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創業——人生的最大挑戰(2)(3 / 3)

這個墨水吸取管觸發了我的靈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用嘴吸管子口,也能把液體吸上來!’於是我把吸取管的橡皮球取下來,再將一枝喝汽水用的塑料管變成‘U’字形,在中間開了一個洞,把橡皮球用膠水固定在吸管的洞口上。

但是單這樣做並沒有成功,並沒有把液體吸上來。經過試驗和思考,我明白了在吸管上必須有兩個單方向通行的活塞。最後經過多次的改造、試驗,克服了許多困難,終於成功地使吸上來的液體不再倒流回去,能順利地連續流動了。40多年來,這項發明一直被家家戶戶所使用。”

正是因為愛,對母親深深的愛激發了他創造的欲望,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擁有愛,你將感覺充滿力量。

3.“勤”字當頭

想要獲得知識,必須辛勤耕耘;想要獲得食物,你也必須辛勤耕耘;想要獲得快樂,你同樣必須辛勤耕耘;想要成功創業,你也必須辛勤耕耘,這就是永恒的生活法則。

西拉斯·菲爾德是著名的企業家和大西洋電纜建設工程的發起人,正是由於勤奮才有了他以後的成就。

16歲那年,他離開斯托克布裏奇的家到紐約去尋找發財致富的機會。離開家門的時候,他的父親給了他8美元,這是全家人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才節省下來的。到達紐約之後,他去了哥哥大衛·菲爾德的家裏,後來他的哥哥成為紐約法律界的要人。在哥哥家裏居住的時候,西拉斯·菲爾德很不快樂。

後來,西拉斯進入了斯圖爾特的商店裏工作,當時這是紐約市最好的幹貨交易店。第一年,他在那裏幹跑腿的活,年薪是50美元,他必須在早上六點到七點之間開始工作。在升為店員之後,他在店裏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八點直到晚上關門。

“我總是很注意,”菲爾德先生在他的自傳裏寫道,“一定要在顧客到達之前趕到店裏,在顧客離開之前從不提前下班。我的想法就是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再好沒有的推銷商。我盡量從各個部門學習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我完全懂得:將來的一切都將取決於我自己今日的努力。”他經常去商業圖書館,晚上在那裏看書,還參加了一個每周六晚上舉辦活動的辯論團體。

正是勤奮的回報,他終於創立了自己的偉大事業。

4.氣魄過人

每一位創業者都需要過人的氣魄和膽略,才能成功。

船王包玉剛的成功經曆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包玉剛進入船運業的時間是1955年,當時他用20萬元買了一條風吹浪打28年的舊船“金安號”。這一“驚人”之舉遭到了幾乎所有親友的強烈反對,因為船運業不僅需要龐大的資金,而且風險極大。但是,包玉剛力排眾議,毅然投身船運業。因為,他看到了在港經營船運的巨大潛力。

香港有天然的深水泊位和充足的碼頭,香港平靜的海麵,為國際貿易提供了可靠的大門。二戰之後,世界經濟複蘇,各地之間的貿易往來增多。“船運是最廉價的一種運輸方式,必將大有作為。”包玉剛堅定地這樣認為。

正是過人的氣魄和膽略讓包玉剛有了巨大的收獲。

到1978年,包玉剛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已擁有200多條船、2000萬噸運輸能力的龐大船隊,榮登世界船王寶座。但就在此登峰造極之時,包玉剛又作出了令全球驚訝的決定:減船登陸!因為他又以極其敏銳的眼光,預見到世界性的船運衰退即將到來。於是,他當機立斷,及時賣掉了相當部分的船隻,這使他順利地逃過了後來船運大蕭條時期的災難。

實行“減船登陸”戰略大轉移的第一仗,堪稱世界商戰史上的經典之作。他以超人的膽魄,斥資23億元之巨,導演了精彩絕倫的九龍倉收購戰,拉開了在港華人中資挑戰英資的曆史序幕,可謂氣吞山河。

包玉剛的這場收購戰,在中華商界廣為傳頌,可謂經典。

在80年代之前,香港的經濟命脈都是由英資所控製。但在80年代初期,以李嘉誠、包玉剛為代表的一批華人豪傑,經過20多年的原始積累,羽翼漸豐,可以與英資公開叫板了。

九龍倉是香港最大的碼頭,一直由香港四大財團之一的怡和洋行(英資)所控製。包玉剛經營船運20餘載,深知碼頭的價值,所以他減船登陸的第一步就選擇了九龍倉。

包玉剛僅用80多天時間就控製了九龍倉股權的30%,遠遠超過怡和洋行的20%。怡和在大驚失色之後組織反撲,他們在一個周五股市收盤之後,突然宣布將以空前優惠的價格收購九龍倉股份的49%,而此時,包玉剛正在巴黎出差。怡和把包玉剛推到這樣的境地:如包玉剛準備反收購,就必須在周六、周日銀行休假日內籌集20多億港元——這在當時那種情形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對包玉剛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