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後記(1 / 1)

這本小書,是我的第一部學術專著。我很珍重它,因為它記錄了我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蹣跚學步的一段曆程。時光如流,整理完書稿時,又是黃葉飄零的晚秋了,青春的韶華和如煙的往事,都消磨在世俗的浮華中,留下許多徒然的喟歎。在這各種時尚輪換不停的年代裏,讀書和思考成為一種孤芳自賞的精神生活的象征,我常常沉醉其中,借以抵擋冷漠和拒絕平庸。這本小書中的文字,應該算是一個見證吧!借此書出版之際,我要衷心感謝業師趙逵夫先生。十餘年來,他辛勤地授我以學,博我以識,在學業上對我載琢載磨,殷殷以期。在生活上,老師一家人對我也是關心備至,給予了許多無私的幫助。這都是我終身難忘的。本書是以先秦及漢魏六朝時的詩、賦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文體問題上。其中關於漢代辭賦研究的部分,是在我的碩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其餘的部分,則是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以及參與趙逵夫先生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唐前辭賦與詩歌關係探幽”的過程中,在讀書時所產生的一些心得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書中有的內容曾在刊物上發表,這次收入時,從材料到觀點,都做了較大的修改。其中的論文,大多數都經趙逵夫先生親手批改。這次整理舊稿時,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批語,使我回想起許多往事,禁不住內心百感交集。我還清楚地記得,每一次我拿寫成的文章給先生看,他都是立即停下手上的工作,當麵為我批改。對於文中的錯誤,他總是非常嚴厲地指出,而對於我的一點點進步,他總是很高興地加以肯定……書稿統齊後,先生又欣然賜序,並鼓勵有加。可以說,這本書中,也凝聚著先生的辛勤勞動和殷切期望。歲月虛度,學業無成,惟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負師恩。還要感謝複旦大學的章培恒先生、黃霖先生給我進入博士後流動站學習提高的機會。在複旦的兩年中,我的聯係導師楊明先生在出站報告的撰寫中給予了切實的指導,楊先生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深厚的學養,使我在學業上受益非淺。非典期間,我數次往返於蘭州、上海和杭州之間,在飛機上、火車上彌漫著的人人自危的氛圍中,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味。現在,災難已經過去,顧難以圖後,親情和友情,尤顯其可貴。回想在我讀博士期間,父母和嶽父母給予的幫助,赫琰姐妹的支持,都令人難忘。我完成了學業,女兒嘟嘟也已經4歲了,她聰明伶俐,活潑可愛,讓我在讀書之外,體會到幸福和寧靜的感覺。還有蘭州軍區的駱煒先生多年來也曾給予很多的幫助,借此機會,一並表示感謝。韓高年2003年11月13日晚23點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