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姐妹(1 / 3)

第三十二章

“姑姑不曾走過江湖,身上又還帶著傷,也不知她現在到了什麼地方?”

在大勝關,楊過並未得到小龍女的消息,他長歎了口氣,憂心自責道:“若是那夜我守著她便好了。”

“你能守她一夜,可能守她一年麼?”

郭芙側頭看著打馬並行的楊過,心底有微微的歎息,柔聲問道,“你可知道龍姑姑為什麼要走麼?”

“為什麼?”楊過皺眉,迷惑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明悟,卻不願深思。郭芙輕拉韁繩放慢了追風的速度,默默看著楊過,包容他的回避,卻又憐惜他的擔憂和隱隱自責。她輕聲寬慰:“龍姑姑多半是沿著山路離開的,丐幫子弟都聚在各城鎮鄉落間,未能探到龍姑姑行蹤也正常,你不必太過憂心。”她略微一停,將自己的推測娓娓道來:“龍姑姑在江湖也沒有什麼朋友,況且她此時多半是想獨自靜靜的,應該是回古墓去了。”“絕情穀”三字自她心頭閃過,“應不會這麼巧吧?不過自己已同時吩咐了丐幫子弟打探絕情穀的消息,隻是那地方似乎頗為隱秘,尚未有人傳來訊息。”郭芙心頭揣度著,看了眼楊過,柔聲說道:“你若是放心不下,可先回古墓去看看。隻是,你可想好找到龍姑姑後該怎麼辦?”

“姑姑……”楊過怔住,自小龍女出走後,他一心隻想著如何找到她,可確實未曾想過找到後要如何麵對她。

過兒,你喜不喜歡我……姑姑是我師父,我當然喜歡了……

我要你發誓,你今後心中就隻有我一個兒,若是有了別個女子,就得給我殺死……可是過兒心中還有娘親、芙兒和郭伯母啊……

小龍女清冷的聲音在楊過心中回蕩,過去在古墓時他一直未明白小龍女說的這些話是什麼意思,而英雄宴上的一連串變故更令他茫然,一直以來對小龍女的敬愛之情使他下意識的回避去細思,可是,小龍女那晚淒惻傷痛、萬念俱灰的眼波如閃電般自他心頭劃過。“姑姑,原來……”驚疑,茫然,感動,憂慮以及隱隱的欣喜等各種複雜難明的情緒浮現心頭,他似又看見小龍女縹緲的白衣、清麗絕俗的容貌、哀戚的瑩瑩眼波,臉上不禁流露出了猶疑、傷懷、祈求、想念、憐惜種種表情。

郭芙靜靜凝視著楊過麵上神情變換,深深的目光似透視入他的內心,敏感的體會著他每一絲情緒波動。郭芙心底泛起微微的、無法言述的酸楚,為小龍女,也為自己。她相信楊過深愛著自己,可是,麵對小龍女時的憂慮和愧疚卻一直在她心頭揮之不去,如果,沒有自己的出現,楊過會和小龍女成為美滿的一對。然而,情之為物,便是如此難以捉摸,並不能由人的心思控製,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如蛛絲般悄悄纏繞滿全部心房,待你發現時,往往已是情根深種。她輕輕歎氣,策動追風靠近楊過,把手溫柔的放在他手背上。她眼底有憐愛和縱容,“楊哥哥,你先回古墓去找龍姑姑吧。”

郭芙清脆柔和的聲音將楊過從迷思中喚醒,望著眼前清靈秀美的麵龐,烏黑的眸子中滿滿的溫柔愛憐讓他心中自責懊悔,“自己這是怎麼了?我既一心一意向著芙兒,這不規不矩的壞脾氣卻何以始終不改,竟然對姑姑有這不敬的心思。楊過啊楊過,你這壞蛋可別再胡思亂想了。”

他天性中實帶了父親的三分風流多情,雖然全心愛著郭芙,可是在知曉小龍女的心意後仍是難免產生幾分遐思。他這一警醒自責,反而想通了許多,心明思澄,麵上對郭芙露出明朗的笑容,反手握住她的柔荑,“如果我去古墓,那你可隨我同去?”

郭芙溫柔的搖搖頭,說道:“你回古墓去看看龍姑姑也好,免得一直牽掛,隻是襄陽事急,媽媽又有身孕,我實在不放心,便不與你同去了。”她麵上頗有幾分為難,柔聲道:“你若見了姑姑,可別再提英雄宴上的事情,免得又惹起她傷心……”

“芙兒,”楊過微笑著截斷她的話語,道:“我現在不會回古墓的,你可不必再交待了。”他見郭芙麵上露出疑惑神色,解釋道:“若是姑姑回了古墓,如你所言,她必然是寧可自己靜一靜的,我若回去反而不妥;若是姑姑不曾回古墓,我們也更容易從丐幫子弟處得到消息,再做打算。”

郭芙心內實是不願與楊過分開的,隻是她更擔心父母安危才決意獨自上襄陽。此時她聞得楊過所言麵上露出欣喜笑容,問道:“那麼,我們還是先往襄陽去?”“自然。”楊過緊握著她的手笑道:“我怎麼可能讓你獨自去那兵危戰亂之地?”

二人一路快馬加鞭向襄陽趕去,幸而從沿路丐幫分舵處得知蒙古大軍雖然已進入襄陽地界,但尚未形成合圍之勢,攻城之戰亦尚未展開,他們才略微放心。

京西南路愈接近襄陽府處地界,便愈顯荒涼,自蒙古滅金之後,鐵騎進入宋境,這一帶已是大宋疆界的北陲,城鎮多為蒙古兵所占,到處一片殘破。若非還有襄陽城尚在抵抗,蒙古鐵騎便可長驅直入,毫無阻滯,則南宋危亡在即。楊過原對襄陽之重要性並無甚了解,北上抗蒙也不過是出於男兒意氣,這幾日趕路間與郭芙詳談,方才明白郭靖堅守襄陽的緣故,心下對他郭伯伯的敬意也越發深厚。楊過雖然生性跳脫,且在古墓中少受教化,然而這半年來他先是為洪七公慷慨豪邁隨身以俱的當世大俠風度所心折,接著又見識了天下英雄對“忠義”之推崇,自己更是在英雄大宴上親手逼退來犯的金輪法王等人,對於“民族大義”漸有所悟,並不像剛出古墓時隻是想上桃花島找到郭芙與她在一起那般簡單。

這一日二人正說到宋廷內憂外患,國勢危殆,楊過問道:“芙兒,既然蒙古人對我大宋虎視眈眈,而賈似道那奸賊篡權,欺上瞞下,如此可惡。何不將其殺了痛快,反而令趙祺慢慢收集證據,布置人手去對付,如此費時費力的?”確實如果有心要暗殺賈似道,楊過或是郭芙都可以輕易做到。

思及宋廷靡亂情形,郭芙不由蹙眉,歎道:“我朝主昏臣暗之局由來已久,非止現今賈似道為始。自秦檜以降,史彌遠等,至如今的賈似道,便如走馬燈似的,去了一個又來一個。我們便隻是殺了賈似道,保不準明日不會再有一個曾似道、胡似道。”楊過於朝堂之事所知不多,但如秦檜、史彌遠等人陷害忠良、求和誤國之行還是知道的,他不禁皺眉,怒聲道:“如何?這些奸臣實是可恨,便是見一個,殺一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