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心理學專家研究證實,報複心理非常有礙健康,高血壓、心髒病、胃潰瘍等疾病就是長期積怨和過度緊張造成的。有一位好萊塢的女演員,失戀後,怨恨和報複心使她的麵孔變得硬而多皺,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妝師為她美容。這位化妝師深知她的心理狀態,中肯地告訴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說全世界任何一個美容師也無法美化你的容貌。”
生活中有許多事當忍則忍,能讓則讓。忍讓和寬容不是怯懦膽小,而是關懷體諒。忍讓和寬容是給予,是奉獻,是人生的一種智慧,是建立人與人之間良好關係的法寶。一個人經曆一次忍讓,會獲得一次人性的升華;經曆一次寬容,會打開一道愛的大門。
二、對他人不要求全責備
寬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原則,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潤滑劑”。所謂厄運,隻是因為對他人狹隘又刻薄,而在自己的前進道路上自設的絆腳石罷了;而所謂的幸運,也隻是因為無意中對他人的恩惠和幫助,在後來為自己拓寬了道路。
寬容猶如冬日正午的陽光,可以融化別人心頭的冰雪。一個不懂得寬容別人的人,會顯得愚蠢;一個不懂得對自己寬容的人,會因把生命的弦繃得太緊而傷痕累累。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功利的環境裏,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為別人讓一步路,最終會無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強好勝而不肯接受別人的一絲見解,最終會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無法向前;倘若求全責備而不肯寬容別人的一點瑕疵,就宛如站在高高的山頂俯視群生,最終會因缺氧而窒息。
蘇東坡的《河豚魚說》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南方的河裏有一條豚魚,遊到一座橋下,撞在橋柱上。它不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想繞過橋柱,反而生起氣來,認為是橋柱撞了自己。它氣得張開嘴,豎起顎旁的鰭,脹起肚子,漂在水麵上,很長時間一動也不動。飛過的老鷹看見它,一把抓起來,把它的肚子撕裂。這條豚魚就這樣成了老鷹的食物。蘇東坡就此發表議論說:世上有在不應該發怒的時候發怒,結果遭到了不幸的人,就像這條河豚魚,“因遊而觸物,不知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錯誤,卻“妄肆其忿,至於磔腹而死”,真是可悲!
即使別人真的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也要盡可能地給以理解和寬容。即便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也一定要使用恰當的方式。在大多數人眼裏,挨批評肯定是痛苦的,是一件丟麵子的事;因為“痛苦”,受批評者往往要產生抵觸情緒,使批評的效果大打折扣。有些人能夠很恰當地把握批評的方法尺度,使批評達到春風化雨、治病救人的效果。
要做到胸襟開闊,需要認識到人無完人,做到得理讓人,最後達到寬容別人。
首先。要認識到“人無完人”
例如一個女孩,她雖然成績好,口齒伶俐,但不等於一好百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她總有她的弱點。即使在她的長處方麵,她也不能保證次次得勝。她與人爭辯時經常贏,偶然輸一次,本是生活中的一件正常的事,她卻沒有這方麵的心理準備,導致思想壓力大增,出現明顯的擔心、害怕、惶恐不安等不良情緒。所以,在充滿競爭的社會生活中,要認識到“人無完人”,既要求自己不斷進步,又允許自己偶爾失敗,才能造就良好的心理素質。
其次,要做到“得理讓人”
還以上麵那個女孩為例。別人把她駁得說不出話來,她是那樣恨別人。將心比心,她次次把人逼得無話可說,別人會不恨她?她在同學中樹敵太多,以致她出現不良情緒後,沒有人同情她、幫助她,反而乘機攻擊她。她被完全孤立了。她的教訓告訴人們,與人發生爭論、衝突時,隻要占到了理,就應主動給人台階下,給別人留點麵子。這樣朋友就會越來越多,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別人就會主動幫助你。
最後。要“寬容別人”
一方麵,那個女孩在憎恨別人時,心裏總是憤憤不平,希望別人遭到不幸、懲罰,卻又往往不能如願,這使她失去了往日那輕鬆的心境和歡快的情緒,從而心理失衡;另一方麵,在憎恨別人時,由於疏遠別人,隻看到別人的短處,言語上貶低別人,行動上敵視別人,結果使人脈關係越來越僵。這樣一來,不僅負麵生活事件越來越多,而且承受能力越來越差,社會支持則不斷減少,以致她情緒一落千丈。可見,憎恨別人,就如同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種下了一粒苦種,不斷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如己所願地傷害她所憎恨的人。
所以,在遭到別人傷害,心裏憎恨別人時,不妨做一次換位思考:假如你自己處於這種情況,會如何應付?當你熟悉的人傷害了你時,想想他往日在學習或生活中對你的幫助和關懷,這樣,心中的怨氣就會大減,就能以包容的態度諒解別人的過錯或消除相互之間的誤會,化解矛盾,和好如初。這樣,包容的是別人,受益的卻是自己。自己就能始終在良好的人脈關係中心情舒暢地學習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