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子為避免他人生疑,不便久留衡山,當日即離山而去。行至山門之時,又多次回望,他人以為李公子留戀美景,卻不知李公子乃是放不下兩段情。
終究離衡山愈行俞遠,李公子忽然特別想念自己的父親,他從別人口中得知他母親已死之後,他就剩丁行雲這麼一個親人了。
但他並不知道他父親在何處,又如何能見到自己的親人。不過當李公子行至鄂地,耳聞此地有一座無名山,山上有一座無名廟,廟裏有幾個和尚,其中一名,名字據說是丁行雲。
會是李公子的父親麼?
李公子欣喜若狂,四處打聽這座無名山的下落,但大多數人也不過是聽說,卻不知這無名山到底在哪。李公子並不會因為這個原因放棄尋找他的父親,磨了幾日嘴皮,終究從一位遊散和尚口中得知無名山的所在。於是粗茶淡飯,日夜兼程,將至傍晚時分已到無名山下。
無名山並不高大雄偉,不過數十丈開外,山上林木蔥鬱,多細竹,山路崎嶇,李公子腳下功夫了得,卻因為路幽且細,施展不開,到是花了些時間上山。走到半山腰的地方,路頭忽然寬亮起來,路頭是幾間中等屋子組成的寺廟,因地形限製,一口大鍾放在寺廟外,夕陽餘暉,頗有佛家意境。
門口一位小和尚正在整理水桶,相必是每日清晨從山下挑水,莫要小看這二十多丈的路程,挑水登高,絕非易事。
李公子又走近了幾步,小和尚隻顧著整理器具,並未看見他李公子,廟裏偶爾還有一個中年和尚行走,此時廟裏煙火,已經隱隱可見。李公子遂走進小和尚,這時小和尚終於發現了李公子,哪小和尚歪著頭打量了一下李公子,道:“施主可是來上香請願的?”
李公子微微笑了笑,道:“找人。”
小和尚道:“那請施主去問方丈吧,方丈見多識廣,認識的人多。”小和尚說完,又低頭去整理了。
李公子跨進寺門,中院放著一鼎香爐,過了香爐,便直接看到佛堂。一尊彌勒佛前,端坐著一位老和尚,看其衣著打扮,想必定是方丈了。
李公子跨進門來,他多年未見父親,已不太憶得起父親的音容笑貌,隻急著問道:“老人家可是方丈?”
老和尚聽見聲音,心中微微一怔,但身形卻絲毫未變,麵朝大佛,神色凝重,片刻之後,老和尚開口道:“貧僧正是寺中方丈,法號常空,不知施主可有何事?”
李公子道:“常空大師,我此次上山,是想向你打聽一個人。”
老和尚麵不改色,道:“施主請講。”
李公子道:“大師寺廟之中,可有一位名叫丁行雲的前輩。”
老和尚心中又是微微一怔,道:“你找此人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