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儀容篇(2)(1 / 3)

提起化妝,那在中國的曆史可就長了。前麵我們曾引述過《詩經·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之容”那幾句詩,那裏講的就是化妝,而且還講到化妝品“膏沐”,說明那時的化妝已經相當講究,人們(尤其是女人)已經有意識地借助於外在的物質手段和材料(如“膏沐”之類)對自己的皮膚或頭發進行美化。稍後,在屈原的《離騷》、《九歌》、《九章》等詩篇中,都一再涉及修容的問題。譬如《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句,就是說的湘夫人打扮得很美,“宜修”者,善於打扮也。《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帶女羅”句,也是說“山鬼”(有人認為即是楚國神話中的巫山神女)以美麗的植物來裝飾自己。漢代民歌《孔雀東南飛》和《陌上桑》以及南北朝時民歌《木蘭詩》更是大量談到化妝,如“新婦起嚴妝”、“對鏡貼花黃”等等。到唐代,化妝技巧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唐·崔令欽《教坊記》記載,歌舞演員龐三娘年老時,麵多皺,她在麵上帖以輕紗,“雜用雲母和粉蜜塗之,遂若少容。嚐大酺汴州,以名字求雇。使者造門,既見,呼為惡婆,問龐三娘子所在。龐紿之曰:‘龐三是我外甥,今暫不在,明日來書奉留之。’使者如言而至。龐乃盛飾,顧客不之識也,因曰:‘昨日已參見娘子阿姨。’”宋元明清的詩詞文章裏寫到化妝的更是不計其數。但像李漁這樣深入細致地談化妝,並不多見。

李漁在這裏提出了一個重要原則,即修容必須自然、得體,切勿“過當”。譬如,“楚王好細腰,宮中皆餓死;楚王好高髻,宮中皆一尺;楚王好大袖,宮中皆全帛”,這就是“過當”。女子為了以自己的“細腰”討楚王喜歡,竟至於少吃而“餓死”,這就太離譜了!這使我想到現在的一些女孩子為了苗條而拚命減肥,以致損害了健康,甚至要了命。這正是李漁當年所反對的。

首飾

首飾,顧名思義,就是戴在人頭上的裝飾物。一般地說,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裏,首飾首先主要是戴在女人頭上的裝飾物(李漁說“珠翠寶玉,婦人飾發之具也”)。這種“女士優先”或“女士特權”,除了女士“天生”特別愛美這種有待論證的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應該說,這是男人把女人當作自己的審美享受對象的一種表現。女人戴首飾,也許有一部分原因是女人自我欣賞,但由於整個社會男權觀念的主導地位,所以戴在女人頭上的首飾,反而更多的是為了男人,是女人戴給男人看的。因此,這不是女士的光榮,而是女士的悲哀;不是對女士的尊重,而是對女士的歧視。

李漁專列一款闡述首飾的審美價值以及首飾佩戴的美學原則。人(尤其是女人)為什麼要佩戴首飾?可以用李漁的一句話四個字概括之:為了“增嬌益媚”。這也就是首飾的美學價值(也就是其主要價值)所在。如果有的人僅僅看重首飾的經濟價值,滿頭都是價值連城的珠寶、金銀,並以此來誇富,那就走入誤區。李漁批評了首飾佩戴中那種“滿頭翡翠,環鬢金珠,但見金而不見人”的現象。反對佩戴首飾時“不論美惡(醜),止論貴賤”的態度,提出要“以珠翠寶玉飾人”,而不是“以人飾珠翠寶玉”的基本原則。用今天的話來說,也就是突出人的主體性。這個思想是很精彩的。

李漁還總結了首飾佩戴的一些形式美的規律。如,首飾的顏色應該同人的麵色及頭發的顏色相配合,或對比,或協調,以達到最佳審美效果。李漁說,為了突出頭發的黑色,簪子的顏色“宜淺不宜深”。再如,首飾的大小要適宜,形製要精當,使人看起來舒適娛目,李漁說,“飾耳之物,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銀一點”;而且首飾的佩戴要同周圍環境和文化氛圍相協調,李漁接著說,“此(耳墜或耳環)家常佩戴之物,俗名‘丁香’,肖其形也;若配盛裝豔服,不得不略大其形,但勿過丁香之一倍二倍;既當約小其形,複宜精雅其製”。此外,李漁還提出首飾的形製“宜結實自然,不宜玲瓏雕琢”,以佩戴起來“自然合宜”為上。假如方便,女子能夠隨季節的變化,根據“自然合宜”的原則,摘取時花數朵,隨心插戴,也是很美、很愜意的事情。

首飾在中國起源很早,有的說,“女媧之女以荊枝及竹為笄以貫發,至堯時以銅為之,且橫貫焉。此釵之始也”;有的說,“古者,女子臻木為笄以約發,居喪以桑木為笄,皆長尺有二寸。沿至夏後,以銅為笄”,“釵者,古笄之遺象也”(王初桐《奩史》卷六十八《釵釧門一·首飾》)。後來,逐漸發展到用金銀珠寶犀角玳瑁等貴重材料製作名目繁多、形狀各異的釵、簪、耳墜、步搖、花勝(首飾名)、掩鬢(插於鬢角的片狀飾物)等首飾。還有的用翠鳥翅及尾作首飾,用色如赤金的金龜蟲作首飾。杜詩《麗人行》中有“蹙金孔雀銀麒麟”、“翠為阿葉垂鬢角”句,辛詞《青玉案--元夕》中有“蛾兒雪柳黃金縷”句,都是描寫女人的首飾,於此可見唐宋女人首飾之一斑。

首飾本來是人的增嬌益美的頭上飾物,但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首飾的佩戴也成為一個人貴賤高低的標誌。如《晉令》中說:“婦人三品以上得服爵釵。”又說:“女奴不得服銀釵。”另,《晉書·輿服誌》中說:“貴人太平髻,七鈿;公主、夫人五鈿;世婦三鈿。”《明會典》中說:“命婦首飾:一品金簪,五品鍍金銀簪,八品銀間鍍金簪。”看來,在那時,首飾也不是可以隨便佩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