斯特太太的女婿比爾·艾利斯趕出去的這個“無賴”,後來競成為世界上極具思想影響的一位女性:瑪麗·貝克·艾迪,後來有幾百萬信徒——因為她正是基督科學教派的創始人。
不過,當時生命對她而言,隻是一連串的病痛、愁苦與悲傷。第一任丈夫在婚後不久就去世了。她又遭第二任丈夫遺棄,不過這第二任丈夫愛上了有夫之婦後,最後死於貧民窟。她隻有一個兒子,可是因為貧病交加,不得不在他4歲時,把他送給別人撫養,她失去了與她兒子的一切聯係,31年來未曾再見過他。
因為自己健康情況太差,幾年來她一直對自己聲稱的“心靈治療科學”極感興趣。不過,真正戲劇性的轉折是發生在麻省的那一個寒夜裏,她一個在街上蹣跚地行走,在結冰的人行道上滑倒,摔得人事不知。她的脊椎受到重傷,引起全身痙攣。連醫生都宣告她快死亡了,即使發生奇跡,她活下來也將終生癱瘓。
幾乎是躺在床上等死的瑪麗,打開她的《聖經》,她認為是受到聖靈的引導,使她看到了《馬太福音》的一段話:“於是,他們帶了一位不能行走的人,躺在床上來到耶穌跟前……耶穌對他說:‘孩子,平安吧!我已赦免你的罪……站起來——拿著你的床,回家去吧!’於是那人就起身回去了。”
後來她宣稱,耶穌的話在她內心產生了一股力量,那是一種真正的信念.一種治愈的力量,使她“立即可以下床走路”。
瑪麗說道:“那次的經曆,引導我發現如何治療我自己還有別人的方法……我有科學上的把握,認為這都是人內心的力量,是一種心理現象。”
就這樣瑪麗創造了一種新宗教:基督科學——位女性創立的偉大宗教信仰——現在已流行於全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人人都有欲望,但為什麼成功的人還是那麼少呢?那是因為很少有人產生強烈的欲望。他們滿足於純粹的願望和淡淡的想法。他們從未體會那種執著的欲望,而那則是成功的總方程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們不知道於溺水者渴望呼吸,沙漠中的迷路人渴望喝水,饑餓的人渴望麵包,野獸渴望配偶,母親渴望兒女安康時的那種強烈、持久的要求和“貪婪”的欲望。然而如果了解真相的話,那些偉人們對成功渴望的程度其實經常和這些沒有差別。
所以,欲望不僅能使你具備實現欲望的品質和力量,它還能相互吸引你和與欲望相關的一切事物。換言之,欲望之力不僅通過各種可行的方式充分地表達自我,而且還通過你達到它的目的——即最大可能程度上的滿足和實現。當你在心中激起了全部的欲望之力,並且為之創造了一個強大、積極的影響中心,你便使自然的強大力量在潛意識中無形地動作了起來。 激發潛能:明確你的欲望
生活中你的願望是什麼呢?是健康嗎?你想要的是財富嗎?你渴望幸福嗎?如果你能想象你向往的東西,如果你讓潛意識堅信你擁有它,你便可以放心地找到獲得它的途徑,你會覺得心中總是有什麼在催促你去做更了不起的事情。它讓你不得安寧,毫無偷懶的機會。
欲望是一切行動的動力之源。擁有成功的欲望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方向,在欲望指引下走向成功。
雖然人類永遠不能做到完美無缺,但是在我們不斷增強自己的力量、不斷提升自己的時候,我們對自己要求的標準會越來越高,我們也會因此離完美越來越近。這是人類精神的永恒本性。
24歲的海軍軍官卡特,應召去見海曼·李特弗將軍。在談話中,將軍非常特別地讓他挑選任何他願意談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