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自信者創造機會(4)(3 / 3)

可以想象,貝利在說這句話時是洋溢著怎樣的一種自信。自信就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對自己優勢的認可。自信可以讓一個人認為自己有能力接受挑戰和工作,並且在還沒有開始做之前就提出承諾。這之中的最大一個前提就是付出努力。

我們再來看一個事例。你會因為打開報紙發現每天都有車禍,就不敢出門嗎?

也許你看了這個問題會這樣回答:這是個什麼爛問題?當然不會,那叫因噎廢食。

然而,有不少人卻曾說:現在的離婚率那麼高,讓我都不敢談戀愛了。說得還挺理所當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關的諸多報道,就對自己的另一半憂心忡忡,這不也是類似的反應嗎?所謂樂觀,就是得相信:雖然道路多艱險,我還是那個會平安過馬路的人,隻要我小心一點,就不必害怕過馬路。

所以說,我們做人,先要相信自己。畢竟人生最大的挑戰就是挑戰自我,有位作家這樣說:“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大凡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有許多人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能力和條件,其實,這些不過是自己找的種種逃避的借口。我們看看生活中有多少人當初的條件尚不如我們,但現在他們都成功了。

記得我們年少時,誌得意滿,豪氣衝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變得越來越容易滿足。平穩的生活滋生出的惰性淹沒了我們的理想。時常聽到有人這樣講:“我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幹嗎不知足,還要冒險呢?”在這裏,我們有必要提到安德魯·羅文,那個成功地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那是一個非常時期,那是一項非常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對於一個信使而言,他不知道過程和結果,甚至沒有人知道收信人在哪裏,但是他的責任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把信送到,因為這關乎戰爭的勝利,國家的榮譽。

這位名叫安德魯·羅文的人接過這封重要的信件就出發了,他沒有問任何問題,也沒有提出各種可能出現的困難。因為這些問題,誰也沒有答案。羅文隻是想完成任務,他知道領導者要的就是結果,而不是其他什麼。沒有完成任務就是一個送信人最大的失職和不負責,尤其是作為一名軍人,任務象征著一切。

這個故事已經過去100多年了,人們記住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重要的是羅文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征,一個忠誠、敬業、負責任、能夠主動工作的人的象征。今天像羅文這樣的人,就是領導能夠委以重任的,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優秀的送信人。

對於今天的某些不負責任的人而言,他們身上所缺乏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忠誠、敬業、信用和責任。這也是今天為什麼重提羅文的重要意義。

我們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和送信一樣,最終人們需要的不是你究竟在過程中付出多大的努力,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而是你是否成功地完成了任務。雖然這多少有些以“成敗論英雄”的殘酷,但這是現實,既然接受了領導賦予你的使命,為什麼不盡全力去完成呢?因為,當你被賦予使命的那一刻,你的寫信人已經認定你是最佳的送信人,你為什麼不盡力去完成這個光榮的任務呢?當領導給你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時,他也是在給他自己一次機會,他想看一看,他選中你作為送信人是不是正確的,他對你的信賴和器重到底值不值得。

這種時候,有多少人能像安德魯·羅文一樣,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我該怎樣才能達到目標。”其實,問與不問的差別並不僅僅是一句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在工作中堅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你是主動工作,還是被動接受安排?如果一個員工非要在領導的安排下開展工作,還不如領導親自工作,那麼領導還要你這個員工幹什麼?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以及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得到別人給你的機會,而且,成功的人不會抱怨外在的環境而是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其實,這個時候與其說我們懂得知足常樂,不如說我們不敢挑戰自我,沒有勇氣,害怕失敗。害怕失去已經擁有的一切。人們並未滿足,因為他們已經喪失了挑戰生活的勇氣。這種人中有許多是才華出眾的智者,隻因為喪失了勇氣,才甘願平平淡淡了此一生。名人點撥:

法國的拉羅什富科說:“僅僅天賦的某些巨大優勢並不能造就英雄.還要有機會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