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為人圓融之道(2)(3 / 3)

在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一個《東風和西風》的寓言故事:

東風邀請西風比試誰的威力大,看誰能使行人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脫掉。東風刮了一陣很猛烈的刺骨寒風,希望能借此吹掉行人身上的棉衣,但結果是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西風則緩緩地吹起了暖風,頓時風和日麗,春意盎然。行人因為覺得春意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西風獲得了勝利。

這則寓言故事很形象地闡釋了一個道理:溫暖勝於嚴寒。領導者在管理中運用“西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下屬,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使下屬真正感覺到領導者給予的溫暖,從而去掉包袱,激發工作的積極性。

經常能聽到一些領導者抱怨自己的員工,說:現在的員工難管,動不動就離職跳槽,工作也不踏實。對於這種情況,作為管理者或領導者就很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對待員工是否手段粗暴、簡單。

有難先由己當,有功先讓人享

“有難先由己當,有功先讓人享”是一種豁達的做人態度,同時又是一種睿智的領導管理策略。在功名麵前,推讓少許,不但能讓他人更加信任你,在關鍵時候還可以保全自己;在錯誤、過失麵前,勇敢地承擔,這不僅是責任的體現,更是一種人格魅力的展現。

曾國藩誌向高遠、功名顯赫,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他的成功雖然有時代的特定性(也就是時勢造英雄),但更多源自他自己的思想和待人處事的態度。

曾國藩認為有難同當,有功獨享,是事業發展的大忌,他提出“有難先由己當,有功先讓人享”的觀點。曾國藩把與別人分享功勞當做是減禍之道,是加福添壽之藥方。

同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863年,曾國藩所率領的湘軍經過十年的奮戰終於從長江的中上遊打到了下遊天京。曾國荃重兵把天京圍得水泄不通,剿滅太平軍已成定局。但此時的曾國藩卻高興不起來,他給弟弟曾國荃寫了一封信,想讓李鴻章與弟弟共同攻打天京。

這幾天我茶飯不思、夜不能寐,非常擔心你的病。十一日收到了你寫給我的信,信中字既有精神、有光澤,又有安靜之氣,言語之間也不顯得急迫匆促,由此可見你的病一定好了很多,這讓我感到很高興。但我還是為你很擔心,你天生就是一個急脾氣,如今天京久攻不下,你難免會著急上火,我害怕你的肝病會越來越重。

前幾天,我和黃翼升提督長談,從他那裏得知李鴻章有意親近我們兄弟。我的意思是奏上朝廷請求準許李鴻章親自帶領炮隊和洋槍隊前來天京和你會同剿滅敵軍。如果你同意,我就一麵上奏朝廷,一麵給李鴻章寫信,請他立即調兵過來。

如今李鴻章在蘇州剿滅了李秀成,皇上很有可能把他的淮軍調到天京。如果等到李鴻章的軍隊全部調到天京,那你辛苦剿滅太平軍的功勞就會全部屬於李鴻章了。

準許李鴻章部分部隊與你共同攻打天京,既可以一同接受大獎賞,又可以暗中為自己培養大福。大約單獨享受大功名乃是折損福氣的辦法,和別人分享功名也許是接受福分的途徑了。如果你和李鴻章共同作戰,即使天京攻不下來,朝廷怪罪下來,我們的責任也可以稍微輕一些。

在給李鴻章的信中說:

請少荃(李鴻章)助攻這件事我猶豫了好久,如今國荃久攻天京不下,他身體又有病,我怕他堅持不住,致使剿滅太平軍的大業功虧一簣。如果你能出兵增援那將是國荃之福,也是國家社稷之福。

李鴻章當初有意親近曾國藩其目的是想幫恩師一把,根本就沒有想到搶功。如今曾國藩又是上疏朝廷,又是給自己寫信,他也明白了這是老師有意要讓功勞給自己。李鴻章不願做“摘桃子”的人。

這時朝廷批準了曾國藩的請求,下令李鴻章速率軍去天京助攻。李鴻章的部下也躍躍欲試,認為有一個立大功加官晉爵的機會。但也有部分人不願出兵,說:“我們這次出兵打天京,明擺著是跟湘軍搶功,湘軍能同意嗎?如果去了,兩軍勢必會打起來。”也有的說:“湘軍中正在鬧瘟疫,軍士十有七病,根本就不是我們淮軍的對手。”對於各種意見,李鴻章終不為所動。

但是皇帝都下旨了,抗旨不出兵也不行,他李鴻章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一是上奏朝廷,說曾國藩完全能夠平此大亂,收複天京指日可待。二是請派他的哥哥攜大炮到曾國藩處聽其指揮、助攻(其實曾國藩根本就沒有重用這支軍隊)。這樣既應付了皇上,又保全了老師曾國藩的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