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樹立信心,走陽光大道(3)(1 / 2)

在人生的十字路上,兩塊路標指向兩條路,一塊上寫著“舒適無憂之路”,那是一條你走慣了的老路,雖然你也厭惡這條路,但終究是走了多時,已經那麼熟悉,那麼習慣成自然了。另一塊路標上則寫著“艱難憂慮之路”。這是你不熟悉的一條新路。走通這條路是更有益的,而且它可能是你所選擇的最富成果而又最富挑戰性的路。

當你不顧憂慮,在一條陌生的路上去摸索時,你馬上會倍感不安和動搖。你心中的憂慮就會向你發出種種尖厲的警告信號,於是你胃也疼了,心跳也快了,手心也冒汗了……這時,你隻須把它們當作對自己的一種督促,激勵自己“堅持下去”。這條路雖然艱難,也知道你有些害怕,但千萬別停步!你幾乎就要走完了,再努一把力,你將永久地擺脫這種恐懼感了,以後你一生都將得到解脫,就像其他人一樣!

成功者共有的一個重要的品質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別人可能會說什麼。考察一下一些人物的早年生活,就會發現他們中的一些人曾痛苦地遭到老師和同事的阻攔和潑冷水,而反對的焦點卻恰恰是後來他們出類拔萃的方麵。人們斷言他絕對辦不成想幹的事,或者說他根本不具備必要的條件。但他們不聽這一套!堅定地按照自己的信念幹下去。比如:

伍迪·艾倫,奧斯卡最佳編劇、最佳製片人、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金像獎獲得者,在大學裏學動畫製片不及格,英語也不及格。

馬爾科姆·福布斯,世界最大的商業出版物之一《福布斯雜誌》的主編,卻沒能當上普林斯頓大學校刊編輯。

利昂·尤羅曼,兩次被提名為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演員候選人,當年報考戲劇學院時,卻沒入選,主考人認為她沒有表演才能。

成功者和失敗者都有自己的“白日夢”。不過,失敗者常常是祈望得到名聲和榮譽,卻從不真正為此做任何事情,隻好在想入非非中度過一生。成功者則注重實效,他們決心把自己的希望和抱負變成現實,因此,他們勉勵自己采取行動,向著目標奮勇攀登,沒時間來做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成功者可以年複一年地致力於某件事,以求得一條最合理最實際的前進之路。無論麵對什麼情況,成功者都顯示出創業的勇氣和堅持下去的毅力。他們以一種大無畏的開拓精神,穩步前進在嶄新的道路上,在非難麵前泰然處之,堅定不移。

在失敗之後,成功者不僅努力去解決問題,甚至還為改善最令人灰心喪氣的局麵而付出努力。他們對於自己無比自信,他們敢於反對傳統觀念,敢於探索好的思想和創造性的方法。

六、自強者終有成

一般人最不好的一種毛病,就是認為自己在一方麵不具有特殊的天才,於是便往往不去盡他可能的努力。然而有許多人,在起先似乎是庸庸碌碌、不足自強的,日後卻會成為偉大的人物。在我們的力量沒有受過檢驗以前,我們是不能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少潛在力量的。

自強是比朋友、金錢以及各種外界的援助更為可靠的東西。它能排除阻礙、戰勝艱難,它能使各種探險及發明終於成功。

每個平常的人,按理是可以自強自立的,然而真能充分發揮其“獨立”能力的,卻很少。依賴他人、追隨他人,讓他人去思想、去計劃、去工作,這自然要比我們自己去努力便利得多,舒適得多。

以為事事都有他人替我們做,因之,我們自己就可以不必努力了,這種感覺是最有害的。

能夠發揮我們的力量、才能的,不是外援而是自助,不是依賴而是自強。“坐在‘便利與幸福的墊褥’上的人,是會昏昏入睡的。”

自強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自強是力量之開發者。

在風平浪靜的湖麵上駕駛船隻,那是不需要大量的技巧與長期的航行經驗的。隻有在海洋為暴風雨所激怒,濁浪排空、怒濤山立,船隻有滅頂的危險,舟中人相顧失色、不知所措的時候,舵手的航海能力,才能檢驗出來!

隻有在腦筋受極度的檢驗,在渾身所有的智力、能力必須拿出來去挽救一個當前的危難的時候,一個人才能發揮他的最大限度的力量!

經濟窘迫、事業慘淡、生活艱難,這是“真正的人”獲得最大的長進的時候。沒有奮鬥,就沒有品格生命的成長。

外界的助力,在當時看來似乎是一種幸福,但最終它是一種“禍害”,因為它能阻止上進。給予你金錢的不是你的好朋友。能夠督促你,鼓勵你去自立自助的,才是你的真朋友。

世界上有不少身體衰老甚至四肢殘缺的人,都能夠自謀生計,難道身手健全的青年倒反而要仰賴別人接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