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國人一直信奉“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並以此為基礎建立家族。家族的意義就是集中一姓之力,讓大家一起努力,讓家族所有人過的好。人多了出人才的概率大,抗壓抗風險的能力強。雖然家庭內部有競爭,但那也是為了挑出能帶領大家走向光明。像鄭莊公這樣明明可以避免內耗,卻故意放縱,確實讓人難以接受。
“一個國君,一個兄長,竟然對自己的臣子、兄弟使用陰謀詭計,要置之於死地,那麼,共叔固然是不義,而鄭莊公卻是更加陰險。”韓浩搖了搖頭,“鄭莊公此人,陰險有餘,大略不足。鄭國乃四戰之地,西有周,北有晉,南有楚,皆不是鄭國所能征伐之地。向東行動時隻顧對付強大的宋國,卻不知吞並小國以強大自身,最終使得鄭國隻能淪落為強國之間的緩衝地帶。”
“關於這段曆史我以後會詳細講解給你聽,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政治、軍事的變化遷延。研究曆史,從中汲取營養是我們成長的一大助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樣一個人才能提高自己,並影響周圍人,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學習曆史也是如此,可以總結經驗教訓,避免一些可以避過的錯誤,推動天下更好的發展。”
韓浩又撓了撓頭,“你們誰認識有寫字很快的人麼?下次我講的時候讓他做記錄,以後可以整理成冊。平時也可以跟著我,我沒事的時候就念給他抄寫。”
“明日我回家一趟,讓家裏準備下拜師禮並多聯係些願意給孩子們當老師的書生。回來的時候我多帶幾個朋友過來,我們輪流跟隨老師記錄老師所學。”雖然奇怪為什麼韓浩不自己把所學整理一下寫出來,但既然韓浩這麼說了,那就聽韓浩的唄,反正不是什麼大事。
他哪裏知道,韓浩不願意自己寫是因為懶……
漢朝的同行字體有三種,分別是篆書、隸書、草書,它們分別有自己的使用範圍。
篆書是用於刻石、刻符以及高級的官方文書和重要儀典的書寫,如天子策命諸侯、柩銘、官鑄銅器銘文、碑上題額、宮殿磚瓦文字等。
而隸書則多用於中級的官方文書和經籍的書寫,如天子尺一詔書、一般的經書和碑刻等。
草書是用於低級的官方文書和一般奏牘草稿,如《永元器物簿》、武威的醫藥簡、日忌、雜占諸簡。其他一些文字如“古文”等應用範圍較狹。
理論上來說韓浩如果想要整理自己腦海裏的書籍,寫出來發表,那麼就應該使用隸書來書寫。不過且不去管字體,隻是用毛筆寫字就是難為他了。作為一個普通的宅男,韓浩並沒有掌握使用毛筆這種高深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