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拓展人脈:積極開發讓人氣更旺(4)(2 / 3)

或許有這種時候,你的下屬當著眾人頂撞了你,或者故意侮辱了你,你該怎麼辦?過激的宣泄方法隻能使你得到一時的快意,但後果你又想過多少呢?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方的上級,沒有必要彎下腰來,屈尊自己的大駕與下屬溝通感情,或根本看不起對方,認為自己是他的領導,“跟我過不去,就沒你的好果子吃”;那麼,你就是個失職的領導,也可以說是一個失敗的領導。

作為領導,你要知道,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別人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你。冤家易解不易結,一定要心胸開闊如海洋,涵養深廣如潭水,多體諒一下別人的難處,這樣才有利於提升你的影響力。

六、大度量留才

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是否具有寬容別人的胸襟,直接關係到他能否納才、聚才和用才,而且也關係著企業的發展前途。

曹操為何能得到那麼多人才的擁護?關鍵就在於他重視人才,而且對從敵營投奔而來的謀臣勇將不計前嫌、以禮相待,撇開個人恩怨而委以重任。從其對陳琳的態度就可見這一點。

陳琳在漢靈帝時在朝中任主簿,很有才氣,是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董卓之亂後,他隱身於冀州避難。後冀州被袁紹奪取,陳琳便在袁紹手下謀事。陳琳曾寫過一篇檄文,曆數“操之罪”。罵曹操“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紂之態,汙國害民,毒絕人鬼!”是“貧賤酷烈”、“殘賢害善”、“五毒備至”的無道之臣。文中鼓勵將士奮勇向前,殺賊報國,“得操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檄文不僅曆數曹操的罪名,而且把他的祖宗三代罵了個狗血淋頭。

這篇檄文傳到許昌時,曹操正因頭痛臥病在床,見了檄文又驚又怕,“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曹操從此對陳琳恨之入骨。官渡之戰後,曹操乘勝進軍,逐步攻占了袁紹占據的北方諸郡,並生擒陳琳。但曹操沒有感情用事,他認為陳琳很有才氣,殺了可惜,因而下令“赦之”,並“命為從事”。正是這種“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度量使曹操籠絡到了眾多的人才,最後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對於有才華的反對者就應以寬廣的胸懷和大度的氣量主動去接近、團結並起用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才之心和容才之量,從而使他們改變對你的態度,並願意為你所用。

一個人有多大的心胸,便能做多大事業;有多大的心胸,便有多大的人格魅力。成大事者就是這樣,他們的心胸能容納百川,能彙溪流成江海。

廉頗是戰國時候趙國的大將軍,有攻城野戰之功,因功勳卓越、戰績輝煌,成為當時權傾朝野、名揚天下的名將之一。而藺相如呢?是門客出。身,大智大勇,多次在趙國危難之際力挽狂瀾,贏得了趙王的青睞。此時,廉頗便居功自傲起來,以為藺相如以區區口舌之勞而位居相位,實在是令人不服,於是,經常作出一副姿態和臉色故意讓藺相如看。而藺相如卻極力回避,不與廉頗發生爭執。廉頗視他為敵人,而他則退讓之,以國家大事為重,個人私利為次之。僵持了很長一段時期,後來還是廉頗主動認錯了。

廉頗聽藺相如的門客說,藺相如不願與自己爭位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一個共同利益——趙國的大局。一旦兩人窩裏鬥,豈不給強秦製造了一個消滅趙國的大好時機?於是,坦率的廉將軍便身負荊條,主動去藺相如家請罰。兩人成為誌同道合的朋友,為趙國抵抗秦國的侵略作出了卓著貢獻。這一故事使人們明白了化敵為友的重要性。

英國著名的外交家托馬斯·潘說:“我們沒有永恒的敵人,我們也沒有永恒的利益,我們所有的是共同利益,一種與英聯邦一致的共同利益。”可見,敵人與朋友,隻是相對而言的,也隻是暫時的,並非永恒不變的。幻想擁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是超現實的。

同樣,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光靠朋友的力量也是不夠的,隻有將那些過去與你是競爭對手的人,納入到共同利益裏,才能壯大自己的力量,並奪取更大的勝利。

七、了解和體諒別人

搞好人脈關係關鍵在於了解對方。那些不能了解對方的人不但會引起很多的誤會,還會給自己的成功製造麻煩。要解決這一難題,請記住:你給別人需要的,他們也會給予你所需要的。這條法則,能夠幫你搞好人脈關係,讓你發揮最大的潛能,從而在事業中取得不凡的成就。

約翰曾經因為不了解對方差點兒鬧出誤會。一個寒冷的冬天早晨,購物中心的停車場堆滿了積雪。約翰把車停好,旁邊是唯一的出人口。這時,另一輛車子卻直接停在鏟過雪的人行道上。這下害得約翰不得不繞過車子,在深及膝蓋的雪地中行走。

“真是缺乏公德!”約翰好不容易走到購物中心入口處,然後轉頭憤恨地瞪著停在他車旁的那輛車。這時,他看到一位雙臂拄著拐杖的女士,舉步維艱地往前走。她走得很慢,一步一步地穿過濕滑的人行道,最後停在約翰厭惡的那輛車子旁邊,打開車門,慢慢挪進去。約翰站在原地看了好一會兒,對自己剛才的抱怨覺得不好意思。心裏的怨氣和懊惱,當然也像他褲管上的雪一樣溶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