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以上對比可見,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相對太平洋中部軟泥水而言,具有富金屬組分濃度持平的特點。
(二)軟泥水在多金屬結核成礦作用上的意義
我們在七五期間完成的太平洋中部多金屬結核成礦作用研究中指出:多金屬結核是在洋底形成的水下沉積礦床,是外生成因的。多金屬結核生成的影響因素較多且複雜,但可將其歸因於兩個方麵:其一是物質要素,成礦物質的存在是決定成礦的前提;其二是環境要素,成礦物質的存在呢式、化學行為和成礦作用取決於環境條件,適宜的環境利於成礦作用,不適宜的環境即具備了成礦物質的前提,亦難以成礦。
1.成礦作用反應場
兩大要素在成礦作用反應場中的性狀尤為重要,這是因為隻有在成礦作用反應場內才能顯示其成礦作用的功能。多金屬結核是在海洋水與海洋底部沉積物接觸的界麵附近的水係統中沉析生成的。
成礦作用反應場是個空間實體,它由物質和環境兩個要素構成的。
(1)物質要素
物質要素主要由三個方麵組成:
一是海洋水柱底部的底層海水,確切地說是海水與沉積物接壤處的界麵水。它反映了各源(內生和外生)及其以不同方式提供的成礦物質進入海洋後,經過轉移和消長過程到達的最終一個站,它是與海底沉積物發生物質成分交換和再分配的最活躍的一個場所。它所含有的成礦金屬濃度反映了一個綜合性量值,這個量值是實際參與成礦作用的。
二是存在於海底的具有半液化或液化的軟泥層。它是海水物質成分的龐大吸收體,與其上覆海水和儲存於其間的軟泥水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物理化學、地球化學均衡係統。它在成礦金屬的遷移過程中可起到媒介作用,調節和分配液相中成礦金屬的濃度,從而影響和製約多金屬結核的生成作用。
三是軟雄水。軟泥水在早期成岩階段,水比固體對成岩成礦環境的-化更為敏感和迅速。它是結核生成的一個重要物源。
(2)環境要素
三個物質要素相應地構成成礦作用反應場的環境要素,在環境要素中以介質的酸堿度、氧化還原電位兩個環境因子尤為重要,它對於成礦金屬的存在形式和遷移的活動性和成礦作用起著決定性影響。
2.成礦作甩要素的對比
為論述南海北部海域海底多金屬結核的成礦作用和條件,不妨將南海北部海底成礦作用反應場中成礦要素與業已勘查證實的世界大洋中多金屬核礦業開發最有前景的東太平洋海盆的克拉裏昂和克裏伯頓海區的成礦要素進行定量比較,從而把握和評價南海北部海底多金鳳結核成礦作用的條件。
(1)南海北部海域成礦作用反應場中底層海水的成礦餘屬分濃度與東太平洋的相比,南海北部海域的為貧化區;而成礦金屬組分濃度,基本上趨於持平。
(2)南海北部海域成礦作用反應場中軟泥水叫金屬組分濃度與東太平洋的相比,南海北部海域的為富集區,而其它金屬組分濃度則南海北部海域的為貧化區。
(3)南海北部海域成礦作用反應場中軟泥的成礦金屬含量與東太平洋的相比,南海北部海域的含量較低;金屬含量,則南海北部海域的含量相對較高;而金屬含量兩者持平。
(4)南海北部海域20個海水懸浮體樣品中各種成礦金屬組分含量均值。以百分含量表汞的金屬組分中含量僅次於入而遠高的含量;以含量表示的金屬組分中,在成礦金屬組分中的含量占絕對優勢。因此,可將懸浮體視為從金屬的富集體,它是海水帶的成礦金屬進入成礦作用反應場中的一個顯著的附加量,對成礦作用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因素。
(5)南海北部海域由內陸架至陸坡方向上,海水的值由增高到8.14溶解氧由4.4117乙降低到3.321而軟泥的211值由314增高到4563,表明整個海底泛水岩係統為弱堿性氧化環境,並由內陸架朝陸坡方向呈增強變化。
南海北部海域與東太平洋的相比,從總體上看,係統的堿性和氧化程度環境因子,前者比後者均顯示減弱。
3.軟泥水的找礦意義和成礦作用分析
(1)軟泥水的找礦意義
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的物理化學場在成礦作用上具有的顯著特點: