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思考人脈:利義結合知恩圖報(5)(2 / 2)

走“雙贏共勝”之路,在合作談判中作出讓步時應注意什麼問題呢?一是時機,二是方式。讓步的時機要掌握得恰到好處,不要太早,太早可能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逼迫你再行讓步;不要太晚,太晚可能會喪失成功的機會,成了馬後炮。

除了把握時機,在讓步方式上也有許多問題需要注意:

1.每次讓步後,要求對方也作出讓步。

2.不要以讓步討好對方,否則會陷於被動。

3.要記錄讓步,做到心中有數;要對方也心中有數,以求對等公平。

4.不要毫無異議地接受對方要你讓步的要求。即使想讓步,也得耗上一些時間,因為人們往往對不勞而獲的東西不加珍惜。

5.最後你可以作出一些無損失甚至有意的讓步。如盡可能向對方提供應該提供的有關資料;對於對方合理的要求,盡量保證:“我會盡力滿足你的要求!”等等,這樣會使合作夥伴在心理上、感情上得到滿足。

六、常念“和”字訣

“和”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和”既是事物多樣性的統一,也是人類創造性的源泉,因而它就應該是人類共同生活的準則。寬容才能“和人”。有些事情,光靠冠冕堂皇的道德、準則或者紀律來約束,未必一定有效,這就需要當事人以自己的智慧或獨特的方式,達到既解決問題又不傷和氣的效果。因此,“和人”從本質上來講,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品德。

樹立怨敵的人,是由於他看重自己而輕視別人,常常把自己放在有利的位置,而把不利留給別人;用貶低別人能力的辦法來提高自己的智慧,而無所顧忌地重己輕人。

做人應首先認清自己,把自己放在適當位置。不要淩駕於他人之上,應相敬相重。看重自己而輕視別人,貶低他人以抬高自己,甚至不擇手段地打擊排斥他人,隻能導致四麵樹敵,置身於防不勝防之中,而最終結果便是自取滅亡。

不論如何,要做到“和人”,實在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正因為其難,才能顯示出人的品德與智慧。《菜根譚》中說:“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熏蒸之;遇傾邪私曲之人,以名義氣節激勵之;天下無不入我陶冶中矣。”這段話說得輕鬆,而且太過於理想化了,但是,它表明一種為人處世的心態,那就是抱定以誠待人、以德服人的態度來適應人們個性的不同。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德行可以感化那些冥頑不靈的人。努力這樣去做,周圍的人脈關係就會融洽許多。人生在世,不見得非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來,就是平常的人際交往,這種“和人”的本領與品德照樣可以顯示出作用。雖然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好像人很多似的,但就我們每個人來說,與我們朝夕相處或者需要處理好人脈關係的也就是周圍那麼幾個人。因為一個人的活動空間是有限的,人脈關係的範圍也是有限的。常言道:低頭不見抬頭見。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營造一種和諧的小環境。

如何與身邊的人處理好關係,表麵上看來是一個小問題,其實是一個大問題。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夫妻之間,親屬之間,相處的時間較長,難免發生磕磕碰碰的事,這是正常現象。處理這種關係的不變法寶隻有兩個字:寬容。學會了寬容,也就學會了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當然,有些人處事的技巧可能高一些,有些人可能低一些,但不論如何,寬容才能“和人”。不論是大人物,還是小百姓,這是不變的法則。有些事情,光靠冠冕堂皇的道德、準則或者紀律來約束,未必一定有效,這就需要當事人以自己的智慧或獨特的方式,達到既解決問題又不傷和氣,進而增進團結、感動別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